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红芹《不一样的宝钗》

 徐云川 2017-03-06

年轻时候读《红楼梦》,是不喜欢宝钗的。虽然,她几近完美,但她的圆熟却让我害怕。

就做人而言,曹公笔下的宝钗可谓是世人眼里的高手。她总是那么知性娴雅、端庄得体,也一贯冷静从容、不嗔不怒;她处处表现出一种不与人争的大度成熟;她深谙世道人心,也善于应对世道人心。然而,就年轻时的我看来,薛宝钗做人有一个最大的瑕疵,那就是工于心计。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里关于宝钗扑蝶的描写,是宝钗少有的表露小儿女之态的时候。但就是在这样的时候,她处理事情的圆熟、妥帖也是信手拈来、挥洒自如的。在这一回里,当追逐蝴蝶的宝钗无意听到小红与坠儿谈论小红有意于贾芸,故意丢落手帕让贾芸捡走的一节情事后,一时间,宝钗既怕给小红和坠儿知道自己听见羞恼,又怕“头等刁钻古怪”的小红生事,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如此一来,即便小红与坠儿知道被人听见了秘密,那听者也神奇地被宝钗偷梁换柱换做了黛玉。多妙的金蝉脱壳之策,宝钗的工于心计由此可见一斑。

一个工于心计的人,虽然时时看来成熟、得体、大度,但是,这样做人,有虚伪、做作之嫌,似乎和真实、真诚有一定距离。这样的人,让我害怕。王熙凤评价宝钗,“拿定了主意,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宝钗总是把心里的真实感受掩藏起来,有太深的心事密不可探,我害怕被这样工于心计的人时不时地绕进去。

年轻时候,我是喜欢黛玉的。虽然,也有些忍受不了她的小性子和她时不时冒出的尖酸的言词,但却觉得她真实、真诚,从不掩饰,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像一汪泉水清可见底,至善至淳。颇像那个时候的自己,一直以简单、真实、直率作为做人的宗旨,说话、做事从来不会迂回,而且,还非得说尽、说透了才痛快。也不是刻意而为,性情所致而已。

然而,随着年龄的递增,忽然发现,如今的自己,对宝钗的抗拒越来越少了,经过岁月的打磨,渐渐地,理解了她,接受了她。年纪渐长,终于明白,有些话,何必说尽、说透,也许很痛快,但也难免让别人尴尬,逼别人至绝境时,自己往往也没了回旋和退路。有人说,成熟,不是学会了表达,而是懂得了咽下。世事洞明皆学问,但人情练达才是高人。也许,懂得了咽下,不那么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方显一个人的胸襟和格局。

如今,每当遇到一些棘手的事,一些难以应对的场面,让人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不知要如何站队,如何表态的时候,终于知道,顾左右而言他有时实在是一种处事的本事。再想起宝钗的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自己忽然就笑了。

也许,因为心里没了对宝钗的抵触,所以,倏然间顿悟并发现了宝钗许多好处。《红楼梦》第五十七回里,邢岫烟早春时节因为经济拮据当了夹衣,不小心遗落了当票被史湘云捡了去,不事稼穑的候门千金史湘云不识当票,当着众人问宝钗,宝钗很自然地替邢岫烟遮掩而过。这,让我看到了宝钗的贴心。而其后,许多事情的处理上,还让我感受到了她的包容、大度。如果说,要在宝钗和黛玉两人中选择一个愿意一起待着的人,那么,待在一起舒服的肯定是宝钗了。

面对世间事,决绝的做了烈士,看淡的成了高人,虽说二者都堪敬佩,但毕竟决绝者付出了太大的代价。到底该怎么做人,才既不那么直接、决绝,又不那么世故、圆滑?左可以不得罪人,右可以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和性情而左右逢源呢?有人告诉我,做人,要外圆内方,也就是要做到所谓的圆融。天,好高的目标,好难企及的境界。但既已为人,就逃不开与人相处,来日方长,尽力为之就好。

同一个宝钗,在我自己不同的人生阶段读出的却是不一样的一面。其实,一样的宝钗,不一样的自己而已。认知不同,看法便不同,感受亦不同,此一时彼一时,也是自己成熟轨迹的一种映射。

作者:陆红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