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黎世动物园的荣耀——马苏阿拉雨林(Masoala Regenwarld)

 小澄子STAR 2017-03-04

马苏阿拉雨林展区入口,背景里的浅色建筑就是那个巨大的温室

本公号于2016年2月18日推送了第一篇文章,是关于伦敦动物园的游记(欢迎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回顾)。在2016年的最后一天,我们“鸦雀有生”本年度的最后一次推送,则是一篇苏黎世动物园的“游记”。这也算是传说中的“有始有终”了吧。感谢您过去一年当中对本公号的关注与支持!祝大家新年快乐,2017更多精彩!



背景


空中俯瞰的苏黎世夜景

苏黎世位于瑞士联邦北部,美丽的苏黎世湖畔,作为苏黎世州的首府,是该国最大的城市,也是主要的商业和文化重镇,世界著名的银行业、金融中心之一。这些信息,大家可能或多或少都有所耳闻。但坐落在该城东北边的苏黎世动物园,也许就没有那么引人瞩目了。查询某旅游攻略网站上的信息(截至2016年12月31日),显示仅有78名用户去过,其中又只有19条关于该动物园的评论(而共有26025个用户到过苏黎世,计有1868条目的地评论)。而在这19条评论中,9条打了五星(最高评价),7条给了4星,说明绝大部分中国游客对苏黎世动物园还是满意的。但是,仅有一条评论提到了今天这条推送的主角——马苏阿拉雨林(Masoala Regenwarld,德文,即 Masoala Rainforest)。




马苏阿拉国家公园位置示意,中间放大图中亮色的区域(引自https://en./wiki/Masoala_National_Park#/media/File:Masoala_park_madagascar_map.png)

马苏阿拉(Masoala)这个名字,实际上源自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北部马苏阿拉半岛(Masoala Peninsula)上的国家公园。马苏阿拉国家公园(Masoala National Park)占地约2400平方公里,以当地热带雨林生境及其间的生物为主要保护对象,是马达加斯加这个世界第四大岛上最大的自然保护地。成立于1997年的该国家公园,到2007年就被列入了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足见其在生物多样性上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马苏阿拉国家公园和苏黎世动物园里的马苏阿拉雨林展区(以下简称展区)有什么关联呢?


在温带复制出一片热带雨林


马达加斯加作为世界第四大岛和热带地区的第三大岛,约在距今2亿年前就脱离了非洲大陆,其上的生物开始了独立演化的历程,因此蕴含着极为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可能要算狐猴们。这一类相对比较原始的灵长类动物,在地球上仅见于马达加斯加。然而,马岛的自然珍宝们也正在遭受着严重的威胁。据估计,在过去近50年间,马岛总计丧失了近4百万公顷的森林。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了家园,其间的生灵又何来立锥之地?


面对严峻的形势,有人行动了起来。20世纪90年代初,苏黎世动物园与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WCS)一道,同马达加斯加国家公园管理部门建立起了合作伙伴关系。大致的分工是由苏黎世动物园为在马苏阿拉国家公园开展的物种研究、社区发展等自然保育相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并以动物园为平台向公众展示热带雨林的魅力,揭示其正遭受的威胁,并期望能获得来自公众的募捐和资助。WCS则帮助当地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开展在地的研究和保育工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一个雄心勃勃在苏黎世复制出一片Masoala雨林的宏伟计划便徐徐展开了。苏黎世的纬度处在北纬47°以上,冬季平均气温9.3度。而热带雨林生长所需要的气温条件要常年维持在20-30 °C,湿度更是要达到75%以上。怎么办?



最终,一个高30 m,长120 m,宽90 m,占地面积相当于一块标准足球场,容积达20万m3 的巨大温室展区被建立了起来。其中地貌略有起伏,展示了池塘、溪流、假山、瀑布等较为多样的微生境。一共培植了20000多株,近400种源自马苏阿拉国家公园的原生植物。真正地做到了从景观上,活脱脱地在天气晴好时抬头就能看到冬季运动胜地阿尔卑斯山的苏黎世复制出了一片真正的热带雨林。

展区示意图,浅色的圆圈代表大的植株,黄色粗带为主要的游览步道,点状细线是可供游客穿越的小径,大片浅紫色区域则是大的水体(引自Bauert et al. 2007)



