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研路上 | 你可能还没意识到已经浪费了大把时间

 霸王龙勇士 2017-03-04

影响效率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时间,二是精力。直播时大家反馈的消息时,这两个问题也经常被提及。

小时候常听这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


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很多小伙伴采取的方法是拼命挤时间。但是,大家都知道,在每周的168个小时中,每一个时段的学习效率都有所不同。所以,复习过程中,我们要留意自己再不同时间段的效率,并在冲刺阶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自己在考试时间保持最好的状态。


考研时间为周六、日,上午考试时间为8:30—11:30,下午考试时间为14:00—17:00,进入11月后,大家要尽量调整状态,保持每周的这几个时间段最亢奋。 

但是精力管理却是我们鲜有提及的一点,因为很多人的潜意识里,都认为精力太过于抽象而无法管理。实际上,精力管理是一个早就存在的研究领域。


著名商业顾问弗利普·布朗就曾提出,“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是精力管理。”在《精力管理》一书中,作者洛尔也提出,精力管理的核心思想:时间管理已经不再是可行的解决方案,管理精力,而非时间,才是高效、健康、与快乐的根源。

既然大家我们考研所剩的时间是确定而无法更改的了,但是精力却是弹性且可调整的。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有的学霸在自习室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而有些人才学了一两个小时就哈欠连天?

今天,萌虫就跟大家聊聊精力管理的那些事吧!

精力是可以调节的


精力管理的第一步就是需要认识到,精力和体力是一样的存在,可以被补充、消耗和锻炼增强。

一般人对体力有一个比较明晰的概念,能够理解:体力、可以被补充、消耗、浪费、锻炼增强。但是大部分人对“精力”没有明确的管理意识,对精力的科学使用方法也是知之甚少。


很多人会周期性的出现这种状态:感觉到情绪低落,信心萎靡,像被抽空了,什么都不想干,这种状态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恢复过来。这就是“精力”被耗尽和逐步“恢复”的一个例子。


为什么什么都不想做了?因为电量太低,自动关机了。这是一种被动的休息,通过休息、放松娱乐、正向激励可以有效的补充和恢复精力。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好的进行精力管理,也才能在复习过程中拥有更充沛的精力。

考研对精力的消耗很大

有人认为,不同种类、难度、熟悉程度的事物对精力的消耗程度不同,其道理就像不同类型的软件对电池的消耗不同一样。一般来讲,困难的、陌生的、缺乏主观意愿、反馈周期时间长、没有正反馈的事情消耗人的精力比较严重。


在考研这件事上,一想到目标院校的报录比,你觉得简单还是困难?想想自己大学前三年的学习状态,你觉得学习对于你来说是熟悉还是陌生?而说到反馈周期,就算你是从现在开始准备的,到明年三、四月份复试结束时,也要准备大半年的时间。所以说,考研就是一件对精力消耗非常大的事。


人的精力消耗到一个临界值之后,例如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这类消耗性的事情,人都不想再做了。会保护性的进入一个相对轻松的“复原状态”,也就是“低潮期”。整个人的表现是:什么都不想做,不想动弹,感觉很疲劳。


很多人长时间处在高压、高强度的状态下,会出现周期性的情绪失控和抑郁,很多考研的小伙伴们都频繁的出现过这种问题。这种失控就是严重的劳逸不均后身体产生的一种被动休息,身体和精神已经超负荷了,但是你并没有意识到或者是不愿意进入放松状态。


精力可以这样管理


那么,在做精力消耗如此大的一件事时,我们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精力呢?萌虫搜集了下列几种方法,各位小伙伴们可以看看自己适合哪种情况,选择一种或几种来实践。


1、认识到呼吸的作用

不要小看呼吸的作用。除了运动时候,我们平时很少注意到自己呼吸。当我们生气或者焦虑时,呼吸的频率提高,精力流逝的速度会因此加快。当我们处于极其安静或者睡眠时,呼吸频率会大幅度降低。


深度的,流畅的而有节奏的呼吸在佛教打坐,瑜伽练习等活动中被奉为一大准则,它可以放松身体,加速生理能量的恢复,同时也能调整情绪和大脑。 


长长地呼一口气会促进精力的恢复,深深地、平稳地、有节奏地呼吸,会激发你的精力和机敏性,让人变得专注,放松和安静,这才是最基本、最健康的生命节奏。


所以,大家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经常尝试这种方法:吸气数到3,吐气数到6,你会觉得外界的干扰在远离你,身体、思想和情感都渐渐平复。



在考研的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绝大部分考研人不仅面临着心理调节、人际交往、自控力等方面的问题,还面临考研和其他事情冲突,专业课资料难以搜集的问题。


考研路上压力不可避免,心理战和信息战同时打响,那如何解决考研路上这些冲突?

福利提示:关注下边公众号领取

[ 参加完后,在后台回复“参考书”或“经济学笔记”、“微观”会有相应的资料赠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