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点资讯】豆瓣日记: 智能手机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释怀斋 2017-03-04

豆瓣日记: 智能手机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豆瓣.PingWest品玩 2017-03-04 13:32:08

本文作者“PingWest品玩”,欢迎去豆瓣App关注Ta。

当人工智能进入手机,它才能真正变得聪明起来,成为传说中的“智慧手机”。Google、亚马逊、华为,还有Android之父的最新“毁灭计划”,这条路已经很热闹了。
来源:PingWest品玩

作者:郝影

如果以 2007 年 1 月 9 日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揭晓第一代 iPhone 为时间节点,过去10年属于智能手机。它成了每个人的掌上玩物,也是这颗星球上最流行的计算装置。

10年间,我们习惯了用手指在越来越大的屏幕上戳来戳去,实体按键成了小众和复古的象征;我们习惯沉浸在一款又一款的 App 中消磨时间和金钱,微信、微博、Kindle、Uber、Instagram、美图秀秀和阴阳师等等;我们也习惯了随手掏出手机记录下这世界的美好和荒诞;当然,我们也习惯了高分辨率屏幕带来的视觉冲击,在手机上观看照片和视频成了一种享受。

这段时间,手机性能飙升,iPhone 7 内置 A10 芯片的性能是初代 iPhone 的 120 倍。App 数量爆发式增长,此前有预测 2016 年 App Store 应用总数超 300 万,而在 2008 年 7 月 11 日问世时,其应用数量只有 500 款。即便如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智能手机仍然乔布斯口中“一个集 iPod、电话和互联网于一身的装置”。

然而在当下,我们正在见证和经历着一场智能手机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不愿再做app 的奴隶

小程序在 2017 年初狠狠地挑逗了一把互联网世界的居民。尽管它的热度仅仅持续了数日,但足以看出这个互联网世界是多么渴求创新和变革。

但它激起了我们对“信息孤岛”的讨论。从应用商店( App Store) 诞生的那天起,这个问题始终存在,它基本成了繁荣的 App 生态的原罪:

几乎每一个 App 都有一个独立的账户体系,而这也意味着每一个 App 内都有一套独立的用户数据,从中可以洞察用户的使用习惯,优化服务提升体验,殊不知不同场景下的使用习惯拼合起来才能描摹出更完整的用户画像。

腾讯高级产品经理刘永峰在文章中写道,“传统的 app 模式,是一种信息孤岛,而微信小程序,消除了这种信息孤岛,让小程序和小程序之间,能够自由的联通,让每个小程序,都成为入口。”和很多人一样,他的这段话有一个前提,“这一切发生在在微信 app 内。”从这里也可窥见微信的野心。

但无论如何,微信本身仍然是一款超级app。是要app还是要更轻量级的“小程序”,是一个鸡生蛋和蛋生鸡的悖论。

跳脱出超级 app 本身,Google 这样的巨头有过不少“杀死原生app”的尝试。比如 App Indexing 应用的内信息检索功能,比如后台模糊 Chrome 卡片页面和 app,再比如集成在新一代操作系统 Android N 中的 Instant Apps。这些举措都是想从大大小小的细节上破除 app 间的壁垒。

但以国内的应用开发环境,这些功能的普及程度可想而知。

当人工智能入侵智能手机

任何一个小的功能,操作系统都只能依赖一个个越来越臃肿的第三方应用,使用者淹没在无数的小红点和越来越少的存储空间中,成了 app 的奴隶。我们需要和等待的是系统层面的革新:操作系统重新成为服务中枢,不再是第三方应用的附庸。

而一些基于底层技术而非app层面的功能,似乎正在成为一些智能手机试图在系统层面突破的地方。这样,它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摆脱对“超级app”的依赖。

人工智能技术的底层应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成为越来越多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层面的“标配”的。

