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 里 / 有 / 束 / 光 眼 / 里 / 有 / 片 / 海 拾遗物语 中国人耻于谈钱,觉得一谈钱就俗,所以一直忽视“钱规则”。 其实,谈钱一点都不俗。金钱只会让深刻的人更深刻、浅薄的人更浅薄。 01 拾遗前几天讲过一个买包故事: 一个花钱大手大脚的月光妹子, 看中一奢侈品包,想买但差钱。 就去向闺蜜借,她以为闺蜜会痛快答应, 没想到闺蜜提出:“你打个借条吧!” 于是她心里有一万匹草泥马呼啸而过: “闺蜜还要借条吗?我还能为这点钱外逃啊?” 这个愤怒的妹子,就是典型的不懂钱规则。 很喜欢风墟先生讲的“社交的本质”。 他说:“社交在本质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共情社交,一种是功利社交。” 所谓共情社交,就是指为获得情感联结与情感体验,或因共同兴趣而产生的社交行为。 这种社交不涉及利益的交换, 只是为获得情感与心理上的慰藉与共鸣。 所谓功利社交,就是指为达成某一目的,或是从对方身上获得某种利益而产生的社交行为。 这种社交是带功利性质的, 是为了获得信息、知识与物质等的交互传递。 这两种社交有根本之别,但我们总喜欢混为一谈——认为“共情社交”的朋友为我做“功利社交”的事情,是理所应当的。 “你不是学英语的吗?帮我翻译一篇论文呗。” “你不是学中文吗?帮我写个年终总结呗。” “你不是学设计的吗?帮我设计个LOGO呗。” 若遭拒绝,就骂对方“不够朋友”“不讲义气”。 其实这哪能怪对方,只能怪我们自己不懂钱规则——不明白“共情朋友”从来没有义务对你做出“功利性帮助”的必须。 钱规则是: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即便你们是从小玩大的“共情朋友”, 但只要你提出“功利诉求”的一开始, 就应当以“功利社交”的方式去沟通, 对方愿意帮是情分,不愿意帮那是本分。 02 小军想买车,无奈存款不够。 于是对哥们小华说:“你借我两万吧!” 小华是农村人,来城里打拼很不易, 平时非常节俭,就想早点把房买了。 但他二话没说,立马把钱打给了小军。 半年过去了,小军却迟迟不还钱。 他没钱吗?非也。 他经常在朋友圈大晒特晒: 哪天又吃了一顿高档自助餐, 哪天又买了一款限量高档货, 哪天又去某景区旅游了一番。 小华心里极度不爽:“我借钱是救急,不是让你去嗨的!” 于是,小华就去找小军还钱。 两人大吵了一架,从此成为路人。 这个小军,就是不懂钱规则。 主持人鲁豫有句话说得好: “我从来没有向别人借过钱。 对于借钱这个事儿,我非常不明白, 为什么要借钱, 你有多少钱就干多少钱的事儿, 你有多少钱就过多少钱的日子。” 朋友没有义务拿他的钱,来帮助你改善生活。 当你准备去向朋友借钱的时候, 请扪心自问:我真的必须借这笔钱吗? 真正懂钱规则的人,从来不会借别人的钱来满足自己的私欲,他们只愿意以自己的奋斗,来改善自身的生活。 03 喜欢齐白石的“小气”。 白石老人家的门口和客厅, 都贴满了卖画和刻印的润格: “卖画不论交情,君子有恥,请照润格出钱。” “花卉加虫鸟,每一只加十元,藤萝加蜜蜂,每只二十元。” “已出门之画,回头补虫,不应。” “已出门之画,回头加题,不应。” 请他作画,一只虾十块,两只二十。 如果你只带了十五块钱,对不起, “那我就只能给你画一只虾。” 再在画幅角上画一个虾脑袋。 白石老人就是这么“小气”, 他一生免费赠出去的画不计其数。 但他觉得一码归一码:你找我画,那就应该按价来。 朋友开了一公司,想找人做个推广计划。 因为多年交情,我悄悄做了一个送他。 哪知他收到后二话不说,立马让助理打款。 我说:“给钱干嘛,我就是免费帮你。” 他说了一句让我铭记一生的话:“越是真心朋友,越是珍惜你的价值。” 什么是真朋友? 有一个最粗暴的标准:能开诚布公地谈钱。 朋友间的钱规则就是:互相谈情,主动谈钱。 一个永远不跟你讲金的人,也不配跟你交心。 不占朋友便宜,是一个人对待友情的顶级修养。 