苏黎世气候比较怡人,夏季最高温度也很少超过30° C。但相信大家可能都有体验,阳光照射下的温室当中,温度会上升很快。为了解决过热问题,展区里建有高达25 m的冷却塔。热空气自然上升进入冷却塔,冷却后会被52个通风口又导回展区。在期间通过热交换系统,会将多余的热量储存在一个250 m3的水箱中,需要的时候可以用来加热室内空气。在冬季,还会通过一个特制的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的木柴火炉来增温。



为了维持展区内湿度不低于80%,每天最多时需要降下8万升的水,这一切都通过整个展区内复杂而精密的管线对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得以实现。室外的雨水也会被收集起来用以补充需要。整个展区的温湿度调控都尽可能地实现节能、循环和可持续利用。


人造奇观


一进展区门就被呈现在眼前的丛林所震撼了

光有植物,没有动物的雨林,哪怕看起来再像,终究也是不完整的。在马苏阿拉展区里,现在一共展出了超过50种脊椎动物,包括5种哺乳动物(4种狐猴和一种果蝠),23种鸟类和9种爬行类等。最令人称奇的是,所有的动物在展区里都是自由活动,跟它们在野外的生活状态是一样一样的!还有,还有一个货真价实的雨林观察塔!!!



在树林间自由跳跃的红领狐猴 Varecia rubra 

仅分布于马苏阿拉半岛雨林中的红领狐猴,由于栖息地丧失和被猎捕作为食物,种群现状已经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为极危。展区的个体来自动物园繁育的种群。有节操的动物园都尽可能不再从野外直接捕获动物,而对于红领狐猴这样处境不好的物种而言,动物园内维持的种群还具有重要的保育意义。



同样非常活跃的红额褐狐猴 
Eulemur rufifrons

分布于马达加斯加西海岸和东部低地森林中的红额褐狐猴,野外种群的状况好于红领狐猴,但同样受到栖息地丧失和狩猎的威胁,被IUCN评估为近危



夜行性的古氏倭狐猴 Microcebus lehilahytsara

古氏倭狐猴是2005年才发现的新种,仅分布在马达加斯加东部很局限的区域,也是最小的灵长类动物之一,体重通常不到50 g。这些体型较小的倭/鼠狐猴类(Mouse Lemurs)一般都夜间活动,白天看到的机会并不大。在这里动物园通过一个模拟野外工作站的场景,用桌上笔记本电脑式样的显示器播放用红外触发相机拍到的古氏倭狐猴活动片段,很有意思。该种个头太小,没人吃,但是受到栖息地丧失的威胁,已被IUCN评估为易危



本来就已经很萌的古氏倭狐猴加强萌化版:“Mort” (引自 http://madagascar./wiki/Mort)

电影《马达加斯加》里曾经有一个叫做“Mort”的角色,专职卖萌,而它的原型正是古氏倭狐猴。偏夜行性的家伙,很容易就具备大眼萌属性啊。



聚集在喂食器上的罗德里格斯果蝠 Pteropus rodricensis

仅分布于印度洋西部距马达加斯加约900公里,毛里求斯所属的罗德里格斯岛上,历史上受到栖息地丧失、人为捕猎的影响极大,已被IUCN评估为极危。受到保护后,野外种群数量曾一度恢复至超过5000。但受2003年3月Kalunde 飓风的侵袭,数量又下降至约4000只。这类分布极其狭小的物种,很容易受到“天有不测风云”的影响。一项动物园之间的国际合作繁育计划取得了成功,全世界有超过28个饲养繁殖。有趣的是,在本展区由于担心果蝠们自由繁殖过快,它们的取食超过植被更新的速度。因此据说展出的全都是雄性。



这吃相也是醉了



游览步道边的马岛麻斑鸭 Anas bernieri

马达加斯加特有种,仅分布于西海岸,野外种群数量不到2000只,已经被评估为濒危



林间漫步的凤头林鹮 Lophotibis cristata

偏好原始林的凤头林鹮是当地猎人们喜好的猎物,再加上栖息地丧失的影响,野外种群数量约7000只,已被IUCN评估为近危。这是种很漂亮的鸟儿,至于它长什么样,请自行谷歌哈。



马岛叶尾壁虎 Uroplatus fimbriatus 

到动物园之前看网上的评价基本都是很小、不大,半天不到就轻松转完,连苏黎世旅游局的官方推荐一日游行程都是安排3小时左右就够了。没想到我们转了整整7个小时多... 冬季白昼短,到最后,在展区里光线已经暗下来了,想着还有地方没看,着急往外走。这时步道上有两位年长的女士友好地给我们指路边的树上。艾玛,全身伪装得跟一片大树叶似的大壁虎,全身大概有手掌那么长。本来想再靠近点儿用手掌做参照物拍一张,怕把它吓跑了影响其他人看,只好离得远点儿拍了这么一张。展区内还有50多种以马岛原生昆虫为主的无脊椎动物,这些壁虎基本都靠自由捕食生活了。


