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镜真相(2011

 鱼矶 2017-03-03

(一)

这个词语可以理解为偏正关系,即“假镜的真相”,言下之意,我将揭露一个事实,这个事实就是某只镜头并非常真实,而是赝品,世人所谓“假货”,估计我将在本文之中提示一种现象或一种骗局。

这个词语还可以理解为并列关系,就是说虽然是假镜头,却是真面貌,这个“相”当然换成了“像”就更有意思了,说明镜头是假的,成像却真实。

 

(二)主角就是Meyer-Optik 2.8/135镜头,PB口的,并非早期的斑马版本的(过去的只有M42与EXA两种卡口)。

这镜头是假的。请看下面的图片并听我来分析。

 

(1)包装

我仔细研究了这镜头的外包装,看遍了外盒,找不到生产厂家。只能看到清楚的“Made in Germanr”标志。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从理论上讲,每一只镜头出厂都应该有编号(或者在盒上帖着镜头的序列号),但你怎么看都找不到。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这就显得怪怪的。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或者,我们可以说,镜头出口时有时不一定非得标上厂名,只要标出生产国家就可以了,就如同我们出口的东西,只要标出“Made in China”就可以了。但,那个指的是我们向国外出口时才这样做,如果镜头在国内销售,我们肯定可以看到包装上写明生产厂家,比如国产的凤凰与海鸥相机与镜头,哪个包装上不写着生产厂家?

而且,现在卖这镜头的朋友们全一口咬定地说:这是德国当年的库存品,既然是库存,就是说,应该在国内销售的吧?或者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当年的德国人就知道我们中国人很需要这东西,所以存在到现在,终于有中国人来领取了,所以连包装的厂家都不必印刷了呢?

你想,这种推测是不是很可笑?

就算是没有厂名我们可以含糊过去了,但产品无编号不是太奇怪了吗?Meyer产品属于东德,当年的东德是社会主义国家,做事比较马虎,但不能马虎到这种程度啊。

为什么没有编号,为什么不印刷厂名?因为这纸盒是后来印刷加工出来的,所以没法编号,也不知道这厂家是哪一个。印上潘太康吧,不妥,大家——尤其类如茶片那种论坛,有几个“名人”出来说过潘太康不好,所以潘同志同潘金莲一般臭名昭著,这个盒子上自然不能印上Pentacon的名帖,印上Meyer吧,似乎也不妥,因为今人实在没有见过当年Meyer镜头的外包装,我们见到的Meyer-Optik真正的135/2.8镜头是那只斑马,但那个斑马用什么来包装的,大家都不知道,极少有人见过了。

我所见过的镜头,我曾见过Rollei1.8/50HFT镜头的包装,里面有合格证,外面有编号,很正规,虽然包装很旧,一看就知道是真的,甚至里面质检员的签字还在。还有去年淘宝上一度非常流行的Pentacon2.4/50(俗称“小饼干”)镜头也是带着包装来的,但盒子的外面也有用红色印油打的序号,独独现在的这款镜头没有任何厂家编号的东西。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2)标牌

这镜头镜头的标志在内拉式遮光罩上,明明白白地印刷着“MEYER-OPTIK”,但有一个现象,一般人可能不知道,与此头非常相似甚至一点不差的还有“CARL JEISS JENA”或“PENTACON PRAKTICAR”,但后两者我所见地全是刻到金属罩上又填的白漆。但目前的这个Meyer镜头有的是刻字的,但又有的却是纯粹印刷的字,怪怪的。为什么会这样?我手上见的就有的印字,有的刻字,难道是我见得太少吗?但我所见的另两种型号的Meyer镜头,如PB口的Meyer-Optik2.8/28与1.8/50却全是印刷的字,而从前所见带有Pentacon Prakticar或Carl Zeiss Jena P标志的却全是刻字的。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这是镜尾,从用料到做工,与Praktica没有任何不同,也是把镜头号刻在镜尾的密封环上。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3)镜头盖

