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承与开放,唐俊乔老师的笛子经

 灵石水华 2017-03-03

古老笛乐,传承千年


1986年在我国河南省中部发现史前聚落遗址,出土了一件改写了中国音乐与乐器史的文物----贾湖骨笛。这些“新鲜”出土的骨笛,笛孔数为5-8孔但多以7孔为主,在演奏家的实验下,不仅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七声调式的乐曲,还能够演奏简单的变化音。



在传统演奏中,笛子常出现于戏曲音乐、江南丝竹等伴奏合奏中。演奏:唐俊乔、吴玉霞、高扬、李玲玲


史料中虽然早有对十二平均律的记载,但是我们的音乐却一直使用着传统的七声调式。而近些年来涌现出很多优秀竹笛艺术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竹笛音乐作品。其中虽有创新,但并没有突破中国传统的调式曲式。


传统音乐延续了千年的审美今天终被打破,在沪上音乐学院琴房内,一位风姿绰约的女子正在用中国的竹笛演奏外国乐曲。

她,就是唐俊乔,中国杰出女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移植作品不是音乐中的主旋律


多年来唐老师把传承和发扬传统作品作为己任,为了让爱乐者们对笛子这件乐器有全面的了解,在向世界展示竹笛现代高难度协奏曲的同时,亦与中央电视台在十余年间共录制演奏中国传统笛曲、改编的民歌笛曲等作品近百首。


面对外界的采访,也经常会被问到关于演奏和移植西方作品的目的。“练习演奏移植作品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和掌握音准和演奏半音的能力。而任何乐器的演奏,技术训练都是必不可少的,演奏外国移植作品就是为了学习一种能力。”


而与移植作品相对的就是传统作品,“不能忽视传统作品的演奏,熟练掌握东西方音乐语汇,才能丰富竹笛艺术的表现力。”


《野蜂飞舞》唐俊乔改编   演奏:陈善治


唐俊乔改编移植作品《野蜂飞舞》,是竹笛演奏技术难度颇高的作品之一。乐曲中快速连续的半音阶演奏,在传统的竹笛作品中是没有的。我们能随着上下翻滚的音流,感受到野蜂振翅疾飞的情景。


《愁空山》


《愁空山》是作曲家郭文景在1992年完成的,原始版本是为竹笛与中国民族乐队而作,后来改成竹笛与管弦乐队协奏。曲子中唐俊乔用按半孔的方式来吹奏笛子本身不能发出的半音,至今鲜少有竹笛演奏家能够完整演奏这个作品,郭文景更是表示:“你把我的《愁空山》解放了”。


唐俊乔师生音乐会《流浪者之歌》演奏:唐俊乔、王俊侃、屠化冰 


《流浪者之歌》为小提琴名曲,由唐俊乔改编移植为竹笛独奏曲。乐曲丰富的情感和具有风格特色的变化音,使它成为竹笛另一个高难度移植作品。


在唐俊乔的音乐中,她用手中的竹笛去演绎、去发掘竹笛艺术中的更多可能。中西方音乐语汇的糅合间,让这件蕴含中国历史千年文化底蕴的竹笛,在未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tips

演奏半音的小窍门

 

竹笛的半音演奏主要是靠气息和手指的配合来完成的,手指在指孔上按一半,吹出来的音不能破掉,如吹实音一般。

练习半音时还要有听音辨音能力,就是视唱练耳一定要好,这样才能把半音练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