雨林的使者


热带雨林中植物们积极地竞争着至关重要的资源——阳光,因此树木往往都长得异常高大,其他植物也依附着大树生长,此消彼长循环往复,结果就导致雨林中最为活跃的地方其实是在树冠层。研究或者观察雨林,要想真正一亲她的芳泽,必须要有个制高点才行。



从最古老的爬树,到固定的瞭望塔,再到可以360度旋转的高大起重机,乃至移动性更强的热气球,都是人们观察认识雨林的有力助手。而在展区内,居然就真的矗立了两座货真价实的观察塔,目测高度估计得有10 m,塔之间还有空中走廊相互连接。和周围的环境、植被、动物一起,真实还原了在野外雨林里的体验和感受,堪称震撼!



展区中餐厅外的景色 (photo by Monika Fiby,引自http://www./zoolexcgi/viewpicture.py?id=728&pic=23)


展区附属的宣教中心里号召参观者捐助Masoala 在地保育项目的地方(photo by Monika Fiby, 引自 http://www./zoolexcgi/viewpicture.py?id=728&pic=22)


展区商店里琳琅满目的自然主题商品,商店里还出售来自马苏阿拉国家公园周边社区居民自制的手工艺品,销售的收入会有直接的分成回馈当地社区,商店和餐厅收入的2%也会直接捐给公园在地的保育项目


苏黎世动物园马苏阿拉雨林展区,是世界上第一个动物园和对应的自然保护地有着如此紧密和持续联系的典范。苏黎世动物园在马苏阿拉国家公园成立前后都提供了大力的支持,据估计每年有约10万美元的直接投入,占到公园这个年运营费用的20%以上。展区于2003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在头半年里就为公园的保育项目募集到4.5万瑞士法郎的公众捐助。这片总耗资5200万瑞士法郎营造出来的世界上规模最大人造雨林,真正成为了在城市当中面向广大公众的使者,代言着这个星球上最为生机勃勃,却又岌岌可危的陆地生态系统。


成立于1929年的苏黎世动物园也因此项目,一举成为了世界动物园中致力于在地保育的样板,引领风尚。把马苏阿拉雨林展区称作苏黎世动物园乃至这座城市的荣耀,实不为过。也向每一位有机会路过或是到苏黎世旅游的朋友,诚意推荐。



苏黎世动物园游览小提示

开放时间:

苏黎世动物园全年365天开放,具体开闭园时间依季节不同略有差异。3月至10月:9:00-18:00 (Masoala 雨林区10:00-18:00);11月至次年2月:9.00-17.00 (Masoala 雨林区 10:00-17:00);圣诞夜(12月25日)于16:00闭园。


门票:

成人(25岁以上):26瑞郎(1瑞郎= 6.82 人民币,2016年12月31日汇率);青少年(16-24岁):19瑞郎;儿 童(6-15岁):13瑞郎;6岁以下儿童免票。


交通:

从苏黎世火车站(Zürich Hauptbahnhof,或 Zürich HB)附近乘坐6路有轨电车坐到终点。如果从苏黎世机场开始行程,推荐到游客中心购买苏黎世卡(Zürich Card),可以涵盖从机场到苏黎世火车站的火车票及市内公交,24小时(不是按天计算时间,而是从第一次使用激活开始,在24小时内有效)票价格25瑞郎每人。而且凭Zürich Card在动物园入口购买门票可以享受9折优惠。



主要参考资料

Bauert, M. R. et al. 2007. Three years of experience running the Masoala Rainforest ecosystem at Zurich Zoo, Switzerland. International Zoo Yearbook, 41(1): 203 - 216. 

Eva Keller. 2015. Beyond the Lens of Conservation: Malagasy and Swiss Imaginations of One Another. Berghahn Book. 

WAZA. Masoala Conservation. http://www./en/site/conservation/waza-conservation-projects/overview/masoala-conservation 

Zoo Zürich. 2004. Facts and Figures – Masoala Rain Forest at the Zoo Zürich. https://www./sites/dev/files/import/downloads/masoala_factsheet.pdf

Zoo Zürich. Masoala Rainforest. http://www./en/visiting-zoo/areas/masoala-rainfores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