PB口的镜头盖其实都是一样的,那种规规矩矩的样子,前边阳文的字“PRAKTICAR”,这回换成了Meyer标志之后,不知道怎么回事儿,竟然换成了传统M42的前盖,这里存在着严重的不匹配问题。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4)常识
大凡了解东德镜头历史的朋友都对Meyer,Pentacon与Carl Zeiss Jena有一般性的掌握。Meyer是东德老牌的光学厂,也是东德光学的鼻祖之一,目前我们所见的Oreston,Orestor与Orestegor都是基于一种设计的变型结构,这种结构也几乎是Meyer镜头的核心,成像质量相当的高。在我们的印象中,Meyer这种镜头只有白银,黑铁与斑马三种,且全为金属结构,没见过采用其它材料的。

后来由于某种历史原因,Meyer被Pentacon收购,潘太康在此基础上,开始了东德光学的新时代,到了Pentacon晚期,他们在原来M42的基础上,开发出来Prakticar B式卡口,也就是百佳B式卡口,简称PB卡口,这时Carl Zeiss Jena也融入进来,一同开发,而Pentacon则明确地标示其产品或承继Meyer结构,或承继东蔡结构。下面就为我们列出了我所知道的两种承继关系。

镜头型号

承继东蔡

承继Meyer

2.8/20

 

2.8/28

 

2.4/35

 

1.8/50(0.33与0.45版)

 

1.8/50(0.35版)

 

1.8/80

 

3.5/135

 

2.8/135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东蔡的参加,所以这一时期PB口的镜头品牌就出现了Pentacon Prakticar与Carl Zeiss Jena P并存的现象。并且同一型号的镜头有时就有两种,比如2.8/28镜头就分别可以看到两种厂标的,到底是东蔡为百佳代工,还是潘太康生产而打上了Carl Zeiss Jena标志,恐怕很难说清。

从镜头用料上看,不同主要存在于对焦环与光圈环上,有的对焦环是金属外套橡胶皮的,有的则是纯塑料的,光圈环则为纯金属与纯塑料两类,一般说来,对焦环是金属的光圈环也是金属,反之塑料全塑料。

从镜头结构上看,光圈控制部分有的里面加入了几十个小米粒大小的小钢珠,这类镜头如2.8/20,2.4/35,1.8/50(0.35版),1.4/50一部分,2.8/55Macro,1.8/80,3.5/135等。这类镜头制作精良,精度很高,常常认为是蔡司加工的,反之则为Pentacon加工的。

 

但是,独独当时就没有打上Meyer-Optik这个标志的,因为很明白,当时潘太康与东蔡都参与了PB口镜头的研发与制作加工,只有梅耶这个工厂当时已“死去”多年,不可能出现它的标志,这是常识。如果说现在我们所见的镜头是早年Meyer生产出来的,这简直就是笑话,那时Meyer就会大量使用工程塑料,这可能吗?而且Meyer根本就没有见过PB口,它不至于向后人学习,事先把PB口镜头设计并加工出来吧?

 

但我们可能说,这样的事儿也可以理解,比如日本的适马还曾生产过Carl Zeis Jena这样标志的镜头呢,日本的玛米亚还曾生产过Voigtlander镜头,确善能现在还在制作Carl Zeiss镜头呢,这可怎么说?这个好说,人家制作的东西是伪福与伪蔡,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却不是哪个厂家的行为,连伪也算不上了,只能叫“假”,所以说这些Meyer的镜头我认为全是假梅耶。

 

为什么会是这样?与论坛的导向有很大的关系,事实上Meyer这个品牌最早只是东德的一个普及型品牌,后来被潘太康收购以后,依然沿续这种产品定位,但今天忽然被一些人捧得很高,给初学的人一个误解,认为这个品牌很了不起,甚至有的人连蔡司都瞧不起却看中了梅耶,这不是正确的导向啊。商人当然看好了这个机会,但国外拥有的也只是Pentacon这种品牌的镜头,于是有人打起了主意,重印了盒子,换了镜头盖子,把某些铭牌重新制作(有的很急都没有来得及刻字,只是印上字而已),之后投入到国内市场中来,换取利润。

对这种做法,有人说,外国人也学会搞假了,其实我认为不是,我感觉这是国人在搞鬼,外国人并不知道你中国人会炒Meyer而贬Pentacon,国际上——尤其易贝上某些镜头价格偏高的背后,一定有国人在操纵!

