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很多年前,他接来一个新兵,新兵的名字叫做雷锋

 cxag 2017-03-05

有这样一个老人,他在耄耋之年还常常带着黄浦区的青年志愿者们奔波于各大高校间,宣讲雷锋精神,使年轻一代认识雷锋、了解雷锋,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


这位曾经的军人在很多年前接过一个新兵,那个新兵的名字就叫——雷锋。


初见雷锋是在哪年的冬天


1960年1月3月,雷锋作为新兵连的一名新兵,结束了训练,被分配到了某部队运输连中。当时作为运输连副连长的虞仁昌,分管连队里新兵的培训。


1966年1月19日,在团驻地,寒风凛冽,大家在驻地操场举行欢迎新兵的仪式,虞仁昌还记得,这是他第一次听到了雷锋的名字,雷锋作为新兵代表发言。“个子矮、但精神饱满,说话虎虎有生气,有一张春天般的笑脸”,这是雷锋给虞仁昌留下的第一印象。仪式过后,团里的几个连队干事碰头,都希望如此虎气十足的新兵能分到自己的连队中去。

▲第二排左起第五为雷锋


团里将雷锋分配到了虞仁昌所在运输连。第二天,虞仁昌去团部迎接新兵。他注意到,同批次48个新兵中,只有雷锋一人手上戴着一块名表,随身携带一只36寸的皮箱。雷锋打开箱子,箱子内有若干张荣誉证书、一条干净笔挺的裤子、一件皮夹克、诸多英雄传记和革命书籍。


他有股子“钻”劲和“挤”劲


雷锋的一生很短暂,但他的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神和道德力量却绚烂璀璨,影响深远。他是如何成长为一个“可歌可敬”的人物?虞仁昌告诉记者,这与雷锋自身热爱学习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虞仁昌认为,要当好一名人民子弟兵,首先是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其次是要有过硬的军事素养。“雷锋是个爱看书的人”,虞仁昌回忆。不论是执行汽车连外出任务还是参加训练,只要有空,雷锋都会翻一翻身边的书。虞仁昌曾经看到过雷锋正在看的一本革命著作,他看到书上整页整页的、密密麻麻的铅笔字,写的都是雷锋对于书中内容的理解和感想。


雷锋因为个子矮,身高只有1.54米,军事训练的成绩一度不理想。在耐心辅导雷锋训练的过程中,虞仁昌和雷锋有了更多的接触,并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他发现,雷锋有着一股别样的“挤”劲和“钻”劲,刻苦训练的同时努力钻研。

雷锋的“钻”劲和“挤”劲还用在了为战友、为人民服务上。战友生病,他背着战友一路跑到医院;战友家人生病没钱看病,雷锋用战友的名字,将自己一个月大部分的津贴寄给战友的家人看病。而对待驻地附近的人民群众,雷锋则是细心入微,总能帮人之所急。


新时代,雷锋精神代代传


自雷锋因公殉职后,虞仁昌和雷锋生前的战友们奔波于全国各地,宣传雷锋精神、践行雷锋精神、推动学雷锋活动的蓬勃、持久开展。他欣喜地看到,这么多年来,黄浦乃至上海、全国,学雷锋的活动一直在延续,几乎每年3月,南京东路步行街都会红旗飘飘,出现学雷锋做好事的队伍。部队、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都纷纷出动,近年来,他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中,为市民游客提供形式多样的无偿服务;大学校园里,学雷锋社团纷纷成立。虞仁昌选择了黄浦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缘梦之家志愿者服务社,在耄耋之年还带着志愿者们奔波于各大高校间,继续宣讲雷锋精神。使年轻一代认识雷锋、了解雷锋,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


(文:李先元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黄骞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