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给新一代长期投资者:走出传统指标的误区

 vinivici33 2017-03-05

写给新一代长期投资者:走出传统指标的误区

艾葳声明:写给所有读我博客的朋友  2007212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长期投资的理念正在逐渐映入人们的脑海,相信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朋友加入这个队伍当中。但,长期投资并非灵丹妙药,并非所有长期投资都能够赢过市场的平均水平。非但如此,错误的长期投资也许其伤害更甚于短线炒作。长期投资并非买入后长期持有那么简单,长期投资能够跑赢市场的原因在于“在适当的价格买入那些真正优秀的公司,并且持有到它的股价不再被低估为止”。

【传统指标的误区】人们习惯于用市盈率或市净率来评价一家公司是否有投资价值,但笔者却很少使用这两个指标,因为在我看来,这两个指标几乎没有什么价值。

而在我看来,真正重要的是目标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见:估值、造假及真实收益水平),也就是当你给与该公司一定数量的资产时,他能够运用这些资产创造出多少价值,也就是单位资产的创造价值能力。在下面我们可以简单把他当作净资产收益率(实际上,采用的是单位净资产所能产生的经常性真实收益的能力,有时它可能体现为净利润、有时也可能是自由现金流,但大部分情况下无法在财务报表中找到确切的数值)。

如果假设你所设定的贴现值为10%,或者说,你的最低收益目标为10%,那么当你发现目标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甚至无法达到这一最低要求,那么非常遗憾的是,这家公司非但不能为你创造任何价值,甚至正在不断地吞噬你的财富。当你长期持有这一类的公司,也许你持有的时间越长,你所剩下的财富就越少。

事实上,在我们的A股市场中,大约有50%的公司是完全无法达到这一标准的。当然你也可以自我安慰地假设,这些公司是因为处于成长阶段,而尚未体现出真实的盈利能力,但这恐怕最后也是自欺欺人的找到一个借口而已。对于净资产收益率低于10%的企业来说,如果一定要给他们定价,那么估计定价为年度分红额的8-10倍之间还是比较客气的。而更加令人气馁的是,这些公司好像并没有打算把可分配利润全部分配给投资者,而是打算把这些微不足道的利润继续投资于那些同样不足10%的净资产收益率的项目当中。而如果你是“将分红重新投资于该股”类型的投资者,那么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你非但没有能赚到钱,还每年都在向这家公司进行净投入,从而实际上陷入年复一年的净亏损当中。如果用人们通常习惯的指标来说,其“市净率”即便在1之下、其“市盈率”即便在10之下,也是毫无投资价值可言的。

在选择一家希望长期持有的公司时,判断其单位净资产的盈利能力高于你的最低贴现率,这是首先需要做到的。

对于能够满足这一最低要求的公司来说,不要总是拿市盈率和市净率来比较他们之间的投资价值,这会给你一个也许是完全错误的结论。

可以简单举例来说,两家目前同样是0.5/股净利润的公司,假设他们将在9年后同时进入成熟期,而其中第一家能够在这9年之内实现20%的年增长率,而另外一家公司能够实现15%的年增长率。并且在分红政策上,采用同样的前9年分红30%,而9年后开始分红80%的策略,那么应该分别给与他们多少的股价呢?如果你有兴趣,完全可以自己制定一个复利表格来对造他们的价值变化。

这也是为何真正的长期投资者,有的时候宁可选择30倍市盈率的公司,也不愿意买入那些只有15倍、甚至更低市盈率的公司的原因之一。业绩增长率,即便在每一个年度他们之间有着微小的差距,但在一个更长时期内的考核下,可能会有令你吃惊的差距。

同样对于不同净资产收益率的公司,我们也会给与他们不同市净率。例如对于能够长期维持20%的净资产收益率的公司,我们可能会给与4倍的市净率,但对于只能长期维持12%的净资产收益率的公司来说,我们也许只给与它2倍的市净率。因为对于能够维持较高净资产收益率的公司来说,这将意味着,在投入同等资产的情况下,它会有机会获得更高的盈利,而对于较差的公司来说,它将无端消耗掉较多的投资者投入。因此可以说,在选择值得长期投资的品种时,一定是优先买入那些盈利能力高的,而不是那些股价很便宜但盈利能力低下的公司。

【内幕消息】最近与一些朋友聊起时,总是会有朋友问起这样的问题:“这家公司你在去年买入,最近公布了业绩预增信息,是不是有什么内幕消息?”。这也是很多人对那些“长期投资者总能发现这样那样业绩增长的公司”的常有的疑问。事实上,笔者和大部分散户朋友一样,没有任何途径获得任何内幕信息。非但不能获得内幕信息,甚至连公开的信息也许都是最后一个才知道的,因为我本身并不是那么经常去查看这些公司发布的信息。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有很多“预增”类信息或“资产收购”类信息是可以通过认真研究来事先获知(预期)的(只能针对那些真正优秀的公司)。首先如果看“预增”,对于那些优秀的公司来说,当行业好转或之前的投资正在逐步走向正轨时,总是会发生“盈利增长”的“必然事件”。对于“资产收购”,那些真正优秀的,并且在以往产生过充足的自由现金流的,他们总会在恰当的时候进行恰当的“资产收购”。对于这类信息,完全没有必要在意,因为他们总会发生,也总会在你的意料之中。除非你能保证你得到的内幕信息是第一手的,否则不要指望它会给你带来惊喜,而对于一般散户来说,显然很难做到这一点。

【适当的价格】即便是优秀的公司,也需要在适当的价格选择买入,而不是任意时刻。事实上,在大部分情况下,长期投资者的“常态”是持有,而不是买入或卖出。长期投资者,如果想“远远”地跑赢大市,那么也需要正确选择操作时机。也就是,只有在“远远低估”的时候买入,而不是“一点点低估”的时候买入。当然也只有在“远远高估”的时候卖出。也许你会有所疑问,这样是否会错过时机?非常幸运的是,我们处在一个“严重投机性”的市场。而严重投机性意味着,市场总是会出现一些千载难逢的机会。同时,也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的市场中并非只有一种周期性类型的上市公司,如果你认真研究,总会发现,当有一些行业走出低谷时,另外一些行业正在走入低谷,但,那些非周期性行业的公司,我们还是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周期,因为只有大熊或大牛才是选择买入或卖出的真正时机。

选择真正优秀的公司,在适当的价格买入它。不要被传统指标所迷惑,那些对投资决策来说也许是毫无价值。

建立只属于自己的股票池http://hongmujiaju.blog.sohu.com/31721266.html
估值、造假及真实收益水平http://hongmujiaju.blog.sohu.com/30779726.html
期待更严厉的“股市宏观调控” http://hongmujiaju.blog.sohu.com/25702340.html
大豆、玉米和雪中送炭http://hongmujiaju.blog.sohu.com/27356414.html
谁说股市没有必胜秘籍? http://hongmujiaju.blog.sohu.com/23780487.html
[杂谈]炒股也要南无阿弥陀佛http://hongmujiaju.blog.sohu.com/27050565.html
上述内容纯属个人见解,请勿当作投资依据。
2007年212

分享到:
   阅读(4809)评论(15)编辑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