 

需要说一下,目前这种镜头价格很高吗?我的回答是,不高,事实上价格并没有提,只是为了销得更快,是在抓大众心理,从这一点上说,这种行为还不失本分,因为PB的镜头确实有一部分在承继Meyer的结构啊,所以孙子接着还叫爷爷的名,这个也不能算错。

顺便提及一句,我所见的Meyer-Optik2.8/135镜头很多(目前替别人改口有七八只了),只只里面有零星的金属屑,这是不是山寨加工时环境不是很好留下的痕迹呢?我没有根据,只是这样猜想。

 

(三)真相·真像

真相已白,这镜头成像如何?我们求其真像。下面我们可以看一组成像。

先说明一下,这些照片都是使用尼康D700拍照的,用RAW格式,尼康NX2软件提取,有人问为什么不JPEG直出,玩单反嘛,又不是小DC,能用RAW还是用这种格式吧,毕竟是无损记录,做为资料将来后期可处理的空间要大得多,就算是用RAW软件直接提取其质量也远胜相机直出JPEG,如果不会这样玩,我认为就不配玩单反。

并没有分类,选择了一些个人认为有话可说的照片,看一张说一张吧,没有什么章法的。

下面这张照片是我改完这只镜头后试机拍的,当时我就被这种味道吸引了,这小破镜头,真出片啊。

关于照片的味道,这是个最不容易说清的问题,色彩,锐度,焦外,过渡,都可以构成味道的一部分,但我个人认为,照片中的黑灰与彩色之间的比例关系问题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在考虑这样的一个问题,我把一张照片中黑色与彩色之间的比例称为“黑彩比”,就如同我们观赏一张画,如果是油画,总给人感觉在素描的基础上完成的,黑与灰的比例占得很大,而色彩比例则不见得很高,这样的画,我认为黑彩比值就会很高,但如果我们欣赏水彩画,则黑色比例下降很多,色彩比例增加,而我一向认为,德系镜头黑彩比很高,越古老著名的镜头越是这样,不信大家可以看看此类镜头出片。

而德国镜头下的天空,是一种复合色,确切说是蓝灰色,不会是纯蓝,而我认为蓝灰其实是正常的,这样的照片看起来就厚重,油画感就强烈。

说了半天,其实第一张照片给我的感觉就是黑彩比很高,看着厚重不轻飘。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曾见过某影友使用了这款镜头后评价说:这只镜头的最大光圈就可用,收小一档后就非常锐利,成像极佳,可谓一语中的,其实就使用最大光圈F2.8成像就非常之好了,看下面的图片,你会感觉到什么?哪个叶子在上,哪些在下?几乎同处一个平面(我们说的是几乎),也会让我们看出景深来,也会产生空间的层次感,这当然感谢这镜头有着2.8的大光圈了,虽然这只镜头本来是Pentacon的2.8/135(或叫Carl Zeiss Jena2.8/135也不错),但确确实实是Meyer的Orestor的结构,过去我就查过资料,而Orestor赢就赢在锐度上了,这张照片会给你很深的印象的。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下图表现的是红色——正!并且焦外也很好,事实这张照片原大锐度很好的,不知道压缩后竟然变得这样差。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想看焦外吗?再看这张,并且似乎——有点旋,好像很多人追捧的电影镜就是旋转焦外,还有大B与小B,其实早年德国人设计的镜头,其像差没有完全纠正,所以会有这样的焦外,今天竟然被某些人当成优点来说,虽然感觉上是特异了,我还不认为是优点,只能说成是特点,呵呵,特点不代表是优点,对吧。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像油菜花吧?但其实不是,是山坡上长的一种野花,用这个镜头拍出来,相当的油润,透到画面的背后去的感觉了。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这是今天我拍到的认为最为满意的焦外,初夏的叶子生长得非常疯狂,似乎能长出油来,而焦外那种若有若无的虚化的影像则立即把二维空间演绎成了三维的,有着中国画中淡墨渲染的效果。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居高临下看到的街景,灰的天空,看到了吧?类似电影画面的感觉,不差电影镜吧?反正就是现场感强的意思,能感觉到吗?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如果说上一张没有感觉到,那您看这张的高层建筑,给人一种看沙盘的感觉,那样远的影响竟然也可以有焦外,真是怪死了,高楼真的像我们摆出来玩的,像小时候玩的积木,甚至我想伸手把格局重新布置一下,呵呵。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光与影的交汇,有焦内有焦外,最能考验一只镜头。有论坛上说,潘太康是高光死,我认为可能他没有把全部潘太康全用到,如果用了这只(当然这只现在更名叫Meyer-Optik了,而Meyer被某论坛认为最能对付大光比的,就是说光控有一套,但这镜头其实真的就是Pentacon),你可能感觉到其优秀的光控能力。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而下面这张更能说明问题吧?高光不但不死,还非常之美。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今天又到困的时候了,先写这里吧,明天我还可以用别的相机再去试试这镜头的。当然也还想试试别的镜头与它的比较。这个博文我们慢慢写,不急。

