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 |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

 忘忧峰 2017-03-03

品读 |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 文/杨德友

原创 2017-02-20 杨德友 微文美刊

微文美刊

《微文美刊》自媒体欢迎投稿
文学.书法.摄影.绘画.教育.情感

微信公众号:wwmk66

2017/02/20 星期一  总第180078期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

作者│杨德友   编辑│煊炜

前些日子,我在整理书柜时,突然发现了一条手绢,一时间竟愣住了。因为,由于一次性纸巾的出现和普及,像这样的手绢,现在已经是很难觅其踪迹了。

我小心翼翼地打开,依稀可辨上面的字迹:鲁玉,《艺苑风景线》,12/?/92,由于年代久远,布面有些微微泛黄,中间的日期已经看不清了。然后,我又在这块手绢上翻来覆去的找,因为我记得,还应该有程前的签名啊!可是,无论我怎么找,都不见其点滴墨迹——他的签名,早已风干在历史的灰尘之中。

打开记忆的闸门,仿佛又回到了那充满天真烂漫的大学时代。

1992年底,辽宁电视台到我所在的大学挑选观众,拟参加1993年正月十五的联欢晚会拍摄。当时,我听说自己被选上之后,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但是,真正到了拍摄现场,可不仅仅是做观众那么简单,一个节目,演员一遍又一遍地演,我们就得在导演的指挥下,一遍又一遍地鼓掌,同学们的手都拍红肿了,同时还要不时的被要求与台上做着各种互动。

记得我们系的吴连庆,上台与演员互动时,开始很是兴奋,可是,一遍又一遍通不过时,最初的兴奋劲儿也一扫而光了。最后的酬劳就是一条领带!

当时,客串主持人的是央视的鲁玉和程前。中场休息时,同学们纷纷拿着小本子找他们签名。而我翻遍了全身,也没有找到一张纸片,情急之下,就让他们签在这个手绢上了。

从此,我再也没有用这个手绢擦过手。偶尔,还会拿出来跟人炫耀:“鲁玉和程前给我签名了!”那种狂热,也算得上是“追星族”的一员了吧。

那是个简单的年代,单纯的让人窒息。可无论我们私下里如何对一位明星念念不忘,也很少有机会一睹明星的风姿,只是在心里默念着、梦想着。不像如今的年轻人,有足够的能力和财力去看一场演唱会,获得与明星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和条件。

而那时,我和我的同学们最为荣幸的是,有一年的“十·一”,我们学校有幸请到了刘欢、伊能静和莫文蔚来学校演唱。还记得,同学们把宿舍楼的窗口,用亮着的灯光设计成“十·一”字样。

那,几乎是一个狂欢之夜、不眠之夜。而我,差点挤得头破血流得到的签名,如今,早已不知丢在了何处。

最近这几年,很少听到追星族的说法了,代之而用的是什么什么“粉丝”。“追星族”也好,“粉丝”也罢,我不敢说别人,只觉得自己是个“脑残粉”!

现在想来,那种虚伪的满足心理,于我又有何意义?

看看当年追过的、和现在被粉丝们捧着的“星”,他们卸下光环之后又如何呢?

走穴的、吸毒的、艳照门的、傍大款的、出轨的、家暴的、酒驾的……

哪一宗不和明星有关。他们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除了脸上的标签分外光鲜之外,和你我一样都同属凡人,不会决定你我的生死,也不会给我们带来温饱和财富。他们不是高高在上、慈祥温和的神灵,何必为他们要死要活,做为人不齿的“脑残粉”呢?

“或许,我们都是远视眼,总是活在对别人的仰视里;或许,我们都是近视眼,往往忽略了身边的幸福;有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不知道,自己在欣赏别人的时候,自己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正如卞之琳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当我再一次审视手中这条发黄的手绢时,它其实不过就是,某人,在某年某月某日,写下的几个字而已。

作者简介
AUTHOR INTRODUCTION

杨德友男,汉族,中共党员,辽宁沈阳人,网络用名:青帝。中学高级教师,研究生学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