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夏泻心汤验案(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拔开云雾 2017-03-05
一、病历摘要
王某,女,7岁。因“反复双眼睑及双下肢水肿1年余,加重伴腹部膨隆15天”于2012年6月8日入院,病案号LYS1206043。
患者1年前感冒后出现双眼睑及双下肢水肿,逐渐腹胀,就诊于临沂市人民医院,查尿常规示:尿蛋白(3+),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给予强的松20mg晨起顿服,住院17天后化验尿蛋白转阴,后强的松每月减5mg,减至15mg时,因感冒再次出现双眼睑及双下肢浮肿,入临沂市人民医院,查尿蛋白(3+),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给予“甲泼尼龙40mg静滴后,强的松40mg顿服”,住院19天化验尿蛋白阴性出院。后强的松按医嘱减量,减至30mg时,化验尿蛋白(3+),入苍山县人民医院输液及口服中药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复查尿蛋白阴性,强的松每月减2.5mg。强的松减量过程中病情多次反复,每次家属自行将强的松用至40mg,多次复查尿常规(3+)。15天前患者受凉后出现鼻流清涕,偶有咳嗽咳痰,渐出现双眼睑及双下肢水肿,腹胀,复查尿蛋白(3+)。急入我院。入院时患者全身水肿,腹胀、腹痛,咳嗽、咳痰,纳呆,纳食后腹痛腹胀加重,恶心反酸,无呕吐,24小时尿量200ml,大便溏,日2~3次,体重25.9kg。
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96/min,呼吸20/min,血压90/60mmHg。神志清,精神差,颜面及双眼睑浮肿,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双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
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9.9×109/L,红细胞4.36×1012/L,血红蛋白126g/L,中性粒细胞79%,淋巴细胞17%;尿常规:胆红素(1+),蛋白(3+),潜血(+-);血沉:125mm/h;生化全套:TP39.5g/L,ALB18.1g/L,BUN10.02mmol/L,Cr58 umol/L,TG3.91 mmol/L,CHO14.65mmol/L;腹部彩超:1.双肾体积增大并实质回声略增强。2.双肾血流指数符合正常范围。3.腹水(深约6.5cm);胸部正侧位CR片检查:双侧胸腔积液(右侧少—中量,左侧少量)。
入院诊断: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上呼吸道感染。
二、治疗经过
入院
后给予头孢曲松钠抗菌素静脉点滴,炎症控制,鼻塞、咳嗽咳痰症状消失,复查白细胞7.9×109/L,中性粒细胞51%,给予甲泼尼龙40mg静滴13天后强的松40mg晨起顿服,给予补钙、利尿、降脂、抗凝、补充白蛋白等药物,尿量稍有增加,24小时尿量在600ml左右,仍有腹胀、纳呆、全身水肿。
2012年6月30日开始服中药为主治疗。当前患者全身水肿,腹胀,纳呆,偶有恶心反酸,无呕吐,24小时尿量600ml左右,大便溏。辅助检查:尿常规:蛋白(3+),葡萄糖(+),潜血(-);生化全套:TP40.9g/L,ALB16.6g/L,BUN13.9mmol/L,Cr44 umol/L,TG4.78 mmol/L,CHO15.03mmol/L。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沉弦。辨证为寒热错杂、痞结水聚,“胃关不能飞渡”,治宜开结除痞、打通胃关、和胃降逆。半夏泻心汤加味:半夏10g,黄芩8g,干姜8g,黄连6g,大枣10g,炙甘草8g,党参8g,鸡内金8g,焦四仙各8g,5剂,每日1剂,水煎200ml分早晚分服。并嘱患者家属加强饮食中蛋白摄入量,以补充体内缺失之蛋白质。