 

今天是2011年6月30日,明天就是党的生日了。

今天外边——天空下着毛毛细雨,其实我最愿意雨天到外边拍一些自然景物了,一切会变得非常清新,色彩饱和度会变得很高(阳光下拍花与草,高光部分容易失掉颜色,小雨天则无此问题,并且天空中的亮度会比阴天高出很多)。

使用的是尼康D200相机,大家看一组吧。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清晰,细腻,色彩艳丽,漂亮得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了,这假Meyer,真不能小看,世界上的事儿哪处去说理呀?小范竟然当了乡长,假Meyer竟然能出来这样漂亮的片子,也难怪呀,本来这镜头的血脉就是古老Meyer的,后来又增加了多层的MC膜,光学没问题,膜又变得好了,能不出好片吗?有时候绝对不能用价格的高低来衡量一只镜头,有时候绝对不能用品牌名气的大小来衡量一只镜头,现在我接着着,有时候绝对不能用标牌的真伪来衡量一只镜头。好像有点对。(一)

这个词语可以理解为偏正关系,即“假镜的真相”,言下之意,我将揭露一个事实,这个事实就是某只镜头并非常真实,而是赝品,世人所谓“假货”,估计我将在本文之中提示一种现象或一种骗局。

这个词语还可以理解为并列关系,就是说虽然是假镜头,却是真面貌,这个“相”当然换成了“像”就更有意思了,说明镜头是假的,成像却真实。

 

(二)主角就是Meyer-Optik 2.8/135镜头,PB口的,并非早期的斑马版本的(过去的只有M42与EXA两种卡口)。

这镜头是假的。请看下面的图片并听我来分析。

 

(1)包装

我仔细研究了这镜头的外包装,看遍了外盒,找不到生产厂家。只能看到清楚的“Made in Germanr”标志。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从理论上讲,每一只镜头出厂都应该有编号(或者在盒上帖着镜头的序列号),但你怎么看都找不到。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这就显得怪怪的。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或者,我们可以说,镜头出口时有时不一定非得标上厂名,只要标出生产国家就可以了,就如同我们出口的东西,只要标出“Made in China”就可以了。但,那个指的是我们向国外出口时才这样做,如果镜头在国内销售,我们肯定可以看到包装上写明生产厂家,比如国产的凤凰与海鸥相机与镜头,哪个包装上不写着生产厂家?

而且,现在卖这镜头的朋友们全一口咬定地说:这是德国当年的库存品,既然是库存,就是说,应该在国内销售的吧?或者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当年的德国人就知道我们中国人很需要这东西,所以存在到现在,终于有中国人来领取了,所以连包装的厂家都不必印刷了呢?

你想,这种推测是不是很可笑?

