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阳19条街背后的故事,老瓜堡确实是乌鸦惹的“祸”!

 panggxj 2017-03-04


生活在沈阳也有二十年的你

一定听说过许多关于这座城市的故事

每天坐公交车上班的你

也会好奇这里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



小时候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时不时就会听到他们讲述着

他们那个年代沈阳发生的奇闻怪事

以前真有个小白楼,山东庙也是存在的

过去沈阳的街路是什么样?

听小编给你讲个故事吧


▲这首歌好像暴露小编年龄了~


沈阳街路名称的由来

1
艳粉街


可能你们还不知道,艳粉街可是有了300年的历史了,在这还没有名字的时候,当地有一座王府,附近的老百姓都是王府的下人,在王府周围种植了一种叫“胭粉豆”的花,用花的种子磨成粉制成胭脂,供皇宫和王府的女人使用。



后来“胭脂花”遍地都是,外来的路人就管这里叫“胭脂屯”,后来又变成了“艳粉屯”,不过经过工业城市的演变,铁西许多地方开始建立工厂,原本花香四溢的艳粉街,也消失了。


2
三台子


明清时期,在当时筑城的城北地区(现今皇姑区以北)有多个烽火台,由于这里的烽火台为盛京第三高,故名为三台子。


3
老沈阳站——皇姑屯站


1900年,京奉铁路修到了新民屯,于光绪三十年建设到了奉天(1904年,皇姑屯一带),据宣统二年出版的《京奉铁路旅行指南》记载,民国元年(1912年)改称为“皇姑屯站”。



4
老沈阳北站——皇寺铁路办事处


老北站建于1927年,站前那条小路名为“兴奉大街”,意为奉天兴隆之意,到了1946年,这条街又被更名为“站前大街”,于1957年改称为“总站路”,现在的老北站还在,为沈阳铁路办事处。



5
三好街


不少小伙伴总会问,三好街到底是哪三好?三好街的前身是东北工学院(东北大学)东门外的一片菜地,后来在这里建立了鲁美、沈音等艺术院校和一些科研机构(鲁美、沈音原是一所院校),当时学校要求学生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故名为三好街。


6
翰林路


一听名字,大家会觉得是有一名叫“翰林”的人住过这里,Bingo,答对了!相传,清朝时这地方叫“缪翰林胡同”(曾用名:甜水井胡同,马箭荡胡同)。



翰林路分位三段,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缪东麟(又称东霖,别名润绂)中进士,后任翰林学士,他的故居在此,十分气派,所以将翰林府周围的路称为翰林路,翰林府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消失”了,翰林路是1988年正式命名的。


7
老瓜堡


位于北海街和沈铁路附近,前两天小编推文就有许多宝宝留言说老瓜堡那乌鸦不屑于沈阳站,嗯,“老瓜”就是当时人们对乌鸦的叫法,当年努尔哈赤被人追杀时,无处可躲,一群乌鸦在此落脚,并严严实实的将他“盖”住了。



追兵经过此地只见一群乌鸦不见他的身影,这种乌鸦成群的景象在当时的荒地极其常见,努尔哈赤就因此躲过了一劫,这个故事被流传下来,这个地方就命名为了老瓜堡。



沈阳故宫清宁宫的索伦杆就是为了纪念“神鸦救主”而立的,按照习俗,在祭杆时,在锡斗里放碎米和切碎的猪下水、肠子等,供给乌鸦和喜鹊享用。


8
横街


横街位于大东区小津桥花鸟鱼市场附近,以前沈阳街路命名时,唯有这么一条不是按照东西、南北走向的街,故名为横街,不过现在也变成了巷,但是横街还是有公交站的哦~


9
下坎子


坎子是一种高出地面的土埂,所谓下坎子,就是下了土埂的低洼地带,于洪、沈北、新民、康平等地都有下坎子,因地势低洼,湿气聚集,所以地表植物繁茂,种什么都茂盛。


10
小白楼


不少人都好奇小白楼究竟在哪吧?小白楼原址位于华山路,“九一八”事变后,华山路成为日本关东军进城的通道,在这条街的西面建立了一座二层楼,该楼为砖混结构,外罩白色,正面朝南呈凹半圆形,因为是当地最高建筑,人们就把它叫做“小白楼”。


(图为小白楼地区建筑楼,并非小白楼原址)


当时的民谣称:“小白楼小白楼,十人见了九人愁。老财富豪挺胸过,穷人到此准卡油。鬼子汉奸似虎狼,白匪狗子啃骨头。”新中国成立后,小白楼被用作派出所,后来,又改为百货商店,直至70年代初拆除。