7月5日二诊:服上方1剂后,当天尿量转多,24小便量约1500ml。目前患者饮食较前增加,全身水肿明显减轻,腹水消退,体重下降4kg,大便正常,日一次,舌脉同前。效不更方,继服上方。
7月12日三诊:服上方后,体重持续下降,纳食转佳,尿量维持在900~1800ml之间,唯近两日突然小便量转少,每日尿量约300ml,患者舌尖红,苔黄腻,脉沉。上方基础上加白术9g健脾利湿,生地12g,麦冬10g以滋胃肾之阴。服药当日小便量转多,24小时尿量约1800ml。
7月25日四诊:患者现全身无水肿,无腹胀,纳眠佳,24小时尿量1000~1500ml,体重下降约6kg。复查:尿常规:蛋白(2+),潜血(-);生化全套:TP48.5g/L,ALB20.6g/L, TG2.10mmol/L,CHO8.67mmol/L。舌尖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气阴两虚,肾失固摄。方用参芪地黄汤加减。处方:生黄芪15g,党参15g,生地15g,茯苓15g,泽泻9g,山药10g,山萸肉10g,丹皮9g,坤草30g,双花12g,连翘12g,车前子20g,川牛膝12g,芦根30g,白茅根30g,焦四仙各8g。患者出院一个月,随访全身无水肿,纳食可,患者母亲述小便量正常,小便泡沫较少。
治疗前:
半夏泻心汤验案(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治疗后:
半夏泻心汤验案(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三、讨论
患者就诊时腹胀纳差,偶有恶心反酸,尿少水肿,便溏,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沉弦。辨证为寒热错杂、痞结水聚,“胃关不能飞渡”,治宜开结除痞、打通胃关、和胃降逆。以半夏泻心汤加味。《素问·水热学论》云:“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浮肿。浮肿者,聚水而生病也”。张介宾亦指出:“关者,门户要会之处,所以司启闭出入也”。在正常情况下,肾精充足则二阴启闭自如,而肾精亏虚则关门失于常度。一方面关门不禁则腹泻,消渴;另一方面关门不利则水肿,便秘。但是,肾精之充足,有赖于后天脾胃化生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才能使其充分发挥生理效应;而脾胃水谷精微的化生,又依赖于肾中精气的滋生和注入活力。因此,胃与肾在精气的来源及化生上有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胃受纳腐熟水谷,化生精微,而肾关之启闭失衡,无不影响于胃,并见胃肾之阴相互损伤而胃肾同病。此方应用半夏泻心汤平调寒热,和胃降逆,胃肾同治,故应手而愈。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原系小柴胡汤证误行泻下,损伤中阳,少阳邪热乘虚内陷,以致寒热错杂,而成心下痞。《金匮要略》“呕而肠鸣,心下痞结者,半夏泻心汤主之。”痞者,痞塞不通,上下不能交泰之谓;心下即是胃脘,属脾胃病变。脾胃居中焦,为阴阳升降之枢纽,今中气虚弱,寒热错杂,遂成痞证;脾为阴脏,其气主升,胃为阳腑,其气主降,中气既伤,升降失常,故上见呕吐,下则肠鸣下利。本方证病机较为复杂,既有寒热错杂,又有虚实相兼,以致中焦失和,升降失常。治当调其寒热,益气和胃,散结除痞。方中以辛温之半夏为君,散结除痞,又善降逆止呕。臣以干姜之辛热以温中散寒;黄芩、黄连之苦寒以泄热开痞。以上四味相伍,具有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之用。然寒热错杂,又缘于中虚失运,故方中又以人参、大枣甘温益气,以补脾虚,为佐药。使以甘草补脾和中而调诸药,并加鸡内金健脾消食,焦四仙健脾助消化。综合全方,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是为本方的配伍特点。
一剂知,收效显著。胃关打通后,患者水肿渐消,纳食转佳,舌苔转薄,本质脾肾气阴两虚便显现出来,故以参芪地黄汤加减善后,以滋补脾肾之气阴。临床证实,中药参与治疗后,患者各项症状、体征均于短期内明显改善,且疗效巩固。
(王铁民、侯建媛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