就算是没有厂名我们可以含糊过去了,但产品无编号不是太奇怪了吗?Meyer产品属于东德,当年的东德是社会主义国家,做事比较马虎,但不能马虎到这种程度啊。

为什么没有编号,为什么不印刷厂名?因为这纸盒是后来印刷加工出来的,所以没法编号,也不知道这厂家是哪一个。印上潘太康吧,不妥,大家——尤其类如茶片那种论坛,有几个“名人”出来说过潘太康不好,所以潘同志同潘金莲一般臭名昭著,这个盒子上自然不能印上Pentacon的名帖,印上Meyer吧,似乎也不妥,因为今人实在没有见过当年Meyer镜头的外包装,我们见到的Meyer-Optik真正的135/2.8镜头是那只斑马,但那个斑马用什么来包装的,大家都不知道,极少有人见过了。

我所见过的镜头,我曾见过Rollei1.8/50HFT镜头的包装,里面有合格证,外面有编号,很正规,虽然包装很旧,一看就知道是真的,甚至里面质检员的签字还在。还有去年淘宝上一度非常流行的Pentacon2.4/50(俗称“小饼干”)镜头也是带着包装来的,但盒子的外面也有用红色印油打的序号,独独现在的这款镜头没有任何厂家编号的东西。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2)标牌

这镜头镜头的标志在内拉式遮光罩上,明明白白地印刷着“MEYER-OPTIK”,但有一个现象,一般人可能不知道,与此头非常相似甚至一点不差的还有“CARL JEISS JENA”或“PENTACON PRAKTICAR”,但后两者我所见地全是刻到金属罩上又填的白漆。但目前的这个Meyer镜头有的是刻字的,但又有的却是纯粹印刷的字,怪怪的。为什么会这样?我手上见的就有的印字,有的刻字,难道是我见得太少吗?但我所见的另两种型号的Meyer镜头,如PB口的Meyer-Optik2.8/28与1.8/50却全是印刷的字,而从前所见带有Pentacon Prakticar或Carl Zeiss Jena P标志的却全是刻字的。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这是镜尾,从用料到做工,与Praktica没有任何不同,也是把镜头号刻在镜尾的密封环上。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3)镜头盖

PB口的镜头盖其实都是一样的,那种规规矩矩的样子,前边阳文的字“PRAKTICAR”,这回换成了Meyer标志之后,不知道怎么回事儿,竟然换成了传统M42的前盖,这里存在着严重的不匹配问题。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4)常识
大凡了解东德镜头历史的朋友都对Meyer,Pentacon与Carl Zeiss Jena有一般性的掌握。Meyer是东德老牌的光学厂,也是东德光学的鼻祖之一,目前我们所见的Oreston,Orestor与Orestegor都是基于一种设计的变型结构,这种结构也几乎是Meyer镜头的核心,成像质量相当的高。在我们的印象中,Meyer这种镜头只有白银,黑铁与斑马三种,且全为金属结构,没见过采用其它材料的。

后来由于某种历史原因,Meyer被Pentacon收购,潘太康在此基础上,开始了东德光学的新时代,到了Pentacon晚期,他们在原来M42的基础上,开发出来Prakticar B式卡口,也就是百佳B式卡口,简称PB卡口,这时Carl Zeiss Jena也融入进来,一同开发,而Pentacon则明确地标示其产品或承继Meyer结构,或承继东蔡结构。下面就为我们列出了我所知道的两种承继关系。

镜头型号

承继东蔡

承继Meyer

2.8/20

 

2.8/28

 

2.4/35

 

1.8/50(0.33与0.45版)

 

1.8/50(0.35版)

 

1.8/80

 

3.5/135

 

2.8/135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东蔡的参加,所以这一时期PB口的镜头品牌就出现了Pentacon Prakticar与Carl Zeiss Jena P并存的现象。并且同一型号的镜头有时就有两种,比如2.8/28镜头就分别可以看到两种厂标的,到底是东蔡为百佳代工,还是潘太康生产而打上了Carl Zeiss Jena标志,恐怕很难说清。

从镜头用料上看,不同主要存在于对焦环与光圈环上,有的对焦环是金属外套橡胶皮的,有的则是纯塑料的,光圈环则为纯金属与纯塑料两类,一般说来,对焦环是金属的光圈环也是金属,反之塑料全塑料。

