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韵律诗读写常识

 杏坛归客 2017-03-04
 

韵律诗读写常识

听雨轩  编写

 

【摘要】①律诗和绝句的偶数句必须押韵,押韵一般都押平声韵。②七律、七绝的首句多数入韵;五律、五绝的首句多数不入韵。③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④律诗和绝句的用字都必须合乎平仄格式。⑤韵律诗一般不用重复字和白话句。

 

中国古典文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诗歌应该说是最早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甚至在文字发明以前就已存在。当时的先民在劳动中为协调动作而发出的呼号,其实就是诗歌韵律的起源。

学习、创作、欣赏韵律诗(一称旧体诗)既是一种文化修养,也是一种艺术享受。青年学生在上课之余即兴吟诗,中年人闲暇之时品茗作诗,退休老人写诗感叹人生,这些都无愧一种超凡脱俗、乐趣融融的高雅活动。对于今人写旧体诗,我们不仅不要反对,而且应该加以赞赏。

一、有关诗的格律的几个最重要的名词术语

一、押韵。押韵也称“压韵”,指在诗词歌赋中一些句子的末一字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诗歌押韵,不仅便于吟诵和记忆,而且能使作品具有回环往复的特点,从而显现出节奏、声调之美,听起来紧凑流利。

古人写韵律诗,是以韵书为标准,使韵脚字的韵部相同或相通。然而随着历史的演进,汉字的读音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东”和“冬”这两个字,在古韵书中并不属于同一韵部,而今天的发音则完全相同;反之,“悲”、“时”、“涯”这三个字,在古韵书中属于同一韵部,而今天则分属三个不同的韵母。

对于这种情况,笔者的观点是:不以今论古,不以古求今。就是说,我们今天读古人写的韵律诗,不能因为有些韵脚字在今天的普通话中不属于同一韵母,就说他们的诗不符合格律;反之,今人写旧体诗,选韵脚字也不必拘泥于古韵书中的韵部,只要在现代汉语中属于同一韵母就可以了。理由是,写诗就是为了让人读的,如果今人写出的韵律诗让今人读出来并不押“韵”,也就失去了写韵律诗的本意。

二、平仄。通俗地讲,平仄就是字的声调。写诗词歌赋,要求平声与仄声相互调节,以显示抑扬顿挫,使声调谐协,谓之调平仄。古人写韵律诗,也是以韵书为标准来确定每个字的平仄。

古汉语中也有四声,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古人把此四声又分为两大类:平声和仄声。上声、去声和入声都归入仄声。

现代汉语中,平声已经分化为阴平、阳平两个声调,即汉语拼音中的第一声和第二声;古上声字今天基本上仍属上声(第三声),只有一小部分变成了去声(第四声);古去声字今天仍属去声。普通话没有入声,古入声字今天分别读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根据上述情况以及调平仄就是为了使声调谐协的本意,笔者以为,今人写韵律诗,只要把普通话中的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归入平声,把普通话中的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归入仄声即可。这样,用普通话读今人写的韵律诗,更能达到“声调谐协”的目的。

 

三、对仗。简而言之,对仗就是对偶句,也就是在一联(两句)诗的出句与对句中,把同类(或对立)的概念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并列起来。诗词中使用对仗的句子可以表现出一种开合对称之美。

一幅工整的对联要求做到上、下联(出句和对句)的:①字数相等;②句法相同;③节奏相同;④词性相同;⑤词义相关或相反;⑥平仄相对。

古人为了指导初学者搜索词性相同、词义相关或相反、平仄相对的词,把彼此相对的字词编成书,如《笠翁对韵》、《声律启蒙》等,读起来琅琅上口,也很便于记忆。例如: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等等。

二、诗的分类

诗是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文学体裁。诗一般分行排列。

按照诗体,诗歌可以划分为旧体诗和新体诗。其中,旧体诗又可划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按照有没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照语言有无格律,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歌谣诗;按照是否押韵,又可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

【旧体诗】指用文言和传统格律写的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也叫古诗或古风,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唐代以后,把区别于近体诗(律诗、绝句)的诗体称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形式,句数没有限制,每句的字数也可以不等,不要求对仗,平仄和用韵都比较自由。

【近体诗】一称今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指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句数、属对、字数、平仄、用韵等都比古体诗严格。

【新体诗】又称新诗,指“五四”以来的白话诗。

各诗体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旧体诗

 

 

古体诗

《诗经》及四言诗

《楚辞》及骚体诗

古乐府诗及新乐府诗

汉魏六朝五言古诗(五古)

汉魏六朝七言古诗(七古)

 

近体诗

七律

七绝

五律

五绝

新体诗

 

 

 

 

 

 

 

三、唐以前的古体诗

1、《诗经》及四言诗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句式一般是四个字一句,故称四言诗。大约是四句为一组,称为一章。也有六句或八句一章的,每首诗都包括数章。

《诗经》的押韵形式没有明确的规定,其用韵情况分为三类:1、句尾押韵与句中押韵;2、一韵到底与中间换韵;3、句句押韵与隔句押韵。

《诗经》的表现手法非常丰富,一般来说有赋、比、兴三种。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2、楚辞及骚体诗

