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刺身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人们喜欢吃刺身?刺身应该什么吃?

 廿氏春秋 2017-03-03


  

  刺身,是将新鲜的鱼、贝、牛肉等原料,依照适当的刀法加工,享用时佐以用酱油与山葵泥调出来的酱料的一种生食料理。以前,日本北海道渔民在供应生鱼片时,由于去皮后的鱼片不易辨清种类,故经常会取一些鱼皮,再用竹签刺在鱼片上,以方便大家识别。这刺在鱼片上的竹签和鱼皮,当初被称作“刺身”,后来虽然不用这种方法了,但“刺身”这个叫法仍被保留下来。

  

  

  刺身是怎么来的

  说到刺身的由来,就得说到中国的周朝

  

  周宣王时代,就开始吃刺身了哦


  在古老的中国

  有一个字专指可以直接吃的生鱼生肉

  脍

  

  

  中国早于周朝就已有吃生鱼片(鱼脍)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出土青铜器“兮甲盘”的铭文记载,当年周师于彭衙(今陕西白水县之内)迎击猃狁,凯旋而归。大将尹吉甫私宴张仲及其他友人,主菜是烧甲鱼加生鲤鱼片。《诗经。小雅。六月》记载了这件事:“饮御诸友,炮鳖脍鲤”,“脍鲤”就是生鲤鱼。《礼记》又有:“脍,春用葱,秋用芥”,《论语》中又有对脍等食品“不得其酱不食”的记述,故先秦之时的生鱼脍当用加葱、芥的酱来调味。《孟子。尽心下》亦有提及脍。

  


  

  

  唐朝的时候刺身传到了日本

  

  东渡的除了佛法,生鱼片也跟着飘洋过海


  

  

  跟诗歌在唐朝达到鼎盛一样,生鱼片的食用也在唐朝达到鼎盛。不同于日本料理生鱼片的多用海鱼,唐人大量使用淡水鱼制作生鱼片。除了沿用晋人张翰故事屡屡提到的鲈鱼之外,还有鲤鱼、鲂鱼、鳊鱼、鲫鱼等。奇怪的是,唐人认为鲸鱼是上好的生鱼片材料。韩愈有诗云“巨缗东钓倘可期,与子共饱鲸鱼脍”,不知道是唐朝有人品尝过,抑或只是传说。

  

  今人都惊叹日本料理的美学境界,那是因为大家无缘欣赏唐朝人吃生鱼片,绝对称得上视觉盛宴!唐朝生鱼片,切法不同于今天的日本料理,有时切成细薄如雪花,有时切成丝状,切鲙的过程就是一种表演,具有极高观赏价值。虽然当时没有办法留下影像资料,但诗人们用文字做了最好的注解。比如王昌龄“青鱼雪落鲙橙齑”、杜甫“无声细下飞碎雪”,又如项斯“鲙盘如雪怕风吹”、白居易“脍长抽锦缕”……闭眼想象,一片刀光剑影后,眼前呈现的是薄如蝉翼的生鱼片拼盘,如雪花如丝缎,想一想,惊呆的表情有木有!

  

  


  

  

  为什么我们喜欢吃生鲜海产呢?

  



  

  

  

  生鱼片可是炙手可热,生禽肉、生牛肉或生猪肉却难以下咽。可是很少有人去想这是为什么呢?

  生物物理学家Ole Mouritsen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重力——或者说重力在海里的作用微乎其微。

  “鱼类相当柔软,你可以用手指直穿它们的肌肉,”他说:“你再拿块鸡肉或者牛肉试试,肯定不行。鱼类的肌肉和陆地动物的肌肉有很大不同。”

  为什么呢?因为鱼类的生活比陆地动物“更慵懒”。鱼类一直都浮在水中,所以它们的肌肉不用长期对抗重力作用。鱼类不用承受自身体重,所以它们的肌肉纤维比起陆地动物更加纤细,也没那么强健有力。”用于连接肌肉的结缔组织同样柔软无力。

  这样的特点导致了什么结果?生鱼肉如丝般顺滑,而熟鱼肉轻盈剔透。

  相比之下,陆地动物——比如人类——需要一直保持站立的姿态,所以我们的肌肉纤维更密集、更强健、更结实。

  因此,陆地动物的肉在没煮熟的情况下韧性大、难咀嚼——而且味道也不好。烹饪可以软化肉中的结缔组织,并且改善肉质(还可以使肉变得多汁有味)。

  


  这事说起来

  其实也非常简单

  

  刺身不一定全是生的哦

  


  

  

  

  刺身并不一定都是完全的生食,有些刺身料理也需要稍作加热处理,例如蒸煮烤,鲣鱼刺身就烤制过的。大型的海螃蟹也用炭火烘烤:鲔鱼腹肉经炭火略为烘烤(鱼腹油脂经过烘烤而散发出香味),再浸入冰中,取出切片而成;热水浸烫:生鲜鱼肉以热水略烫以后,浸入冰水中急速冷却,取出切片,即会表面熟、内部生,这样的口感与味道,自然是另一种感觉。

  

  

  刺身应该怎么吃

  



  

  

  

  刺身应从相对清淡的原料吃起,通常次序如下:北极贝、八爪鱼、象拔蚌、赤贝、带子、甜虾、海胆、鱿鱼、金枪鱼、三文鱼、剑鱼。好多人都误认为吃刺身时蘸山葵泥是为了杀菌,其实不然———这只是为了更好地调动鱼生的原汁原味。需要提醒的是,我们吃刺身时千万不要用筷子搅拌小碟中的酱油和山葵泥,因为地道的日本人认为这是不礼貌的用餐举动,是不懂得正确品尝刺身的表现。

  当一盘刺身摆在我们面前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具有美感的造型,因此要等所有的就餐者都欣赏完了以后,方可动筷品尝。先把一只空盘和一只装有酱油的小碟放在面前,用筷子夹一片生鱼片放在空盘里,再夹取适量的瓦沙比放在鱼片上,然后将鱼片折叠,盖住瓦沙比,蘸上酱油,拈起来送入口中。刚开始咀嚼时,我们能轻易品尝出三种味道,即鱼的本味,酱油的鲜味,瓦沙比的香味(富有刺激性的辣呛味)。随着不断地咀嚼,鱼肉越嚼越烂,越嚼越碎,你会感觉满口生津,这时杀西米也变成了复合味。瓦沙比气味冲鼻,像吃沙瓤西瓜一样,有“沙”的感觉,既辣又香。香、甜、沙、咸、辣混为一体,自然十分美妙。

  


  

  吃刺身要注意的事情

  


  1. 老人、肠胃不好、抵抗力弱者少吃。如果吃到较为不新鲜的生鱼片,轻则上吐下泻肠胃炎,重则发高烧,抵抗力弱者,还可能引发败血症,老年人更是不能常吃,如果要吃实在须挑选环境卫生较佳的店家。

  2. 婴幼儿、孕妇少吃深海鱼类。在欧美国家孕妇手册均明写,孕妇不合适吃深海鱼类,像是旗鱼、鲔鱼等等,因食物链累积,重金属量因此较多,恐影响胎儿脑部发育,此外,重金属危害,婴幼儿更是首当其冲。

  3. 淡水鱼寄生虫风险大最好不吃。淡水鱼因淡水河较多寄生虫,导致淡水鱼生鱼片酿虫虫危机,所以应尽量不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