从镜头结构上看,光圈控制部分有的里面加入了几十个小米粒大小的小钢珠,这类镜头如2.8/20,2.4/35,1.8/50(0.35版),1.4/50一部分,2.8/55Macro,1.8/80,3.5/135等。这类镜头制作精良,精度很高,常常认为是蔡司加工的,反之则为Pentacon加工的。

 

但是,独独当时就没有打上Meyer-Optik这个标志的,因为很明白,当时潘太康与东蔡都参与了PB口镜头的研发与制作加工,只有梅耶这个工厂当时已“死去”多年,不可能出现它的标志,这是常识。如果说现在我们所见的镜头是早年Meyer生产出来的,这简直就是笑话,那时Meyer就会大量使用工程塑料,这可能吗?而且Meyer根本就没有见过PB口,它不至于向后人学习,事先把PB口镜头设计并加工出来吧?

 

但我们可能说,这样的事儿也可以理解,比如日本的适马还曾生产过Carl Zeis Jena这样标志的镜头呢,日本的玛米亚还曾生产过Voigtlander镜头,确善能现在还在制作Carl Zeiss镜头呢,这可怎么说?这个好说,人家制作的东西是伪福与伪蔡,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却不是哪个厂家的行为,连伪也算不上了,只能叫“假”,所以说这些Meyer的镜头我认为全是假梅耶。

 

为什么会是这样?与论坛的导向有很大的关系,事实上Meyer这个品牌最早只是东德的一个普及型品牌,后来被潘太康收购以后,依然沿续这种产品定位,但今天忽然被一些人捧得很高,给初学的人一个误解,认为这个品牌很了不起,甚至有的人连蔡司都瞧不起却看中了梅耶,这不是正确的导向啊。商人当然看好了这个机会,但国外拥有的也只是Pentacon这种品牌的镜头,于是有人打起了主意,重印了盒子,换了镜头盖子,把某些铭牌重新制作(有的很急都没有来得及刻字,只是印上字而已),之后投入到国内市场中来,换取利润。

对这种做法,有人说,外国人也学会搞假了,其实我认为不是,我感觉这是国人在搞鬼,外国人并不知道你中国人会炒Meyer而贬Pentacon,国际上——尤其易贝上某些镜头价格偏高的背后,一定有国人在操纵!

 

需要说一下,目前这种镜头价格很高吗?我的回答是,不高,事实上价格并没有提,只是为了销得更快,是在抓大众心理,从这一点上说,这种行为还不失本分,因为PB的镜头确实有一部分在承继Meyer的结构啊,所以孙子接着还叫爷爷的名,这个也不能算错。

顺便提及一句,我所见的Meyer-Optik2.8/135镜头很多(目前替别人改口有七八只了),只只里面有零星的金属屑,这是不是山寨加工时环境不是很好留下的痕迹呢?我没有根据,只是这样猜想。

 

(三)真相·真像

真相已白,这镜头成像如何?我们求其真像。下面我们可以看一组成像。

先说明一下,这些照片都是使用尼康D700拍照的,用RAW格式,尼康NX2软件提取,有人问为什么不JPEG直出,玩单反嘛,又不是小DC,能用RAW还是用这种格式吧,毕竟是无损记录,做为资料将来后期可处理的空间要大得多,就算是用RAW软件直接提取其质量也远胜相机直出JPEG,如果不会这样玩,我认为就不配玩单反。

并没有分类,选择了一些个人认为有话可说的照片,看一张说一张吧,没有什么章法的。

下面这张照片是我改完这只镜头后试机拍的,当时我就被这种味道吸引了,这小破镜头,真出片啊。

关于照片的味道,这是个最不容易说清的问题,色彩,锐度,焦外,过渡,都可以构成味道的一部分,但我个人认为,照片中的黑灰与彩色之间的比例关系问题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在考虑这样的一个问题,我把一张照片中黑色与彩色之间的比例称为“黑彩比”,就如同我们观赏一张画,如果是油画,总给人感觉在素描的基础上完成的,黑与灰的比例占得很大,而色彩比例则不见得很高,这样的画,我认为黑彩比值就会很高,但如果我们欣赏水彩画,则黑色比例下降很多,色彩比例增加,而我一向认为,德系镜头黑彩比很高,越古老著名的镜头越是这样,不信大家可以看看此类镜头出片。

