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的15大优点 1、水分利用效率最大——节水农业的主要技术措施,国家大力推广的技术。 2、保持根系分布区域内较高的土壤水势。 3、部分土壤湿润(局部灌溉), 无农技措施的干扰;杂草少,除草剂使用减少。 4、叶冠不湿润,避免发生病害。 5、利于劣质水(如含盐水)的利用。 6、由于保持一定程度的淋洗,对含盐水灌溉不敏感,且土壤水势高。 7、土壤不结壳,即便在坡地上也无径流产生。 8、可在大风条件下作业。 9、肥料、农药的使用十分方便。 10、适用于边缘土地,如沙地、戈壁、盐碱土壤等。 11、适用于保护地栽培(温室、大棚)。 12、水肥一体化,灌溉和施肥同步,并显著提高肥效。 13、对水头压力的要求较低(<> 14、对地形的适应能力强(不规则小地块、山坡地、喷灌圈边角地等)。 15、易于进行自动化控制(未来的方向)。 滴灌存在的问题归纳 一、种植户对滴灌技术掌握不到位,管理粗放,效益有待提高。 1、不熟悉操作规程。 2、不懂划分轮灌面积的大小。 3、不懂施肥罐的使用方法。 4、不清楚何时灌水、灌多少水? 5、该怎样进行滴灌追肥?该选什么肥料、用多少量? 6、整年的系统该怎么维护?包括使用前、中、后的维护。 二、工程设计施工不合理。 7、系统整体规划不周密,水泵压力、流量不够、轮灌面积划分不合理。 8、工程量大、工期拖延,不能顺利按时播种。 9、滴灌管出水不均匀(尤其是山坡地、地埋滴灌管)。 10、地埋管爆破、滴灌管堵塞破损。 11、材料不达标或是遗漏部件(滴灌管的厚度、空气阀大小、电控箱)。 三、传统的农艺操作和滴灌技术不配套。 12、培土填埋滴灌带、拖拉机碾压输水支管。 13、种植行距大、滴灌水肥难吸收,出苗差;膜下滴灌放苗不及时烧苗 。 14、轮作倒茬作物的灌溉。 15、滴灌带铺设及回收 。 滴灌系统的设计、维护 泵房的建设 (1)泵房要用水泥砂浆砌牢固、打水泥地面,普通的泥砌墙基易被泵房积水冲坏,不安全。预留排水口,保持干燥。开窗采光,安装电灯照明,同时做到整洁美观。 (2)水泵选择比理论设计的压力流量参数大25%;注意深井泵、加压泵的电控箱保护(如低压、过载、雷电、漏电等)。 (3)布线规范,安全用电。电箱、电线和开关需钉牢在墙上,防踩踏、浸水漏电、造成触电事故等。 (4)建一小水池,安装备用水源接口,用于清洗过滤器,操作人员洗手。 (5)悬挂操作说明,方便学习和正确使用。 首部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1)空气阀的正确安装和使用 ——安装的位置、大小合理 (2)过滤器的使用和清洗 ——用大不用小,自动反冲洗好 (3)各阀门开关的使用维护 ——慢开慢关,先开后关 空气阀(进排气阀)工作原理 进排气阀能够自动排气和补气。在灌溉系统中主要安排在管网系统中最高处或局部高地。当管道开始输水时,管中空气受水的挤压向管道高处集中,当空气无法排出时,就会减小过水断面,还会造成工作压力数倍的压力冲击(水锤现象)。安装进排气阀后,可将管中空气及时排出。当停止供水后,由于管道中水流向低处逐渐排出时,会在高处管内形成真空,进排气阀能及时补气,使空气随水流的排出而及时进入管道。 空气阀安装位置及要求 1、空气阀尺寸——进气面积是主管的1/4 2、安装位置——在泵房管道的最高处、施肥罐顶部、田间管道局部高处、轮灌区出水阀后面 空气阀的应用 不使用空气阀的后果 过滤装置 因为堵塞会导致滴灌管报废而不能多次使用,需要过滤将水源中的杂质处理成符合系统要求。