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新战机首飞成功,比肩美机,但最大看点并非“硬指标”

 漫步之心情 2017-03-05

近日,中国国产“翼龙Ⅱ”察打一体无人机成功首飞,其综合性能与美国MQ-9“死神”无人机相差无几。然而,与其挂载能力、侦察手段、起飞重量等硬指标相比,“聪明”才是最值得期待的。有多么值得期待呢?对于喜欢模拟飞行游戏的年轻人来说,将来或许就是武装无人机的基础人才。

中国新战机首飞成功,比肩美机,但最大看点并非“硬指标”

雷强在操控“翼龙Ⅱ”首飞

“翼龙Ⅱ”的首飞,邀请了雷强来操控。雷强是中国空军的传奇试飞员,参与过100多项重大科研试飞项目。当年,他驾驶歼-10进行定型首飞,走下飞机后,喜极而泣的照片,已经成为经典。

为什么要请一名空军试飞员来操作呢?

中国新战机首飞成功,比肩美机,但最大看点并非“硬指标”

美军无人机操作员

军用无人机的操作,其实比较复杂。美国霍洛曼空军基地是全求最大的无人机操控训练基地。根据这里的训练要求,操作需要一个团队,一人负责飞行操作,两人负责传感器操作。后者帮助前者对目标等进行判断,有点塔台的作用。团队最长6个小时要换班。学员除了学习操控飞行和判别目标,更要学习武器系统操控、侦察系统操控等。尽管有世界最大规模的训练基地,美国无人机操作员也闹人才荒。

根据中国军媒公开报道,培养一名合格的军用无人机操作员,至少需要5年,“人才是战力瓶颈”。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开设有无人机作战和运用工程学科专业,是全军首个。

中国新战机首飞成功,比肩美机,但最大看点并非“硬指标”

“翼龙Ⅱ”无人机首飞

众所周知,有人机飞行员也经常借助模拟飞行器训练。军用无人机的飞行,某种程度上也很像模拟飞行。所以,请一名空军试飞员来操纵无人机的飞行,既保险,又显示出有关方面对于此次试飞的重视。

成功试飞后,雷强对“翼龙Ⅱ”的评价是“很聪明”。有多聪明?据说,“翼龙Ⅰ”到中东某国竞标,演示中各项能力令买家颇为满意。然而,在一次演示中,买家却突然断掉了操控仓的电源。“翼龙Ⅰ”在与后方失联的情况下,立即启动了自动返航程序,成功返回基地,自主降落。名声闯出来了,市场也就打开了。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翼龙Ⅱ”还未首飞,中东就有国家签下了大订单。

中国新战机首飞成功,比肩美机,但最大看点并非“硬指标”

“翼龙Ⅰ”打靶

当然,自主起飞降落、自主识别、自主返回,几乎是先进军用无人机智能化的“标配”。“翼龙Ⅱ”更加聪明,自主性和智能化进一步提高,这就减轻了操控者的负担,也降低了操控者的准入门槛。根据公开消息,从理论上说,操控者甚至可以同时操作多架“翼龙Ⅱ”,其智能化程度可见一斑。当然,更好的智能化,还在于“类人化”,能够有更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这是无人机发展的未来目标。专业人士指出,随着无人机智能化的提升,喜欢模拟飞行游戏的朋友,可以考虑向无人机操作员方向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