2011 年苹果推出 Siri,这是当时市面上第一款智能语音助理,某种程度上,它把智能手机的战争推向了新的维度。接着,Google、微软和亚马逊等相继入场。其中亚马逊 2014 年推出的智能语音助理 Alexa 已经拥有了播放音乐、读新闻、叫外卖等 7000 多种技能,可以说是市面上最多才多艺的智能语音助理,关键之处在于它解决的是使用过程中实实在在的小需求,俨然成了智能语音助理中的一匹黑马。

但亚马逊的Alexa并不是一款超级应用,而是智能手机的一项基础功能。

从全球来看,第一个主打人工智能核心功能手机品牌的是华为,华为旗下的子品牌荣耀推出的荣耀 Magic,自带了基于场景智能地提供和推荐服务,比如靠近快递柜时自动呈现快递取件码,打车后在锁屏界主动展现司机车牌信息,聊天中提及电影信息呈现近期热映大片等等。谢天谢地,它跳脱出了app 的桎梏,尽管荣耀 Magic 产品上还有一些细节需要优化,其中的很多功能还需要第三方 app 的配合,但打通 app 间的数据,本身已经是一种进步了。它让这种带有智能属性的应用,成为了这部手机的一个系统级基础功能。

这款产品的技术主要来自于华为 2012 实验室,其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来自于其中的诺亚方舟实验室,后者是华为专门从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的研究机构,后者近期还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达成了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的战略合作。

华为高级副总裁、消费者业务总裁余承东在 2016 年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未来的手机就是“智慧手机”,也就说把人工智能融入到现在的智能手机中。让“人工智能”的部分成为一部手机的基础配置,满足尽可能多的人们在应用层面的需求。绕开app,回到系统本身。

巨头们都在盯着这个市场,这也是为什么Google推出的人工智能助理功能Google Assistant和亚马逊的智能助手Alexa都不甘于仅仅是一个app的原因。它们需要成为一部智能手机的底层功能,成为一部智能手机的神经中枢。

最近,它们往前迈了一步。在1月初的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华为宣布它推出的旗舰机智能手机Mate 9,将在系统层面内置Google Assistant和亚马逊的Alexa,让这部手机真正地理解人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自动地帮人们播放电影、打开地图、设置导航和呼叫外卖。你不需要打开一个app,当你要做什么的时候,你只需要跟这部手机说话就可以。

这样,Mate 9 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款底层内置亚马逊 Alexa 智能语音助手的智能手机,哦不,智慧手机。

“智慧手机”是个噱头吗?是也不是。

如果我们必须强调它与传统意义上,用大量app挤占内存,手动消灭一个个小红点的智能手机有哪些不同的时候,我们必须提出“智慧手机”这个概念。但它确实更加有“智慧”了:比如华为Mate 9 中的 交互界面EMUI 5.0,它可以学习用户使用习惯,动态调度手机资源,“18 个月不卡顿”,这已经涉及到软件、使用场景和底层芯片技术的协调和互动了。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期待另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智能手机:昔日的Google高级副总裁、Android 之父安迪 鲁宾( Andy Rubin)最近计划推出一款名为“Essential”的手机。鲁宾曾是被乔布斯视为心腹大患的竞争对手——正是他带动的Android操作系统的崛起,侵占了苹果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大半壁江山。现在,鲁宾的新手机Essential,既要继续挑战苹果,也要挑战他一手创建的Android。毕竟,智能手机已经太久没有新花样了。

至少我们知道,鲁宾要把人工智能作为基础技术和功能,放到即将推出的 Essential 手机里面。这其实也是所谓的“智慧手机”。在这条路上,华为和Essential都不算孤单,未来也有的瞧的。

总之,在iPhone诞生10年之后,我们终将迎来智能手机的罗曼蒂克式消亡。它该以一种新的形态出现了。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wepingwest

(全文完)

本文作者“PingWest品玩”,现居北京,目前已发表了109篇原创文字,至今活跃在豆瓣社区。下载豆瓣App搜索用户“PingWest品玩”关注T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