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给你:写了一本书,更了百篇文,犯了许多错误,才懂得三个道理

 快读书馆 2017-03-06

我从2014年开始写专栏,2016年出了一本书《在人生拐角处》,两三年来,几百篇文章肯定是有的,中间犯了各种各样的错误。直到最近,我对自己的反思才忽然发现了一些束缚心智资源的束缚,赶紧过来分享给读者朋友,希望对你有用。

 

这是三个道理:


1.讨好与表达。

 

写微信公众号的时候,修改书稿的时候,我总有一种排斥或者抵触,我总在想,我写的文字都是用心之作,为什么还要改来改去,虽然我知道要增强可读性,但是内心总把可读性想象成为一种对读者的讨好。

 

我错了,这根本就是我对于自己表达能力不足的焦虑。其实,返回来看,我经常对自己的文字都不满意,需要认真来读,才能读出感觉。我想,我写的时候,也只是在当时的场景下自己感觉很爽罢了。于是,就把写出更方便读者、吸引读者的文字就视为是我的讨好。我喜欢的很多书,很多文字,怎么就没读出讨好呢?

 

这其中有一个定位问题,专家顾问和个人知识IP之间的区别。专家顾问不用照顾更多人,把自己的事做好就行了,我之前就是这样,我自信可以专业地解决各类生涯问题。但是个人知识IP却不一样,需要传播,写作就成为了一种传播手段,传播就必须看对象,以读者易读、爱读的方式传播。刚开始,我做不到,并且对自己的做不到产生焦虑。

 

现在意识到了,写作技能持续修炼中。

 

2.影响力。

 

与前面那个相类似,有些事情我是不屑于做的,比如公众号互推,到处散播自己的文章、宣传自己的书……我觉得,这些都好功利啊。在我这里,“功利”成了一个贬义词。于此同时,我又对别人的传播所带来的影响力忿忿不平:你看,他们的内容没有那么专业嘛,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看?

 

我又错了,我只看到了方式和过程,而忽略了终极的价值。影响力是手段,也只能是手段,目的是通过影响力传递出来的东西,以及这些东西所发挥出来的价值。我错把影响力当做了目的,这样关注点的错位,除了让我对于打造影响力本身充满焦虑之外,还忘记了我要传递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手段必然是功利的,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存在。如果把功利的手段当做了最终的目的,只能说明这个人本来就是功利的,包括他的所希望传递的东西,必然是要哗众取宠。我虽然没有这么做,但是,我是这样嫌弃影响力手段的。我的嫌弃,只因我内心的不堪。

 

王阳明先生说,心就是镜子,只是映照反馈,来去不为所动。我还要修炼。

 

3.理念与方法。

 

这是我推翻第二本书第一稿的原因。第二本书的初稿在去年9月就写完了,现在还没有开始文字编辑,原因就是我总不太满意自己的文字,但又不知道为什么。于是,和策划编辑商量,停下来,而且无限期停下来,我要找原因。

 

找来找去,我才发现,我写了很多实践的方法,但是又总想传递理念。因为我知道对人产生影响最大的其实不是方法,而是意识的改变。我在咨询的时候,也秉持着这样的信念:每个人资源具足,如果不再受限,将会更加成功与幸福。

 

我终于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才找到了改写的方向。现在这本书已经几易其稿,最近,拜访了很多个人成长、媒体人,又有了新的发现,我会继续修改,不排除重写的可能。我的座右铭是:凡是值得做的事都值得做好,凡是值得做好的事都值得做得至善至美。做事要有工匠精神,这和传播影响毫不矛盾。

 

 

好了,这是我这几年写作时犯过的错误,对于我来说,是致命伤。我成长了,或许这几个意识会让我有新的提升。对你来说,如果你也在写作,也在做个人品牌,希望对你有用。

 

在此,也恳请读者朋友,关于写作、成长、阅读、品牌、定位、传播等等方面,希望你能给我些建议,一起合作,或者就只是反馈你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也是极好的!

 

一旦被采用,我会有神秘礼物送给你。此条信息,常年有效。

 

因你们而成长,爱你,么么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