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妙”的古诗 有意思

 sfq1 2017-03-05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文化更是璀璨多姿。我们古人在诗词方面,经常不拘泥于形式,大胆创新,所以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堪称”奇妙“的古诗。这些古诗整体新颖,结构独特,充满审美情趣,而且,其艺术上更是能达到一种令人眼前一亮的效果。

半字诗

半水半山半竹林,半俗半雅半红尘。

半师半友半知己,半慕半尊半倾心。

半醒半迷半率直,半痴半醉半天真。

半虹半露半晴雨,半皎半弯半月轮。

将“半”字嵌入诗歌,往往会起到字半功倍的效果。大凡读过唐诗的人,对半字重叠的诗句并不陌生,譬如李商隐的“半作障泥半作帆”、白居易的“半江瑟瑟半江红”,以及杜甫的“半入江风半入云”和元稹的“半缘修道半缘君”,都是通过半字的渲染,将诗的意境推向更加高深的层次。这就是半字诗的魅力。

一”字笔画最少,可是经诗人巧妙安排,能化平淡为神奇。《一字诗》中用了多个“一”字,真是错落有致,含义不俗。

1

唐代王建有这么一首《古谣》:

一东一西垄头水,一聚一散天边路;

一去一来道上客,一颠一倒池中树。

这里短短的28个字中有着矛盾的8个“一”,但都统一在一幅风景画里,可见“一”字有多么强的表现力。

2

元代无名氏有一首散曲:

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都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全曲嵌“一”字竟多达22个。作者在年华易逝、光阴催老、人生如梦的叹息中,寻求着自己的人生位置,情绪看似旷达,实则透露着辛酸,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

清人王士祯作过一首《题秋江独钓图》,也是有名的数字诗: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一首诗总共用了九个“一”。

4

清人陈沆(也有人认为是北宋苏轼)有一首与此相似的诗:

一帆一浆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这首诗中出现了十个“一”,比上一首还多一个。两首诗都创造了一个渔翁怡然自乐的生活情景。

5

清代女诗人何佩玉也写过一首同样的诗:

一花一枝一矶石,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一寺中,一林黄叶一僧归。

连用十个“一”字却不使人感到重复,而是意境悠远,妙趣横生。

6

清代侯善渊的《一剪梅》是这么写的:

一个尘劳一个忙,一自离别,一得真常。一天精秀一天凉。一点清光,一带凝阳。 一气相交一气张。一结神丹,一命延长。一灵透人一云房。一对金童,一引仙乡。

全词60个字里竟有16个“一”,比起上面的两首诗,有过之而无不及,又是别有一番情趣和风味。

“十”字令诗。这是数字诗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就是将“一”到“十”十个数字嵌入诗中。

1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是宋代邵雍描写一路景物的诗,共20个字,把10个数字全用上了。这首诗用数字反映远近、村落、亭台和花,通俗自然,脍炙人口。

2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梅中都不见。

这是明代林和靖写的一首雪梅诗,全诗用表示雪花片数的数量词写成。读后就好像身临雪境,飞下的雪片由少到多,飞入梅林,就难分是雪花还是梅花。

3

相传苏轼与同窗赴京赶考,学友因为天气耽搁担心迟到,感叹成诗曰:

一叶孤舟,做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浆五帆,经由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苏轼劝勉道:

十年寒窗,进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天一定要中。

4

吴承恩 《西游记》中一段“红轮西坠”后天色已晚的景色描写:

十里长亭无人走,九重天上现星辰。

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

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

两座楼头钟声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5

《归田琐记》中有一首诗,刻画的是过去的当官时作威作福,搜刮民脂民膏,而后 “荣归故里”“赋闲在家”的丑恶嘴脸,淋漓尽致,值得玩味。

一命之荣称得,两片竹板拖得,三十俸银领得,四乡地保传得,五十嘴巴打得,六角文书发得,七品堂堂考得,八字衙门开得,九品补服借得,十分高兴不得。

如此有意思的诗,你学会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