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

 昵称413468 2017-03-06

我一直认为“文如其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更是如此。

前段时间,有个纯粹是网上认识平时生活中很少来往的老大哥突然和我联系给我介绍了一份工作,我刚开始就有点担心他对我的了解不全面,害怕贸然答应届时做不来对不起老大哥。在问清楚老大哥是什么工作后,正好老大哥介绍的工作和我之前的工作经历以及我现正在研究学习的一些事情有很多关联相似的地方,我就把自己的一些研究学习心得整理成文字先发给老大哥看看。我的意思是老大哥看了觉得满意合适,再说工作的事。

专门发给老大哥看的东西,老大哥没有评价,倒是老大哥带我去见他朋友,见面后大家闲聊时我就和老大哥开玩笑,说他对我都不怎么了解就给我介绍工作,老大哥才说,虽然没和我直接打过什么交道,但说从我每天发在各家自媒体上的文章基本上能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写得好不好暂且不论,起码真实可信。

虽然最后工作的事,我提出了我的建议要求,老大哥的朋友没有给我明确回复,但我还是对老大哥的好意表示感谢。回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上,站在不同的立场以及评价者自身的认识水平,得出的结论也是各有不同。

相比较有些所谓历史学家和有明显政治倾向的学者的评价,我更认同被评价者自己写的文章言论,特别是对有些政治人物的评价,在我看来根本就不是能用好或者坏这样简单归类划分就可以说清楚的事情。很多历史事实等我们明白真相时,早就已经时过境迁,失去了它本该拥有的警示教育作用。这是我读有些历史著作时带给我的悲痛感受。

>

“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都说晚清政府腐败无能,但不管是称为“古今第一完人”的曾国藩,还是被誉为民族英雄在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抑或赶走沙俄侵略者收复国土新疆的左宗棠,世人对他们的评价都很高,唯独对李鸿章的评价我是认为有失公允。前述两句诗就是至今在有些历史书上或学校老师口中的“坏人”李鸿章年轻时候写的,我第一次读到时比他写诗时候的年龄还要小,现在20多年过去了已近不惑之年,是人生已经基本定性的人,偶尔脑海里浮现这两句诗时依然会有气血翻涌之感。

让我们再看看李鸿章生命临终之前写的最后一首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这是他作为腐朽无能的晚清政府代表和日本签订《辛丑条约》回国后不久写的诗。放眼当时朝堂上下,还有谁比他更有胆略和担当去签订这样一份明明知道自己会被终身定在耻辱柱上的协议?我记得有专攻这段历史的历史学家写文介绍,在签字时有同为钦差大臣的硕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说让他来签,李鸿章就心情无比沉痛悲郁地说,亲王您还年轻,未来的路还很长,我已经是一个快要死的人了,这个“骂名”让我来背好了,不要为此影响您的前途。

就因为签订《辛丑条约》,李鸿章因此被很多人说成是“卖国贼”,大家可曾想过临到这样的关头还肯为别人考虑着想的人会是“坏人”吗?有历史学家就认为,如果没有当时李鸿章的苦苦支撑和操劳卖命,晚清政府还等不到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就已经灭亡。

一死方知万事休,临死还在牵系忧虑国家民族存亡的人,我是认为像李鸿章这样的“坏人”,我们国家的历史上不是多了反而是很少,如果能够多有几个,中国的今天也不会这样!

对李鸿章来说,无论怎样的评价他都听不到了,但对还在活着的我们而言,是否能够正确积极地继承和看待自己国家的历史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有意义,我认为这关系一个国家的整体形象和国民基本素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