04 检察官逻格斯讲过一件事情: 有人邀请他回答一个问题: “婚前老公妈妈首付按揭房产,写的老公名字,且老公还贷。现在装修我父母出资20万,我应该怎么保证自己的利益?” 逻格斯回答:夫妻双方好好谈一谈。谈好了,就去公证处作一份“财产约定公证”。 一谈财产公证,很多情侣或夫妻就摇头。 逻格斯说:“在男女关系当中,大家都羞于谈钱,唯恐一谈钱就被打成绿茶婊、绿茶渣。尤其是女生,生怕一谈钱,就被认为太现实。” 但就是因为碍于面子不谈钱, 很多婚姻最后闹得头破血流。 都觉得谈钱就俗、谈钱就伤感情,真是这样吗? 很喜欢逻格斯的回答: “NO,是你们的感情也就这样。 我在公证处的时候, 有幸见证了两对佳人来办理家庭财产协议公证。 在他们眼里,我看到的不是算计,而是淡然。 两个独立灵魂,在深思熟虑后互相吸引, 开诚布公地讨论了今后的生活, 并用最严肃的方式来见证。 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一件事情。” 最后,逻格斯提出一个钱规则建议: “无论是婚姻中的夫妻,还是恋爱中的情侣, 我都衷心希望彼此能够好好谈一谈钱, 而不是各自站在大家庭立场上各打小盘算。” 婚姻制度本质上就是一种财产保护、分配和继承制度, 两个人谈钱,才是真正的务实。 谈钱伤感情,不是因为钱太俗, 而是因为那份感情太虚,不接地气。 真正的爱情,经得起谈钱。 05 冯仑《野蛮生长》讲过一段故事: 你开车闯红灯了,被警察拦住, 一看警察是熟人:“兄弟,你怎么在这儿!” 对方说:“没事儿,你过去吧。” 你省了50元罚款,觉得特有面子。 第二次路过这儿,你拐错弯了, 一看又是这哥们:“又是你当班啊?” 对方说:“没事儿,你过去吧。” 于是,你又省了50元罚款。 麻烦了人家两次,你心里过意不去, 于是找理由请他吃饭,还这个人情。 这一吃一喝,花费远远超过100元。 吃完饭,你多了一句嘴:“弟妹忙什么呢?” 对方说:“不争气啊,一天在家没啥事儿。要不上你那里找个活,随便给点钱就行。” 你说:“没问题,哥们的事嘛!” 他媳妇来上班了,怎么开工资呢? 再怎么也不能低于2000元吧。 媳妇上班三个月后,他打电话来了:“大哥,你得好好管管你手下,不能老欺负我媳妇,她不就是没上大学吗,没上大学也是人。” 第二天,你便给手下人打了招呼。 但最后你也无法忍受了,打电话跟哥们:“让她回家吧,我每月给她开1200元。” 对方一听急了:“瞧我媳妇不顺眼啊……” 你一年搭进24000元,还得罪了哥们。 如果当初他一上来敬礼,说罚款50元时, 你就乖乖给50元,这一切麻烦都不会发生。 所以,请千万记住一个钱规则:能用钱解决的事情,一定不要用人情! 06 以前在报媒做记者时卷入一件官司。 当时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也不去找律师做个咨询, 自己抱起几本法律条文就啃, 整整研究琢磨了一个月。 结果一上法庭,说话还是破绽百出, 耗费了一月时间,结果官司还是输了。 这件事情让我明白了一个钱规则: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所谓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人来处理才能达到最高效率。 “勺子”有一段话说得好: “三十岁之前做事靠吃苦耐劳过活, 三十岁之后做事则应讲究方法和效率。 当然,我并不反对平时各种知识的积累, 我平时也看各种书,学习各种知识。 我想表达的是,这绝计不是一个临时抱佛脚的事。” 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为解决一个很小的问题,而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 “这次我掌握了,下次遇到就可以自己解决。” 这样的人常常被我们称赞为好学生。 但在这个社会化大分工极其繁荣的时代, 事事亲力亲为,绝不是什么最佳钱规则。 最佳钱规则是:专业的事情就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省时省力,甚至更省钱,最重要的是效果好。 