楚辞骚体诗除语气助词“兮”以外,大都是六字句。在诗句中加一个“兮字”,是骚体诗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兮”在骚体诗中的用法是比较灵活自由的,或者两句一用,如《离骚》;或者句句都用,如《九歌·国殇》。其位置,或放在句中,或放在句尾。 “兮字”虽然没有词汇意义,但通过它可以表现语气,使诗歌的声调节奏更加富于抑扬顿挫,婉转变化。骚体诗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间换韵。

骚体诗形式自由,如果写得好,往往能使诗的情韵更加悠扬荡漾,动人心魄。

3、乐府诗

秦汉时代,由国家设立的诗、乐、舞相结合的音乐机构叫做“乐府”,由此机构采集制作的可以配合乐曲歌唱的诗也叫乐府诗。这样,“乐府”便由一种机构名称演变成了诗体名称。

汉乐府诗的主要句式是五言,其中也兼有七言、杂言不等,总地来说属于五言诗。其节奏一般有“二一二”句式和“二二一”句式两种。

乐府诗一般是隔句用韵,押在偶句的最末一个字上。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以不入韵较为常见。

乐府诗有一韵到底的,也有中间换韵的。

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善于摄取生活片断,叙事性强,语言生动质朴、浅显明白。

盛唐时,著名诗人杜甫等写了一系列针对时事有感而发的作品。由于这些作品不再沿袭古乐府的旧题,而是根据所写内容重新命题,故称新乐府,以区别于旧题乐府诗;但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还是继承了汉乐府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诗歌语言浅显明白的传统。

4、汉魏六朝五言古诗

汉魏六朝五言古诗实际上包括汉乐府古辞、南北朝民歌以及汉魏六朝文人所作的五言诗,它基本上摒除了杂言形式,是从头到尾完全采用五言句式的地道的五言诗。

五言古诗在格律方面有如下特点:1、每首句数没有规定,句式一般为“二三”节拍,详细分可划分为“二一二”或“二二一”节拍。2、用韵一般是整首诗不换韵,也可以在中间换韵。3、以首句不入韵为常见,首句入韵者较少见。韵脚一般压在偶句句末,所用韵字一般不回避重复使用。4、诗中的对仗虽然常常出现,但并没有作为必须遵守的格律来要求,并且它在诗中的位置也没有统一规定。因此,五言古诗在格律要求方面还是很宽松的。

总之,五言古诗在句数、押韵、对仗、平仄等方面没有过于严格的要求,所以现代人借以言志抒怀的不少。

5、汉魏六朝七言古诗

在唐代,因五、七言古诗多有“歌”、“行”之名(如《扶风歌》、《从军行》、《长歌行》、《短歌行》、《燕歌行》等),便将其称作五、七言“歌行”。后来,人们又大多将五言古诗称作“五古”,将七言古诗称作“七古”或“七言歌行”。

七言古诗(七言歌行)具有如下格律特点:1、全诗句数没有规定,既可以短到四句,也可以无限延长,但其篇幅较长者居多。句式多为“二二三”节拍。2、押韵形式灵活自由,既可一韵到底,也可中间多次换韵。既可句句押韵,也可隔句押韵。3、以首句入韵为常见,首句不入韵者较少见。如果诗的篇幅较长,诗中所用韵字一般不避重复使用。虽说是七言诗,但却容许以七言为主,中间杂以二言、三言以至十一言不等的句子。4、七言古诗虽然没有把对仗作为必须遵守的格律来要求,但大多数诗人都喜欢在诗中采用对仗修辞手法。对仗在诗中什么地方用,没有严格规定。

总之,七言古诗是古代各类诗体中形式最自由的一种。

四、唐以后的近体诗

近体诗又称格律诗,它包括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等五种形式。

现在有些人认为只要把句子分行排列,每句字数相等,一些句子末尾字的韵母相同就是格律诗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概括地说,一首格律诗起码应当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句数和字数固定。五律每首八句,每句五字;七律每首八句,每句七字;五绝每首四句,每句五字;七绝每首四句,每句七字。律诗十句以上称作排律,每句五字的称五言排律,每句七字的称七言排律。排律句数不限,只要是双数即可。

2、押韵。五律、七律的偶数句(第二、四、六、八句)句末字必须押韵,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五律以首句不入韵者为常见,七律以首句入韵者为常见)。

五绝、七绝的偶数句(第二、四句)句末字必须押韵,并且通常都押平声韵。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五绝以首句不入韵者为常见,七绝以首句入韵者为常见)。

排律的偶数句句末字必须押韵,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全诗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并且通常都押平声韵。

3、对仗。五律、七律定格为八句,每两句为一联,依次称做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绝句一般不要求对仗。排律除首尾两联之外,诗中所有上下两句必须全部对仗。

