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国风光(2178)阿尔泰草原初秋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7-03-03

祖国风光(2178)阿尔泰草原初秋


阿尔泰草原初秋<旅疆杂记.1>
(点击看大图)

阿尔泰草原初秋<旅疆杂记.1>

九月的新疆之行,考虑到已经过了草原的“黄金”季节,牧草逐渐变原黄,牧民也撤出了夏牧场,逐步转场至秋、冬草场。因此没选择去新疆有名的牧区如巴音布鲁克、那拉提、喀拉峻……

所去的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喀纳斯、白哈巴及富蕴县,在地理位置上大部分位于阿尔泰地槽褶皱中段和额尔齐斯河流域。

阿尔泰草原是北疆牧区的组成部分。草场分布在阿尔泰山山麓、额尔齐斯河及其支流河谷地带,海拔在1200米-2000米,属高山草甸草原,相当部分为高山荒漠草原。

阿尔泰草原初秋<旅疆杂记.1>

阿尔泰草原初秋<旅疆杂记.1> (点击看大图)

阿尔泰草原初秋<旅疆杂记.1>

阿尔泰草原初秋<旅疆杂记.1>
(点击看大图)


阿尔泰草原初秋<旅疆杂记.1>

从喀纳斯到白哈巴一线,缘山脚冲沟深切,河道交错,森林茂密,莽原展缓起伏,松塔擎柱,畜走云移,毡房点点,是阿勒泰地区的重要夏牧场。

阿尔泰草原初秋<旅疆杂记.1>
(全景大图)


阿尔泰草原初秋<旅疆杂记.1>
阿尔泰草原初秋<旅疆杂记.1>
(点击看大图)

阿尔泰草原初秋<旅疆杂记.1>
(点击看大图)

秋天的草原,油酥草黄了,牛羊东一群西一群,时隐时现,间或一二匹高大的骆驼耸着高凸的驼峰不紧不慢地走着。哈萨克人的毡房和蒙古族人的蒙古包,还有一些泥墙矮房,远一处近一处的稀稀落落。雪峰分立,林海叠峰,草原平展展的更见辽阔,天风来回,一次次地从上面掠过。

看到壮阔草原的秋景,我这个“草原控”被它的张扬和气度迷住了。

阿尔泰草原初秋<旅疆杂记.1>
(点击看大图)


阿尔泰草原初秋<旅疆杂记.1>

(点击看大图)


阿尔泰草原初秋<旅疆杂记.1>


阿尔泰草原初秋<旅疆杂记.1> (点击看大图)


旅途的疲劳使我在汽车行驶中昏昏欲睡,忽然感觉天空晃动了一下,睁眼一看原来是太阳西沉了。在夕阳的照耀下,整个草原变得通红,远处的天空碧蓝碧蓝,仿佛要与草原融为一体。

人与牛羊都更显渺小,夕阳辉映着它淡淡的光芒,一会儿要与天边告别了。这时蒙古包里有炊烟冒出,牧民生火做饭了。草原的黄昏马上就要来了,一切都是那样的静谧和安详。

阿尔泰草原初秋<旅疆杂记.1>

阿尔泰草原初秋<旅疆杂记.1> (点击看大图)

阿尔泰草原初秋<旅疆杂记.1>


阿尔泰草原初秋<旅疆杂记.1> (点击看大图)

阿尔泰草原初秋<旅疆杂记.1>
(点击看大图)

阿尔泰草原上的牧民,最多的是哈萨克族,还有一定数量的蒙古族和蒙古族支系的图瓦人。

以游牧为生的哈萨克人有自己独特的习惯和特征,广袤草原是他们流动的家园,每年从夏牧场到冬牧场来回迁移过程中的磨炼,造就了他一往无前的坚强毅力和豪爽性格。

他们用木条或钢筋搭好骨架,然后用毡子围起来作成毡房。这是他们草原上的家。

阿尔泰草原初秋<旅疆杂记.1>
(点击看大图)

阿尔泰草原初秋<旅疆杂记.1>

阿尔泰草原初秋<旅疆杂记.1>

阿尔泰草原初秋<旅疆杂记.1>


阿尔泰草原初秋<旅疆杂记.1>
阿尔泰草原初秋<旅疆杂记.1>
阿尔泰草原初秋<旅疆杂记.1>
阿尔泰草原初秋<旅疆杂记.1>

阿尔泰草原初秋<旅疆杂记.1>

新疆的九月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牛肥马壮羊儿欢,是牧民收获的季节。

但金秋九月也是牧民们最繁忙的日子:一是游牧到了秋场,这里住的时间较短,搬迁较为频繁;二是主劳动力都要去冬草场打草储草,冬草储备的数量和质量是牲畜越冬的物质条件;三是要修补、改造冬窝子的房屋和畜舍,为人畜过冬创造一个好的条件。因此在旅途中,常常会看到一些放牧的老人和孩子在放牧。

阿尔泰草原初秋<旅疆杂记.1>

阿尔泰草原初秋<旅疆杂记.1>

阿尔泰草原初秋<旅疆杂记.1>
(点击看大图)


阿尔泰草原初秋<旅疆杂记.1>

不到一个月,北疆的冬天就将到来。

漫长的冬季是牧民最难熬的日子:大雪封山,交通断绝,生活物资紧缺。经过长达年半年的时间,牲畜掉膘大批死亡。

在我国五大草原牧区(包括内蒙、新疆、西藏、青海和甘南川西北),都困惑在牲畜夏活、秋肥、冬瘦、春死的怪圈里。自然规律的这道魔箍,至今仍然不能打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