07 企业家凌军讲过他公司两个员工的故事。 两个员工是他同时招录进来的同班同学。 刚毕业时,两人都缺钱, 于是就把房子租在了北京五环外。 每天上下班需要四小时,很是累人。 凌军就建议:“你们可以在离单位近点的地方租房,虽然贵一点,但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员工马骏听了,在单位附近租了房子。 员工张萌没有,他觉得:“太贵了,不能浪费钱,反正我有的是时间。” 三年后,马骏工资翻了两倍。 “我把省下来的时间用到了学习上, 三年努力,我拿到了注册会计师证。” 而张萌呢,三年工资只涨了800元。 他很后悔:“我目光太短浅了。”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过一句话, 是有关人对财富最好状态的描述: “对金钱和物质抱有温热的热爱, 不拒绝,不贪图,懂分配。” 懂分配的钱规则就是:要学会用钱置换时间和空间。 08 作家江罗讲过一个故事。 江罗去过一趟美丽的尼泊尔, 而尼泊尔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小费制度。 开始的时候,江罗极不情愿, “可为了避免纠缠,我还是会支付5尼币。” 付了小费后,江罗便得到了很好的礼遇。 “他们热情回答与帮我解决了各种问题。 这也让我意识到小费的好处, 它能让你获得更优质的服务, 同样这也是对别人劳动的认可。” 在去博卡拉途中,江罗遇到一位中国游客, 她跟江罗聊起了一次哭笑不得的经历: “在加德满都因为没给尼泊尔人小费。 被忽悠绕了半条街,差点耽误了航班。” 听完这位游客的故事,江罗暗自庆幸。 江罗还讲了一个故事, 他一位朋友开了个心理咨询工作室, 江罗建议:“不妨先做无偿服务,等口碑起来了,再开始收费。” 但朋友拒绝了:“这也是对顾客的尊重。” 江罗有点不明白:“收费是尊重顾客?” 朋友说:“有的心理咨询师就是打着免费名义去祸害顾客,很多贪小便宜的人因此人财两空。” 天上不会掉免费的馅饼。 愿意跟你谈钱的人,是真心诚意想要服务于你。 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一个钱规则:想得到长期的有品质的服务,一定要有付费的观念。 付费才是良性的运转之道, 亏本维持的事情一定不会长久。 09 我二姨的女儿丫丫和男友分手了。 原因就是——他实在太抠门了。 他男友最喜欢说三句话: “这个不好吃。” “这个不好看。” “这个不适合你。” 有一次,丫丫微信和他聊天, 突然说到吃的,就开玩笑说: “没零食吃了,你明天带我去买吧!” 他一下就沉寂了,一刻钟不回消息, 直到丫丫换了话题,他才重新苏醒过来。 交往一段时间后,丫丫忍无可忍提出分手。 那男的居然说:“把我送你的礼物还回来。” 丫丫脸都气白了:“就一条项链,不到3000,还给你。” 还完项链,丫丫便要起身离开, 那男的叫住她:“今天你买单。” 很多人说看一个男人的品质如何, 看他的衣着打扮和说话就能窥个大概, 其实不全是这样, 衣着得体有时只能说明他注重形象, 说话得体有时也只能说明他情商高。 最能反应一个人品质的,就是花钱这件事。 消费观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格局。 有个心理学家告诉过我一个人生小经验: “千万不要去和那些一毛不拔的人做朋友, 倒不是因为他们抠,其实他们普遍都不坏, 甚至可以称为好人,但他们太吝于付出了, 不是他们不愿意给,而是他们给不出, 每个成年之后仍然习惯一毛不拔的人, 心中都有一个寸草不生的荒原, 他们大都有一个充满恐惧与匮乏的童年, 因为太过匮乏导致的荒凉, 他们慢慢将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大黑洞, 永远在害怕,永远在汲取,永远在警惕。” 这话够狠,但入木三分。 所以女人们找对象时,要懂得一个钱规则:看对方是怎么花钱的,特别是在你身上是怎么花钱的。 