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万大军挡不住五十倭寇,明朝军队有多弱?丨视知读书会

 天选小丑 2017-03-04

  明朝曾经拥有一支东亚规模最大的军队,据隆庆三年(1569)兵部侍郎谭纶的报告,明朝全国军队定额为313.8万人。且其武器装备比起前朝军队来说也有改进,成立神机营,逐步开始使用火器。

  但明朝军队又是战斗力很差的军队,举个栗子,嘉靖三十四年(1555),一支仅有五十三人的倭寇队伍,居然横扫浙、皖、苏三省,攻掠杭、严、徽、宁、太平等州县二十余处,直逼留都南京城下。这些倭寇暴走数千里,杀死杀伤四五千官兵,历时八十余日,才被围歼。

  战斗力弱爆到这个程度,人多势众的大明军队这是怎么了?

接下来你将看到:

  明军的神机营可能还不如弓箭手

  要上阵杀敌也要种田搬砖,明朝士兵心里苦

  “倭贼梳子,天兵篦子”,是兵更是匪

  李伯重 / 文

  摘自《火枪与账簿》

  已获授权,有删减

明军的神机营可能还不如弓箭手

-+-

  在宋代以前,中国军队都是使用冷兵器。到了元代,金属管形火器铜火铳出现,成为火器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但是总的来说,这些火器威力小、射程低,使用颇为有限。到了明朝,火铳手已占到明卫所兵的十分之一。永乐时,京军中还组建了专门的火器部队——神机营,比欧洲最早成建制的西班牙火枪兵要早一个世纪。

  但明代在火炮和火枪在技术上存在很多缺陷,实战效果甚至不及弓弩。

  戚继光说:

  夫今强敌(按:指蒙古人)之技,远惟弓矢,近惟腰刀。……弓矢射不能及远,近可五十步,使我兵敢于趋前拥斗,敌矢不过三发,则短兵相接,弓矢无用矣,此无足畏也。……(然而)铳尽发则难以更番,分发则数少而不足以却聚队。手枪打造腹口欠圆,铅子失制,发之百无一中,则火器不足以与彼矢敌矣。”

● 明朝神机营

  火器本身的缺陷对明军的战斗能力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而明朝火器制造业存在的问题更大大加剧了这些负面影响。

  明代的火器生产主要由军器局负责。在军器局辖下的各部门中,盔甲厂和王恭厂又是主要的军器制造机构。到了万历末年,二厂制造了相当数量的火器,年产量为各种铅弹四十万枚、各种火药三十六万斤、药线三十万条、各种火枪(夹靶枪、快枪)七千杆、各种火炮(涌珠炮、连珠炮)一千四百门。

  这些火器看起来数量不小,但实际上连供京营操练所需数量都远远不够。不仅如此,质量还低下,难以适应实战需要。

  鸟铳又名鸟枪,明代中期出现的一种管状射击火器

  万历四十七年(1618),兵部尚书薛三才奏说:

  京营额设战车、火器,所以备缓急,预不虞之用也。查得军营十枝额该战车一千四百辆,自三十六年间已多破坏,移文工部先修二百五十辆,至今止修完二十辆耳,续又破损三百五十九辆。……火器枪炮,原额七万九百九十二具,内查堪用者止四万六千余。又,内库所贮铜铸火器如灭虏炮、佛郎机之类,略一试用便即炸碎,此皆须逐一试验,另行补造者也。”

  稍后徐光启在练兵时,发现工部提供给部队的火器如涌诸炮、渔鼓炮、铜佛郎机、合缝子炮等,因“每放炸损”,故他都缴还工部,而请工部代之以戊字库存贮鸟铳二千门,但这些鸟铳也“止是机床,不堪咨取”。由于火器质量差,一些部队即使装备了火器,往往

  弃而不用。

  中央军器制造业生产的军器,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国防所需,因此到了晚明时期,只能主要依靠地方军器制造业提供军器。到了明末,广东以及福建已成为先进火器的主要产地。

  然而,广东等地制造的火器,千里迢迢运到北京和辽东,不仅需时很久,运费高昂,而且存在着途中损毁、失窃等风险。一旦战事紧迫,难以为力。

既要上阵杀敌,也要种田搬砖

明朝士兵心里苦哇

-+-

  明朝的军队体制颇为复杂,最基本的是卫所制。

  卫所制下的军人平时在各自卫所屯田操练,战时出征,战后散归原卫所。在这种“亦兵亦农”体制下,士兵并非真正的职业军人。同时卫所也不是战斗编制,军人很少接受正规的训练,特别是复杂而大规模的实战训练。即使是日常训练,也只是农闲时进行。

  明朝卫所之一的大宁都司。卫所制度下,大抵5600名军人为一卫,1120人为一所,一般每卫设左、右、中、前、后5个

  之后甚至连太祖制定的训练制度也废弛了,卫所士兵“手不习攻伐击刺之法,足不习坐作进退之宜,目不识旗帜之色,耳不闻金鼓之节”,后来逐渐被军官占役,成为事实上的佃户或者长工,这样的士兵,严格来说已经不是军人。

