分享

【讲堂】梨树梨锈病及其防治图谱

 止水拥云 2017-03-03

原创

梨锈病又称梨赤星病、梨羊胡子,是梨树区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年份个别梨园的感病品种病叶率可达60%以上,对果实产量和品质均可产生严重影响。

发病原因

引发梨锈病的病原为担子菌亚门真菌梨胶锈菌(图1),其扁烧瓶形的性孢子器埋生于梨叶正面病部组织的表皮下,孔口外露,内生许多无色、单胞纺锤形或椭圆形的性孢子;细圆筒形的锈子器丛生于梨叶病斑的背面,或嫩梢、幼果和果梗的肿大病斑上,外壁有长刺状突起,锈子器壁的护膜细胞长圆形或梭形,内生有很多球形或近球形,表面有瘤状细点的橙黄色锈孢子。梨锈菌锈孢子腔上也会有重寄生菌而产生瘤座孢。圆锥形的冬孢子角红褐色或咖啡色,纺锤形或长椭圆形的黄褐色冬孢子双胞,初短小,后渐伸长,在每细胞的分隔处各有2个发芽孔,柄细长,其外表被有胶质遇水胶化。冬孢子萌发时长出4胞担子,每胞生一小梗,顶端生一卵形、淡黄褐色、单胞的担孢子。

梨胶锈菌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枝叶上形成菌瘿越冬,翌春形成担孢子,借风雨传播到梨树上,萌发后,直接从表皮细胞或从气孔侵入,引发梨锈病。1 梨胶锈菌锈孢子(左)和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子及担孢子(右)

危害症状

梨轮纹病主要为害枝干和果实,叶片有时也可受害。枝干受害时,会以皮孔为中心产生褐色突起的小斑点(图2),并发展为近圆形的暗褐色病斑。初期病斑隆起呈瘤状,后周缘逐渐下陷成为一个凹陷的圆圈(图3)。第2年病斑上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病部与健部交界处产生裂缝。连年扩展,形成不规则的轮纹状(图4)。叶片发病时病斑近圆形,有明显褐色同心轮纹,后期色泽较浅,有黑色小粒点。果实受害最为严重,初期水渍状坏死圆斑呈浅褐色至红褐色(图5),有明显的红褐色至黑褐色同心轮纹,病部组织软腐,中部皮层下产生黑褐色菌丝团,并产生散乱突起的小黑粒点(图6),使病部呈灰黑色。气温较高时使整个果实软化腐烂,流出茶褐汁液,并散发出酸臭的气味,最后烂果可干缩,变成黑色僵果。2 梨锈病病叶正面3 梨锈病病叶背面4 梨锈病在枝条上的症状5 梨锈病在幼果上的症状6 桧柏上胶化的梨锈菌冬孢子角

发生流行特点

梨锈病菌无夏孢子阶段,不能发生多次再侵染,1年中仅有短时间由担孢子侵染梨树。以多年生菌丝在桧柏病部组织中越冬之后,一般春季开始展露冬孢子角,一个月左右陆续成熟,遇有充足的雨水,冬孢子角胶化并萌发产生担孢子(图6),担孢子只侵染梨树,梨树病斑上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但不能侵染桧柏。锈孢子不能侵染梨树,而会随气流传播并侵入到桧柏上,以菌丝体在桧柏病组织中越夏、越冬。

梨锈病能否发生,取决于梨园周围5千米范围内是否有桧柏存在。在有桧柏存在的条件下锈病能否发生,则决定于是否有梨锈菌存在和梨树品种、气候等因素。梨树的不同品种对梨锈病抗病性差异性很大,此外叶片生长在3周以上病原不能侵染。桧柏上有梨锈菌存在,在梨树展叶和幼果期又遇温暖多雨,则有利于担孢子形成和侵染,锈病发生严重。此时若天气干旱无雨,则发病受到明显抑制。另外,处于桧柏下风处的感病品种梨园锈病发生严重,梨树距桧柏树越近发病越重,病害也越易流行。 

防治技术

针对梨锈病,彻底刨除梨园周围5千米以内的桧柏类树木,清除转主寄主,是防治梨锈病最彻底有效的方法。除此之外,在冬孢子角形成期或锈孢子传播盛期,用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喷洒柏树等寄主,可有效控制梨锈病的发生。附近有桧柏类转主寄主,往年梨锈病发生严重的梨园,虽然目前无针对梨锈病的药物登记,但可在梨树展叶后、降雨前选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降雨后可选用12.5%腈菌唑乳油2500倍液等进行喷施。特别是在担孢子入传播期,当降雨量在5毫米以上,白天降雨时间达4小时以上时,从降雨之日起向后推1周左右,可选用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2160~200波尔多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500倍液等进行喷药防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