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春这样钓鱼 没个跑!

 孟溪ProbeT连山 2017-03-03
文、图/游钓星城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唐代诗人储光羲《钓鱼湾》

  春来了,钓友们走向户外,沐浴阳光,踏青赏花,享受渔乐,多么惬意啊!

  后天就到惊蛰节气,鱼谚:惊蛰到,青蛙叫,鱼儿跳。惊蛰时节,正是一年当中第一个钓鱼旺季。虽说惊蛰到,鱼好钓,但也有钓友“打光头、当空军”,其主要原因是对春季作钓的技巧把握不好。

  钓位:钓滩、钓近、钓草

  前几日,天气晴好。我与钓友去黄兴郊外绕城高速附近的一口小塘垂钓,两人先用4米5钓远,结果未得一鲫,后来我们改到一浅水草边,下竿就连得板板数只。

  谚语说:“七分钓位,三分钓技”,这种说法虽不够全面、确切,但足以说明钓位和钓点的重要。钓位和钓点的选择与季节、天气、环境、水情、地形、鱼情等有着密切关系,综合诸多因素选择出相对理想的钓位和钓点实非易事。

  一般来说,鱼的活动有“三趋”:趋暖、趋氧、趋食,同时要保证安全。春回大地,气温升高,水温也在逐步上升,此时,鱼以趋温为主,因此春钓选位,应以不同位置的水温高低为重要依据,鱼谚所言“春钓滩”就是这个道理。另外,鱼儿产卵(俗称“板籽”)需要将肚皮与水草枝条摩擦挤压等,春钓选位可简单归纳为:钓滩、钓近、钓草,无草钓有草、有草钓无草,深钓浅、浅钓深,等等。对钓位浅近的把握,要以不惊扰鱼儿索食、嬉戏、晒太阳为度,此时垂钓者宜静忌吵闹。

  太阳暖暖地照着,我看到水面有成群的鱼儿游动,忽而潜入水中,在另一处冒了出来,也许是天空有鸟儿飞过,也许是旁边钓者抛了竿或在走动。我将钓竿向远处抛去,坐等鱼儿上钩。

  钓饵:鲜、活、香

  春天野钓,主要对象是鲫鱼,其次是鲤鱼。

  经过寒冬的蛰伏和消耗,鱼儿消瘦、腹中空空,加之产卵繁育的需要,迫切需要大量进食,比较容易钓获,可以说,只要选对了位置,抛饵就可以有鱼!而不像寒冷的冬天,饵料不到口边,鱼饵不对口味,鱼儿便难开尊口。

  春钓鲫鱼,用饵讲究鲜、活、香。陈饵剩饵不鲜也不香,钓获自然比较差。活饵主要是蚯蚓和红虫,具有腥、动两特点,与香饵相比,钓获可以强于数倍。对于饿急了的鱼儿来说,虫饵的效果是最好的,而其中红虫又明显优于蚯蚓,商品蚯蚓又优于本地土货,主要是前者腥味更明显、蛋白含量更高。红虫比蚯蚓更“万能”,是春天休闲“走钓”的首选。

  我们这次黄兴野钓,一群钓友用腥香饵台钓,收获不佳,改用红虫后,顺塘走钓有不少收获。我观察到,红虫作钓,鱼儿立马上钩;蚯蚓作饵,需抛竿等候。如果是悬坠作钓,嫩子鱼不吵棚时,可以考虑用腥味;若有小鱼闹窝,用香味更稳健。当然,用虫饵还是最可靠的,只不过红虫易招小鱼吵棚。

  曝日:亦可钓得板板归

  春钓把握好选位、用饵的技巧,一般情况下钓获不愁,但有时仍会两手空空。春钓“打光头”主要出现在曝日天气下,因为水表温度相对水底明显高,鱼儿从水底升至表层活动,钓者一抛竿鱼儿就会受到惊吓而逃遁,看得到鱼而钓不到鱼。

  上个星期日,是个曝日天,不少钓友当了“空军”。但我的钓友彭大将军赴北山镇一个嫩子鱼超多的山塘作钓,竟独自收获三两至七八两重的土板板17斤!据他介绍,秘诀是这样的:一是选位。还是钓滩,只不过不是钓近,而是用5米4钓缓缓趋向浅滩远处。这主要是考虑此处不太深,水温不低,聚鱼不成问题,而人坐岸边,钓位在远处,又不会让人影和声响惊扰鱼群;二是用饵。既然是曝日天气,鱼在浅水区活动,一旦如往常频频抛竿,必然驱散鱼群,他就用传统的糠饼酒米定点做窝,然后用稍大些的带刺钩挂蚯蚓作钓,既诱鱼留鱼又不惊扰鱼还防止了嫩子抢食吵棚。如果改用红虫,嫩子必吵;三是动静相宜。用蚯蚓而不用粉饵作钓,主要是减少抛竿对鱼群的惊扰,而通过蚯蚓腥味招鱼进食,这是取静。作钓过程中,如连续十秒左右浮漂无动作,就要牵动线组让水底的蚯蚓活饵动一动,活动的物体总比静止的物体容易被鱼儿发现,鲫鱼本喜欢活食。

  春天是垂钓的旺季,只要我们对选位、用饵、手法等环节积极开动脑筋,不断思考总结,就会收获满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