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沐浴“三生”课堂 感受“三生”魅力

 wwm5837 2017-03-05

 

    今年2月份,我有幸参加了云南省组织的“三生教育”课堂教学研讨会,时间虽短,但我收获颇多。为此,我把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感悟倾吐出来,与教育同行商榷。

    一、多元互动    编者与教师共成长

   此次研讨会,由“三生教育”的教材编者席学荣,韦晓两位老师主持,共安排了6节示范课,一项“知恩感恩”为主题的“三生教育”活动。难能可贵的是研讨会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多元互动平台,让教师们在互动中学习,在互动中思考。即每节示范课后,主持都留足够的时间让执教者解说设计思路,收获、感受。听者则针对上课的思路、内容质疑问难,或是把自己在实施“三生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亮出来,与编者,教师们共同研讨。会上,执教者高超的教学艺术,参会教师间的唇枪舌剑,编者睿智的“头脑风暴”。让“三生教育”的理念犹如春天的甘露在每一个参会者的心中潺潺流淌。

    昆明市先锋小学为参会者展现的“知恩感恩” 为主题的“三生教育”活动,构思独特,设计新颖,内容丰富。活动中,学生们感人肺腑的朗诵,催人泪下的小品,高亢激昂的歌声,无一不把“知恩感恩”的情愫慢慢浸入到在场每一个人的心中。活动后,家长们泪流满面,和孩子抱成一团,警察叔叔满脸严肃地陷入了沉思。我们则与该校教师交流完主题活动,悄然拭去眼角的泪水,打点行装,踏上探索学校怎样开展好“三生教育”课堂教学的新征程。

     二、活动   成为“三生教育”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从此次观摩的六节示范课来看,活动是“三生教育”课堂教学的核心。席学荣老师说:“一定要让学生活动,只有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感悟,才能收获一些震憾心灵的东西。”活动,作为“三生教育”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首先是丰富多彩的,有小品,故事,课本剧,朗诵等,但只要能有效呈现教学目标,采取何种活动方式,教师都可以自由把握。例如:先锋小学王美云老师执教五年级教材《分享快乐》这课时,她就以小品的形式,引导学生探讨什么是真正的快乐?结果事半功倍,赢得阵阵掌声。其次,活动要做真,做透。做真,就是活动案例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是能直击心灵的,让学生感同身受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无根据的瞎编乱造,永远只是“镜中花,水底月”;例如:盘龙小学阵红梅老师执教五年级教材《积极的心态》这课时,她就有效利用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剧,巧妙地引导学生解决了:“学会变化角度看待,问题本身不是问题。”这个知识点。做透,就是在活动中让每一个人都动起来,在亲自动口,动手的过程中,收获自己的感受。最后是把握活动的度,一是活动只要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该收手时就收手,既不任其随波逐流,也不特意拔高。二是活动的开放性容易导致课堂内容超出预设,产生生成,尽管生成能让课堂出彩,但一些没价值的生成,要大胆取舍,以免弄巧成拙。

    三、强化自身素质    时不我待

   “三生教育”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聆听了6位名师的节示范课及编者的精彩点评,我备感自己知识匮乏,眼界狭小。“三生教育”包含了心理学,哲学,伦理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我们平时接触较少,缺少研究,而现在要把它和“三生”融合在一起,内化为一种让学生易学易懂的知识,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传授给学生,谈何容易?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争分夺秒,努力学习各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大胆实践,不断反思,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教学策略,在扎实稳步推进“三生教育”的大道上,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总之,此次研讨会,既使我们对“三生教育”的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又让我们认识了自我,更为今后“三生教育”的课堂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分享到:
  最后修改于 2009-09-29 14:34    阅读(1099)评论(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