在经济收入允许的范围内,愿意为你花钱的人不一定爱你,但不愿为你花钱的人一定不爱你。 黄磊说:“富养妻子比富养女儿更重要。” 这个富养,不只是物质,还有精神。 一个真正爱你的人,舍得为你花钱,舍得为你花时间,舍得为你花心思。 ![]() 10 在百度贴吧看过一个故事: 女儿考上大学后,父亲给她寄钱。 “1200元够不够?” 女儿回答:“够了。” 父亲又说:“想买什么就买,别亏自己。” 女儿听了,半天不作声。 父亲觉得奇怪,问:“怎么了?” 女儿说:“朋友和我一样,每月家里也是给1200元,但她生活质量比我高。她每天都有零食吃,每周都去麦当劳,有时还去必胜客。” 父亲说:“她是不是在打工?你不要去,耽误学习。” “她没有去打工,是在谈恋爱。 有一次她约会回来对我说, 其实她不喜欢那个男生, 只是喜欢他替自己买单而已。 她还说我傻,可惜了这张脸, 如果她有像我这样漂亮的脸, 根本不用向家里要钱, 就会找到很多愿意为她付费的长期饭票。” 父亲放下电话,立即给女儿打了1500元, 回家又给女儿发了一封邮件: “从这个月起,我每月给你1500元。 多出的300元,你可以买零食, 可以去麦当劳、必胜客…… 记住,任何时候都要用自己的钱买单, 这才是有质量的生活。 还有,如果你喜欢某个男生就要告诉我。 我每月再给你增加200元,作为恋爱经费。 请你一定要记住,每次约会, 不要忘了带上自己的钱包, 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 爸爸也是男人,我最理解男人, 男人最爱独立、自爱、有尊严的女人。” 这就是父亲教给她的钱规则:经济独立的女人,是最有尊严的女人。 ![]() 11 我有位高中同学,最喜欢张罗聚会。 每一次聚会大家都玩得挺开心, 可只要一到结账时间,他就会上洗手间。 去KTV唱歌时,他喜欢叫酒: “服务员,开一筐啤酒!” “服务员,再开一筐啤酒!” 喊这些酒时,好像他在请客做东, 可每次点东西,都是别人买了单。 他缺这点钱吗?显然不是。 他有份收入很不错的工作, 经常在朋友圈晒他出国玩乐的照片, 每次回来也必会张罗大家见面聊旅途见闻。 但每次聚会,他从来不会买单。 久而久之,大家就不愿和他玩了。 很小的时候,老爸就经常对我说一句话: “对自己要小气,对别人要大方。” 这句话,也成了我一生的生活准则。 朋友一起打车,我会抢着坐前面副驾。 朋友请客,我会要求点尽量少的菜。 若是我请客,则会比够吃要多一些。 ………… “花自己的钱越大方越好,花别人的钱越小气越好。” 这已成为我一直恪守的花钱准则, 也是我区分一个人品质好坏的标尺之一, 我常常以此来辨识我的同类。 ![]() 12 周冲讲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 一位老母亲瘫痪在床, 需要人天天喂饭喂汤,擦屎擦尿。 五个子女侍候着侍候着就失去了耐心。 老大说老小:“妈以前最喜欢你,该你照顾!” 老小反驳:“你读书花的钱最多,该你照顾。” 老二老三老四,也各找理由推托。 后来怎么解决的呢?钱。 五个人按各自经济能力凑费用, 然后去专业公司请了一个高级护工, 于是老人的生活立马变得整洁有序了。 五个孩子也不再忌惮回家, 周末的时候,就团聚在母亲家里, 一边探望老人,一边吃饭, 聊些家常事,很是其乐融融。 这个案例很有意思,也非常典型。 很多人面对亲情矛盾时喜欢说一句话: “这不是钱的问题,我要的就是一个理。” 这不是钱的问题——恰恰就是钱的问题。 就像这五个兄妹的矛盾一样, 最后还是钱的到来,让一切规则化了, 你该如何,我该如何,一下就清爽了。 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举一反三, 就是要明白一个钱规则:当某人告诉你“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原则问题”时,这十有八九就是钱的问题。 钱,才是解决问题的钥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