过滤器不合格,因水和肥料的杂质导致滴头逐渐堵塞,影响水肥到位和均匀度,从而降低产量。堵塞在田间难被发现。 分类 ①筛网过滤器;②叠片过滤器;③砂石过滤器;④水砂分离器。 沉砂池——水的预处理 从河道或渠道中取水时,取水口处应设置拦污栅。对于从多泥沙水源取水时,应修建沉沙池。 水砂分离器——水的初级过滤 利用旋流使水和砂粒分离的设备,也称离心过滤器。一般用于含砂量较多的水源,但作为初级过滤,下游还必须安装其他过滤器。 筛网过滤器——粗过滤 叠片式过滤器——精密耐压 砂石过滤器 用砂粒对灌溉水进行过滤的设备,适用于各种水质。 组合过滤器 过滤器选型 过滤器应根据水质状况和灌水器的流道尺寸进行选择。应能过滤掉大于灌水器流道尺寸1/10~1/7粒径的杂质。 过滤器的过流量应根据微灌系统设计流量、工作水头、水质及冲洗周期的要求选择。 过滤器不合理的安装 常洗过滤器,保证运行压力和流量 什么时候该洗过滤器? (1)肉眼观察(如感觉田间流量少了,直接打开过滤器观察)。 (2)观察过滤器两端压力表的变化。 施肥方法设计 施肥罐的设计 (1)容积的大小 ——根据最大灌区面积的最大施肥量所需 如轮灌区为30亩,一亩追肥6公斤,则需180公斤肥料,肥罐最小要200升。 (2)立式卧式选择 ——泵房空间够,选择卧式,容易加肥 (3)进水管和出肥管的口径和材质 ——25或32mm,钢丝管,耐压防腐蚀老化,不锈钢卡箍旋紧,口径和压力差决定施肥速度 (4)空气阀、密封 ——罐顶需加装空气阀,密封盖手柄旋紧式、密封胶垫用整片式,和盖一样大小 (5)排污口 ——连接管,排向泵房外 罐体示意图 压差施肥罐是目前田间和大棚应用最广泛的施肥设施↓↓↓ 立式和卧式施肥罐的比较↓↓↓ 注肥口密封装置的差别↓↓↓ 少量多次,水肥一体化追肥要点 ①肥料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系吸收。不溶解的肥料没有效。 ②逢干必浇水,浇水必施肥。 ③浇水施肥必须注意均匀性,养分搭配注意平衡。 ④追肥采取少量多次,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⑤第一次要浇透,第二次以后的肥水控制在有效根际范围内(40公分内),不淋失。 按轮灌区面积计算单次肥料量 如:每次开5个阀门,每个阀门控制5亩地,则这轮灌面积为25亩。每亩设计下乡喜状根肥5公斤,这个轮灌区则需要125公斤乡喜壮根肥。 田间管道设计、管理和维护 (1)地埋主管 ①地埋深度 最大冻土层以下,一般为1.8米以下。 ②连接牢固,胶垫不松脱或变形、不漏水。 ③冬天排水口的设计 局部低处藏水处安装,井圈。 ④空气阀和取水口的安装 局部高处和最高处,主管末端。 (2)地表支管 ①软带——使用安装方便,价格低。问题是不耐压、容易漏水、难维修。限制系统运行压力和滴灌管铺设长度、出水均匀问题等、特别是地埋滴灌管后期末端的出水。 ②取水阀门——平行地面安装、不会被埋。 ③末端安装排污球阀,不用管堵。 ④影响打药机和起垄机的操作。 ⑤每年需重新安装(考虑用PVC地埋、地表PE输水管)。 (3)滴灌管 ①流量的选择(1.0L/H) ——0.5L/H,流量过小,灌溉时间过长,影响施肥的安排和均匀(40min首尾差别),沙地扩散快,水肥苗期到不了根区,双垄种植的受影响。 土质沙性大,选择大流量,2.0L/H; 土质壤性好,选择中流量,1.3L/H; 土质粘性大,选择小流量,1.0L/H以下。 ②滴头间距(20-30cm) 不同质地土壤水滴扩散示意图—流量选择依据↓↓↓ 壤土滴水扩散图↓↓↓ ③铺设长度 ——不能取最大理论长度,取80%为宜,特别是低压系统和地埋使用情况下。 ④连接配件的配套(直通和旁通) ⑤地埋滴灌管的利弊权衡 ——运行压力高 ——后期虫咬漏水严重 ——土壤溶液倒吸导致堵塞滴水不均匀 ——薯块膨大积压堵水,末端不出水 ——封行后难于发现漏水问题、维修难 ——收获回收难 田间管道——管理和维护 (1)修补漏水的管件 (2)输水主管、滴灌管的清洗 田间补漏 种植的一些问题 小行距过宽45公分,水分下漏,根系接触不到水分和养分,影响破土出苗、影响壮苗。 方法:播种时,调整小行距为30公分。 水肥不到位 田间问题: 肥水不均匀,产量没保障 流量与灌溉均匀度、肥水浓度的监测 在田间不同位置(如离水源最近和最远、管头与管尾、坡顶与坡谷等位置)选择几个滴头,测量在一定时间内滴头的流量(一般两分钟,要求不同位置流量的差异越小越好)。喷灌圈的均匀度也可以按单位面积内的喷水量测定。 浓度的定量检测 合理的浓度,不烧苗,不伤叶片,喷灌圈里把握施肥浓度重要(使用电导率仪,可判断施肥浓度及施肥时间)。 滴头灌溉区域内盐分积累的示意图(肥料过大,蒸发量大)↓↓↓ 设备的问题:滴灌管不在正常工作压力,前后出水不均匀。 办法:减少灌溉面积,清洗过滤器。 提高均匀度,肥水到位的方法 ①水泵出水量符合要求,压力在0.3MPa以上(30米)。 ②毛管入口压力在0.05 MPa以上(5米),硬邦邦。 ③毛管铺设长度在70米内。等高线顺拉,不要逆坡顺坡拉。 ④轮灌区不要开过大。压力不够,关少一个阀门。 ⑤毛管不能深埋,培土上提。 ⑥漏水的地方修补好。 ⑦过滤器要定时清洗。(前后压力差不大于5米) 培土的问题:地埋过于深,影响末端出水,需往上提。 办法:浅埋5公分内,薯块不积压,出水均匀。改良培土机,牵引管上提。 培土的问题:滴灌管不在正确位置。 改进办法:浅埋5公分内。 滴灌往上提装置-中耕成型盖板上出来滴灌管 如何避免中耕及打药机械对地面支管的碾压? 锡盟多伦县农技推广站的经验:土袋垫管两侧 支管置于地块边沿,垫土袋 主管支管安装在地表边沿 支管地埋 主、支管地埋 滴灌管的回收及重复利用 滴灌管回收根据成本核算来定。用新管比回收重复用便宜,则每年用新管。 轮灌区面积计算方法: 滴头流量1.3升每小时,滴头间距30公分; 90公分高垄滴管,一亩滴灌管为667除以90公分为741米; 一亩滴头总量为741除以30公分2470个; 一亩的总流量为2470乘以1.3升等于3.2方; 水井水泵出水流量为50方每小时,则轮灌面积,也是一次最大灌溉的面积为50除以3.2等于15.6亩; 若一个阀门控制5亩地,则一次性开3个阀门。 轮灌区单次灌溉浇水时间计算: ①根据土壤下渗速度来确定,正常轮灌区浇水,土壤下渗到地表下40公分为灌溉时间长度。 ②用铲挖开剖面观察湿润范围来确定。内蒙一般情况下不要超过6小时。 有效根系左右、上下30-40厘米(凉城后旗红)↓↓↓ 每个轮灌区灌水周期确定: ①上次浇水停止后,直到根系范围土壤水分不足,需要浇水。这段时间为灌水周期。土质、天气、作物蒸腾因素等影响。 ②内蒙一般建议6天一次灌水。 水分监测手段 (1)看:中午2点,叶片不萎焉。 (2)挖:根系范围土壤湿润。 (3)测:自动化水分张力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