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上有那么多美丽的“海”,可一半以上都在西藏!

 板桥胡同37号 2017-03-04



泊作为陆地上相对独立的自然综合体,是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和陆地水圈相互作用的连接点,是记录区域环境变化的资源库。——郑度、姚檀栋等《青藏高原隆升与环境效应》



正像地质地貌千万年来所经历的那样,高原上的江河湖泊也随着地势抬升和气候环境的变化而更改着面貌。


      大河向东、也向西流


西藏江河的形成与高原隆升密切相关,高原各大江河几乎都形成于距今约170万年前。


170万年前,黄河、长江已形成大江,源头也都已登上青藏高原。直到120万年前,黄河源还在祁连山,以湟水和大通河为源。




青藏高原以拥有多条重要江河之源而素享“亚洲水塔”的美名,罗列如下: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独龙江—伊洛瓦底江、狮泉河、象泉河—印度河、孔雀河—恒河(支流)……


航拍图片改变了我们对于河流湖泊的单调印象,某些细节特写竟是如此的优美纯净,还原了水的本质,更增添了光色之美。


       一日结冰,一日解冻


西藏境内湖泊众多。全国湖泊面积约为8万平方公里,有近一半分布在青藏高原,其中又有半数集中在藏北高原。




西藏湖泊类型众多,几乎囊括了所有湖泊类型:以水系分类为外流湖、内流湖、内陆吞吐湖;以化学分类为盐湖、咸水湖、淡水湖;以成因分类为构造湖、堰塞湖、冰碛湖、风成湖等8类,应有尽有。


      大盐湖上的科教笑谈


我国对于藏北湖泊的普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中科院青藏考察队,湖泊专家为多个无名湖命了名。多年的考察中多有奇遇,其中一则更传为笑谈美谈,同时可说明藏北湖泊的多样形态:




那是在1976年夏季,考察小分队来到藏北无人区马尔果茶卡湖边,一开始并未察觉这个海拔4830米、面积70平方公里的湖有何异样—周遭是一道道不断退缩的湖岸线,滩涂布满盐碱结晶,天蓝色湖水碧波荡漾。考察队员穿上深筒雨靴,背上超声波探测仪、半导体深水温度仪和野外检测水化学分析箱及救生设备,抬起充足了气的橡皮艇前往水深处。前进了两百米远,发现湖深只有一两厘米,继续乘船的话是会触底的,遂弃船前行。起初小心探路,不久大摇大摆,像是武侠小说中的“凌波微步”。两个小时从此岸到彼岸,发现湖中心最大水深不过5.5厘米!原来这是一个大盐湖,整个湖底皆为坚硬的白色盐晶平铺,与覆盖其上的浅水同一色调,连科学家也不免大上其当。


每一年的夏季,科学家们都会往返高原,从冰川和湖泊钻取岩芯,以找寻古时气候变化的年轮。




本以为,在西藏冬季一日结冰,春季一日全解冻的说法只能当作神话来听听。后来在藏南路过羊卓雍措,正值初春,万物尚未从一冬的萧瑟中复苏,羊卓雍措静卧在群山环抱中,但见冰封湖面布满裂缝,依稀听见崩解之声,始信冰面解体只在一夕之间所言不虚。此情此景真是壮观极了。






编辑 | 杨子      图  |  《中国国家地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