11
桃仙机场的前身——桃仙镇

(图为原桃仙机场)


桃仙镇的由来是由于清朝康熙年间有位内阁学士(姓陶名不详)在“退休”后到此定居,定居后他在此大面积的种植桃树,使得该地区成为了一片桃林,又因他在当地很有名声,人送外号“桃仙翁”,久而久之就有了桃仙镇的名字。


12
圈楼


老一辈沈阳人都知道圈楼,1935年日商在今中兴大厦地段(老联营公司)开设“中谷计时店”,同年修建的“春日町菜市场”因是圆圈形建筑,老百姓也称其为“圈楼”,解放后改称“和平副食商场”。



13
钟鼓楼


钟楼原位于朝阳街与中街交口、鼓楼位于正阳街与中街交口,始建于清崇德二年(1637年),两楼外形基本一致,唯一差别就是钟楼挂钟,鼓楼挂鼓。



钟鼓楼于1931年拆除,据档案记载,拆除钟鼓楼的石碑、石座、兽头、惊雀铃、大钟都被送进沈阳故宫保存,而拆除的旧砖用于修补其他建筑之用了。


14
八卦街


八卦街是沈城“古建筑”保存还算完好的了,位于南市场一带,由大小各四条街道的正方形互为45度角旋转后套在一起的街,两个正方形呈对称几何图形围绕一个圆形层层相套,加上若干小路及周围老建筑面对中心广场的扇形配置俨俨形成一幅立体的八卦图。


15
南卡门路


南卡门路原是北大营南门哨卡的所在地,名字也因此得名的,但这个“卡”字究竟读“qia”还是“ka”?小编也很纳闷,机校街路口楼牌号“南卡门路”的注音是“qia”,在整条路上有些楼牌号标注是“ka”,有些是“qia”,有趣的是南卡门路31号,楼体上有两块相同的牌子,其中一块标注的是“qia”,另一块标的“ka”。


16
小河沿


自清朝以来,但凡列举沈城美景,小河沿必位列其中,而盛京八景中的第八景万泉垂钓,说的也是小河沿路,自沈阳解放后,小河沿路多次修建,于1951年定名为“万泉公园”,后又曾为沈阳市动物园,随着城市发展,动物园搬家,现已成为免费的公园,供市民游玩赏景,但这个“沿”字究竟怎么读?留言区聊一聊呀?


17
马路湾

(图为马路湾新华书店前身——东北书店)


日俄战争后(1905年),南满铁路归属日本,和平大街以西为满铁附属地,因铁路呈东北至西南走向,附属地东西向街路多垂直铁路建设,“千代田通”(现中华路)与沈阳原有街路(正东西向)有一个自然的交角,导致马路出了一个弯,百姓时称马路弯,久之演变成“马路湾”了。



18
山东庙巷



很多的名字都有着它鲜为人知的故事,像山东庙巷,以前真有个山东庙,是为了纪念的清末的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就是人们常说的“闯关东”,不过现在对于山东庙的记忆,只留在路牌上了。


19
药王庙路



会有小伙伴问了,那药王庙也是以前有个庙呗?宝宝们可真就说对了,以前真有药王庙,还是两个,但是图片,史料记载少之又少,《奉天通志》记载:“药王庙在德盛关街西(今大西门附近),乾隆十五年(1790)重修。”但具体是什么时候建造的,什么时候“消失的”,都不知道了……




你或许和我一样

曾坐在老自行车的“横杠”上

奋力的抓着手把,死死地看着前方



你或许也和我一样

牵着爷爷的手,拿着一沓分角的钞票

去“小卖铺”里买东西

听着爷爷给你讲述他小时候的故事



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wifi、更别提网络了

我们获取的信息都来自于父母或者老一辈的“故事”里

或许有些故事你闻所未闻,更别提见了

或许有些故事你还可以谈及个支言片语



有些故事记入了文献

有些故事被一代一代的传承

有些故事却不再提起

久而久之,就在历史的长河中“蒸发”了



你可能怀念坐“大长辫子”,也会跟小编一样

觉得中间连接的地方是会“吃人”的

你可能想念奶奶做的鸡蛋糕的味道

可能,这些记忆瞬间被唤醒了



不管怎么样,沈阳的“成长”

离不开万千曾在这生活的人们

它的故事也不该就这样被我们“忽略”

答应小编,像我一样

把这些街路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好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