(1)对仗要求:①词性相同;②义类相对;③平仄相对。

(2)对仗类型:①工对。同类的词或相关的词相对。②宽对。词性相同、句法结构相同的对仗。③借对。一词有二义,诗中用甲义,又借用乙义与另一词语相对。④流水对。相对两句的关系既不对等,也不对立,上下句之间只是一种承接连贯关系,如同流水一样,从上面自然流到下面。⑤句中对。指一联诗中,不仅上下句是对仗关系,而且句中词语搭配自成对仗。

(3)对仗避忌:①忌失对。一联诗中上下对平仄声调没有相互对应叫失对。②忌失粘。粘即粘连,即要求上一联下句与下一联上句前两个字平仄必须相同,否则就是失粘。③忌合掌。合掌就是一联诗中出句和对句以同义词相对。④忌雷同。雷同就是上下两联的对仗方式完全相同,造成音律上的重复呆板。

4、除有意为之者外,韵律诗中一般不允许使用重复字和白话句。在戏剧、曲艺、儿歌中经使用一些叠声词、“把字句”、白话句,如“麦籽个个饱盈盈”、“大街以上把车停”等等,但在诗中一般不用。

5、字的平仄要合乎格律。按照一首诗是平起(全诗第一个字是平声字)还是仄起(全诗第一个字是仄声字)以及首句入韵还是不入韵,共有四种基本平仄格式,我们用四幅图(见附一)表示。

例如,图一是“七平五仄起式首句不入韵”格式。按照这种格式写的七律,是平起首句不入韵的;按照这种格式写的五律,是仄起首句不入韵的。其余三幅图的题目的意思依次类推。

绝句又称截句,即截取律诗一半的意思。五绝可以看作由五律截得,七绝可以看作由七律截得。它们或者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或者截取律诗的中间两联,或者截取律诗的前两联,或者截取律诗的后两联。其平仄安排也是两两相对的。

 

附一:近体诗的四种平仄格式

 

我们每写完一首诗(包括七律、七绝、五律、五绝),都要在图中找出其对应的格式,逐字加以对照。有不符者,就要更换字词使之符合或通过“救拗”的方法加以补救。

(1)律诗平仄的禁忌

②禁忌“三平调”

五言律诗的“仄仄仄平平”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会成“三平调”。

七言律诗的“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五字不能不论,否则会成“三平调”。

句末连用三个平声字叫做“三平调”。如果在句中而不是在句末连续出现三个平声字,无论五律还是七律,都不能当成“三平调”。

②禁忌“犯孤平”

五言律诗的“平平仄仄平”第一字不能不论,因为如果改成“仄平仄仄平”的话,那么除了韵脚字外,就只有一个字是平声了,这在律诗中是大禁忌,叫做“犯孤平”。不过,“孤平”也仅限于“平平仄仄平”句式,在其他句式中如果只出现一个平声字,也不能算“犯孤平”。

七言律诗的“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字不能不论,如果改为“仄仄仄平仄仄平”的话,也是触了“犯孤平”的大忌。

(2)律诗平仄的“救拗”

当诗中出现了“拗句”,即不符合一般平仄规定的句子,在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或者在该用仄声的地方用了平声,那么就在其本句或者对句的相应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地方改为平声,该用平声的地方改为仄声。通过补救方式来协调平仄的办法,就叫做“救拗”。

①本句自救:五言律诗三字拗了四字救,一字拗了三字救。如句式:

 

 

 

            七言律诗五字拗了六字救,三字拗了五字救。如句式:

 

 

 

②对句相救:五言律诗,三字拗了对三救。如句式:

 

 

 

 

 

            七言律诗,五字拗了对五救。如句式:

 

 

 

 

 

最后再说一点题外的话。有人拿到一幅裁开的对联,不知道如何张贴(分不清上联和下联),这是由于缺乏对仗知识造成的。实际上,一副对联可以看作就是律诗中的一联对偶句。

凡是符合格式的对联,两个句子的末字必有一个读仄声,一个读平声。末字读仄声的就是上联(出句),末字读平声的就是下联(对句)。如果把上下联贴反了,先读对句再读出句,仅从语感上就会觉得拗口。

 

附二:不同格式的律诗举例

 

体裁

起式

首句

平仄格式

举例

 

 

 

 

 

 

 

五律

 

 

 

仄起式

 

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入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

 

 

 

平起式

 

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入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消愁又几千。

 

 

 

 

 

 

 

 

 

 

 

 

 

 

 

七律

 

 

 

 

 

 

 

平起式

 

 

 

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蓬门未识绮罗香,

拟托良媒亦自伤。

谁爱风流高歌调,

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

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钱,

为他人作嫁衣裳。

 

 

 

不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殴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馀杯。

 

 

 

仄起式

 

 

 

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年已惘然。

 

 

 

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剑外忽闻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附三:不同格式的绝句举例

 

体裁

截取方式

平仄格式

举例

 

 

 

五绝

截取首尾两联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截取中间两联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截取前两联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截取后两联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绿野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七绝

截取首尾两联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截取中间两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截取前两联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黄西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妖莺恰恰啼。

截取后两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岐山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