而德国镜头下的天空,是一种复合色,确切说是蓝灰色,不会是纯蓝,而我认为蓝灰其实是正常的,这样的照片看起来就厚重,油画感就强烈。

说了半天,其实第一张照片给我的感觉就是黑彩比很高,看着厚重不轻飘。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曾见过某影友使用了这款镜头后评价说:这只镜头的最大光圈就可用,收小一档后就非常锐利,成像极佳,可谓一语中的,其实就使用最大光圈F2.8成像就非常之好了,看下面的图片,你会感觉到什么?哪个叶子在上,哪些在下?几乎同处一个平面(我们说的是几乎),也会让我们看出景深来,也会产生空间的层次感,这当然感谢这镜头有着2.8的大光圈了,虽然这只镜头本来是Pentacon的2.8/135(或叫Carl Zeiss Jena2.8/135也不错),但确确实实是Meyer的Orestor的结构,过去我就查过资料,而Orestor赢就赢在锐度上了,这张照片会给你很深的印象的。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下图表现的是红色——正!并且焦外也很好,事实这张照片原大锐度很好的,不知道压缩后竟然变得这样差。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想看焦外吗?再看这张,并且似乎——有点旋,好像很多人追捧的电影镜就是旋转焦外,还有大B与小B,其实早年德国人设计的镜头,其像差没有完全纠正,所以会有这样的焦外,今天竟然被某些人当成优点来说,虽然感觉上是特异了,我还不认为是优点,只能说成是特点,呵呵,特点不代表是优点,对吧。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像油菜花吧?但其实不是,是山坡上长的一种野花,用这个镜头拍出来,相当的油润,透到画面的背后去的感觉了。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这是今天我拍到的认为最为满意的焦外,初夏的叶子生长得非常疯狂,似乎能长出油来,而焦外那种若有若无的虚化的影像则立即把二维空间演绎成了三维的,有着中国画中淡墨渲染的效果。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居高临下看到的街景,灰的天空,看到了吧?类似电影画面的感觉,不差电影镜吧?反正就是现场感强的意思,能感觉到吗?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如果说上一张没有感觉到,那您看这张的高层建筑,给人一种看沙盘的感觉,那样远的影响竟然也可以有焦外,真是怪死了,高楼真的像我们摆出来玩的,像小时候玩的积木,甚至我想伸手把格局重新布置一下,呵呵。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光与影的交汇,有焦内有焦外,最能考验一只镜头。有论坛上说,潘太康是高光死,我认为可能他没有把全部潘太康全用到,如果用了这只(当然这只现在更名叫Meyer-Optik了,而Meyer被某论坛认为最能对付大光比的,就是说光控有一套,但这镜头其实真的就是Pentacon),你可能感觉到其优秀的光控能力。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而下面这张更能说明问题吧?高光不但不死,还非常之美。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今天又到困的时候了,先写这里吧,明天我还可以用别的相机再去试试这镜头的。当然也还想试试别的镜头与它的比较。这个博文我们慢慢写,不急。

 

今天是2011年6月30日,明天就是党的生日了。

今天外边——天空下着毛毛细雨,其实我最愿意雨天到外边拍一些自然景物了,一切会变得非常清新,色彩饱和度会变得很高(阳光下拍花与草,高光部分容易失掉颜色,小雨天则无此问题,并且天空中的亮度会比阴天高出很多)。

使用的是尼康D200相机,大家看一组吧。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假镜真相(2011-6-30更新)

清晰,细腻,色彩艳丽,漂亮得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了,这假Meyer,真不能小看,世界上的事儿哪处去说理呀?小范竟然当了乡长,假Meyer竟然能出来这样漂亮的片子,也难怪呀,本来这镜头的血脉就是古老Meyer的,后来又增加了多层的MC膜,光学没问题,膜又变得好了,能不出好片吗?有时候绝对不能用价格的高低来衡量一只镜头,有时候绝对不能用品牌名气的大小来衡量一只镜头,现在我接着着,有时候绝对不能用标牌的真伪来衡量一只镜头。好像有点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