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中的“磨刀不误砍柴工”

 rbhao2002 2017-03-04

  文章写作过程有几个阶段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

  其一,搜集资料的时间大于搭框架的时间,资料要尽可能地收集齐全,哪怕是那些所谓“烂期刊”的烂文章,有的至少能在研究角度上有启发,即便内容再烂;至于如何收全资料,真不是凭一时兴起就能完成的,因为观点的形成和思想的变化,都会左右资料收集的广度和深度。当然,著作资料的收集会更慢,也更见功夫,在这个意义上,这种磨刀打从踏上学术研究之路就开始了。

  其二,搭框架的时间要大于写初稿的时间,文章框架区区千八百字,却是最后成稿上万字甚至几万字的基础,就好比胎儿的孕育,在最初的阶段,小到看不见,但其中却蕴含着最终成人型的所有要素,所搭的框架也一定要含有文章大的思路和观点,否则不会成为死胎,也会难产。

  其三,写初稿的时间也大于定成稿的时间。写初稿最受折磨,各种观点举棋不定,各种想法反复纠结,甚至常有一种推倒重来的感觉压抑心头,但前面的大纲是仔细推敲的,就要坚定下去,终有出头日子,一旦完成初稿,苦尽甘来的日子就不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