  明代另外一个主要的军队体制是营兵制。永乐时,以京卫和中都、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大宁各都司及江南、江北诸卫所番上兵组成京军三大营,营制开始成为京军的操练编制。与此同时,为运送漕粮而组成的漕军,为边境防务所需而设置的戍兵,以及为地方治安而增置的总兵、巡抚所属军,都从卫所抽调并以营为建置。

  但营兵制并不是一种成熟的兵制,一直处于不断调整的过程之中。营兵制本是卫所制的补充,目的是克服卫所兵“亦兵亦农、训练不足”的弊端。但可惜营兵制并未能摆脱这些弊端。

  明代中期王廷相说:

  今团营军士派之杂差,拨之做工,留之拽木,终岁不得入操,困苦以劳其身而敌忾之气缩,畚锸以夺其习而弓马之艺疏,虽有团营,听征之名,实与田亩市井之夫无异,欲其战胜攻取,以张皇威武,夫何敢望!”

  在卫所制下,军人(军户)身份世袭,只能世代为兵,非特恩不得除豁。宣德以后,募兵成为明军兵力的重要来源。“土木堡之变”后,更出现了大规模的募兵。

  ● 《平番得胜图》局部,反映万历年间明政府平定西北少数民族叛乱的历史记录

  明代后期广泛实行营兵制后,募兵成为士兵的主要来源,一般不世袭,也不终身服役,多战时创设,事毕汰兵撤营。因此与卫所兵相比,营兵更接近职业兵。但这又引出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

“倭贼梳子,天兵篦子”,是兵也是匪

-+-

  明代士兵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都非常低下,当兵是一个让人瞧不起的职业。

  徐光启说:

  今京营之军月米一二石……营军操日不多,且质明而散,正须各寻生业以糊其口。若食饷一二石,又须日日肄习,必皆化为饿殍矣。营军所以不振而易哗者,病根在此。”

  这样的待遇,自然难以招到合格的士兵。

  我知的老朋友利玛窦也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这个国家中大概没有别的阶层的人民比士兵堕落和更懒惰的了。军队的每个人必定过的是一种悲惨的生活,因为他们应召入伍并非出自爱国心,又不是出自对皇上的忠诚,也不是出自任何想获得声名荣誉的愿望,仅仅是作为臣民不得不为雇主劳作而已。

  当他们不从事军事活动时,他们就被派去干最低贱的活计,例如抬轿,饲养驮畜以及其他这类的奴婢行业。无论是官是兵,也不论官阶和地位,都像小学生一样受到大臣鞭打,这实在荒唐可笑。”

● 千年不变的利玛窦像...

  军饷微薄,地位低下,士兵生活困难,也没有荣誉感,因此所到之处,往往抢夺民财,成为

  民众的祸害。

  在抗倭战斗中表现良好的广西“狼兵”,“所至骚扰,鸡犬不宁。闻瓦氏兵至,皆闭门逃出,殆与倭寇之过无异焉”,以致民间谚语说:“宁遇倭贼,毋遇客兵;遇倭犹可避,遇兵不得生。”万历朝鲜战争中,入朝明军也有骚扰本地居民之事,以致有朝鲜人说“倭贼梳子,天兵篦子”。

  

明代倭寇侵扰地区范围图

  不仅士兵素质低下,军官问题也很严重。明代军职,自卫指挥使以下至试百户都是世袭,结果是军官多为纨绔子弟,一如于谦所言:

  皆出自膏粱,素享富贵,惟务安逸,不习劳苦,贤智者少,荒怠者多。当有事之际,辄欲委以机务,莫不张惶失措,一筹莫展。”

  为了培训军官,明代建立了武学(即军校)。学生入学也需要考试,但考试内容陈旧,流于形式。中选者进入武学学习,学习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连学校体制也仿照普通儒学。不仅如此,即使是这种武学也往往形同虚设。

  因为缺乏严格和有效的选拔制度,只要有关系和门路,人人都可获得军官之职,所以军官人数与日俱增,大批不符条件之人混进军官队伍。

  从洪武二十五年(1392)至成化五年(1469)的七十多年中,京军军官数由两千七百余人暴增至八万余人。其后虽然经过两次裁汰,可是仍持续增加,尤其在天启年间,魏忠贤专政,武职更加泛滥。这些军官不是真正的军人,他们在军队中只是为了牟取私利。

  由这些士兵和军官所组成的军队,情况当然可想而知。《明史》说:嘉靖二十九年(1550),俺答汗率军来犯,

  兵部尚书丁汝夔核营伍不及五六万人。驱出城门,皆流涕不敢前,诸将亦相顾变色”。崇祯末年王章巡视京营,军人居然“闻炮声掩耳,马未驰而坠”。

  这样的军队,其作战能力也可想而知。

  战国时荀子评论各国军队,说齐国的“技击”是“事小敌毳,则偷可用也;事大敌坚,则涣焉离耳;若飞鸟然,倾侧反复无日,是亡国之兵也,兵莫弱是矣。”。

  这也可以说是明朝大部分军队的写照。

《火枪与账簿》

李伯重丨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1

- 福利互动 -

脑洞有洞的知了们

如果你生在明朝

你会选择什么职业?

why?

凡是能打动我知的

送都送都送...

《火枪与账簿》 一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