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通ACC」冠心病与介入研究(3):新疗法

 桢爷 2017-03-03

在ACC2017年会冠心病与介入研究的第3部分内容介绍中,我们重点关注一些新疗法的进展情况。例如,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新型抗栓方案、依维莫司生物可吸收支架的2年随访观察、Impella在AMI合并心源性休克人群中的应用、高敏肌钙蛋白T对非心脏外科手术人群的预后价值。对这部分内容,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颜红兵教授也给予了精彩点评。

「直通ACC」冠心病与介入研究(3):新疗法

1. GEMINI-ACS-1:利伐沙班+P2Y12抑制剂 vs. DAPT

GEMINI-ACS-1研究评估ACS患者在P2Y12抑制剂之外加用低剂量利伐沙班或阿司匹林的出血情况。为什么要开展这项研究评估出血的问题?颜教授指出,ACS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情况明显不同,尽管阿司匹林加P2Y12抑制剂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持续12个月是ACS患者发病后的标准疗法,但仍然有3%的患者发生缺血事件。

既往临床研究显示,ACS患者的凝血酶活性持续增加,其活性增加可持续半年。研究中使用利伐沙班主要是希望将凝血酶活性进一步降低,从而减少临床事件,同时减少出血。之前ATLAS ACS 2-TIMI 51研究表明,在DAPT基础上加用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可明显减少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复合终点事件,但出血事件增多,部分抵消了其获益。这项新研究采用低剂量利伐沙班,观察是否能明显减少出血,同时观察延长期使用是否能使患者进一步获益。

据了解,GEMINI-ACS-1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双模拟、双盲、活性对照试验,评价利伐沙班(2.5 mg一天两次)+ P2Y12抑制剂相对于DAPT(阿司匹林剂量100 mg)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计划入选3038例ACS发病10天内的患者。P2Y12抑制剂选择氯吡格雷75 mg一天一次,或替格瑞洛90 mg一天两次。主要终点是有临床意义的TIMI出血(严重出血或需要处理的出血),探索性疗效终点是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组成的复合事件。

GEMINI-ACS-1研究结果将在3月18日上午JACC/JAMA联合LBCT专场正式公布。颜教授推测,该研究可能得出阳性结果。

2. ABSORB III:生物可吸收支架2年结果

ABSORB III研究评价的是依维莫司生物可吸收支架(Absorb支架)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应用,这次公布的是随访2年的结果。之前公布的1年结果表明,Absorb支架治疗非复杂性阻塞性冠心病患者,1年时的靶病变失败率与钴铬合金依维莫司支架相当。1年时,Absorb支架组与金属支架组的主要终点(心源性死亡、靶血管心梗、缺血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7.8% vs. 6.1%,P非劣性=0.007)、心血管死亡(0.6% vs. 0.1%;P=0.29)、靶血管心梗(6% vs. 4.6%;P=0.18)、缺血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3% vs. 2.5%;P=0.5)均无差异,而且心绞痛、全部血运重建、缺血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也相当。

颜教授推测,其2年结果很有可能与1年结果相似,至于2年随访中是否有其他新发现,现在还不得而知。不过,对于ABSORB这样的研究,临床解读要十分小心。因为其入选标准比较严格,例如不希望是多支病变,不希望是较长病变,不希望是钙化病变,研究往往局限于比较简单的病变。因此,其结果只能供临床参考,不能用于所有情况。

ABSORB III研究的情况之前已报道过多次,这项大规模多中心试验入选2008例稳定或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按2:1比例随机接受Absorb支架(1322例)或金属支架(686例)置入治疗,将风险差异4.5%作为非劣效性及优越性临界值。根据ACC年会日程安排,3月18日上午LBCT专场将正式公布ABSORB III研究的2年结果。

3. VISION:高敏肌钙蛋白T与非心脏外科手术预后

3月19日上午,JACC/NEJM联合LBCT专场中将公布VISION研究的结果。VISION研究观察高敏肌钙蛋白在非心脏外科手术之后的应用,探讨高敏肌钙蛋白增高与预后之间的关系。

颜教授介绍说,高敏肌钙蛋白T在欧洲的应用比美国要广泛得多,其最大优点是敏感性很高,30分钟就可能出现阳性结果,到2小时再筛查一次,其递增值或递减值对临床判断有较大意义。在心脏病患者,如AMI患者中,高敏肌钙蛋白T升高与30天死亡率之间密切相关。

VISION研究观察非心脏外科手术人群中高敏肌钙蛋白T的变化情况。根据过去的报道,不管是在心脏病,还是非心脏病人群中,只要高敏肌钙蛋白T水平高于正常值30倍,就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即高敏肌钙蛋白T水平越高,临床事件发生率越高,30天死亡率越高。

颜教授称,VISION研究可能会显示,即使在非心脏外科手术人群中,高敏肌钙蛋白T升高到一定程度,也与30天死亡率密切相关。这项研究会给我们提示,在非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中,高敏肌钙蛋白T升高也可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判断预后的指标。

4. Impella在AMI合并心源性休克人群中的应用

对于新型左室辅助装置Impella,颜教授介绍说,其有2.5 L和5 L两种排量,目前FDA已批准其上市,美国开展了大量研究。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不同,Impella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是一种左室辅助装置。之前的研究表明,它能明显增加心脏功能,增加冠状动脉灌注,降低死亡率。

ACC年会上公布的这项研究是探究它在一万多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AMIC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在学界对Impella的价值提出了挑战。有学者认为,每分钟左室输出量2.5 L的Impella,甚至5L的Impella在应用之后会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对AMICS患者帮助不大。其在15259例美国患者中的使用效果如何,这项大样本研究有可能回答这一问题。

颜教授分析称,Impella在美国没有得到大规模使用,主要是因为两点。第一,它的创伤相对较大;第二,它的价格太高。如果Impella在15259例患者中得到阳性结果,对于推动这种左室辅助装置的应用将提供更多循证医学证据。颜教授推测,Impella可能会使AMICS患者获益。

据了解,这项研究将在3月19日下午的特色临床研究III专场公布结果。

相关链接:【直通ACC】冠心病与介入研究(1):缺血评估与介入指导

【直通ACC】冠心病与介入研究(2):冠脉介入策略

心在线 专业平台专家打造

编辑 王雪萍┆美编 柴明霞┆制版 潘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