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零印象记 | 星期天文学

 汉青的马甲 2017-03-06


朱零印象记

新浪潮四班

11个人眼中,老朱会是11个样子吗?

袁 磊

   

  我渴望现实中有影视剧中所呈现的昆仑虚这样一个地方,老朱的严肃、谨慎、功力和对弟子的关怀确如墨渊那般,而他骨子里的洒脱和自由精神却像折颜一样时常将我们带入诗歌与酒的十里桃林。我动用这番比喻是真心的,得师父和众师兄师姐的爱护,我只想当好小十一,无论我如何胡闹和不靠谱,总有人站在我身边心疼我、照顾我。


  站在文学编辑的立场,我最佩服老朱的编辑修为和敬业精神,他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往往会花费好几年的时间默默关注一个作者,在恰当的时候、在你不经意间,将你从基层挖掘出来,让你站在他的肩头出现在大众视野。


  有次酒后,我问老朱:“为什么在众多年度诗选本及刊物很少看见您的诗作?他说:“好诗与好酒都得藏着,等我不干编辑了,再集中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也许这便是作为一个优秀编辑的尺度,也是他将注定被后来者铭记的重要维度。


  是的,他总是一个人默默承受着一切,给我们温暖和爱。我真心希望我们四班这十一个弟子能永远围绕在他身旁,坚守住这滚滚红尘中难得的一份情谊和力量。 


师 飞

                                               

  你认识一个人,即使他并不在身边;就像你看不见他,就像你回忆他、想象他,就像你信服他、爱他——即使他确实不在身边。


  老朱其面静,其性真,其心善。称其师,莫如称其兄。“老朱”——寥寥数面,戚戚于心;老朋友?旧相识?似乎都是,又似乎都不是,这个人啊,就是个真人。“白发如新,倾盖如故。”如果这几个字我要送给一个人,那么一定是他。嘿,老朱,人世的风吹到哪里了?他一定笑而不语,举起杯子示意:让风去它想去的地方吧!


  但是老朱,听我说。我总梦到风吹过森林,河流冲洗着金子,夕阳西下,掘墓者和造物主相逢在天涯。


  但是老朱,听我说。我从好人那里听说:森林的尽头,语言依然在生长,最后它们乘风而去;河流的尽头,我们相视一笑,世界顿时拨云见日。


苏 蕾


  2015年,我参加《人民文学》第四届新浪潮诗会,认识了全国各地其他十位年轻诗人。后来,缘分几乎使我们成了一家人,从来没有分开过。跟其他十位诗人一起,我第一次见到朱老师。


  作为师长的朱老师严肃,作为诗人的朱老师孤僻。这是我们得出的共同印象。你可能有机会跟他一起喝十场酒,有机会跟他一起进行十场旅行,跟他说上十几次心里话,但你回头看看,朱老师跟你刚认识他的时候是一样的,严肃、孤僻。朱老师有些话说了,像是没说;有些话没说,像是说了。朱老师这个人像一座高高伫立的大山,我们不懂。


  但朱老师温暖。千真万确。据说他偏爱我们新浪潮四班,因为什么,因为我们这十几个人从认识开始一直到现在,几乎没有分开,有了很深厚的感情。朱老师偏爱重情义的人,这样的人,内心温暖。朱老师曾在一组《风雪那拉提》的一首诗中,这样表达自己:我更喜欢冬天的那拉提/置身于这宗教般的沉静中/我愿大地把我也染白/在这场葬仪中/我希望自己就是一匹马/或者一只羊/被奉献/最终/被那拉提的雪原/接收/让我在来年/冬天转世为虫/夏天/转世为草。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朱老师,但朱老师的样子或许只有这一个。


林 珊


  参加第四届《人民文学》“新浪潮”诗会之前,我由散文转入诗歌写作的时间尚短,对诗坛一无所知,也从未与他相识。那年秋天,他从众多的自由投稿中挑选了我们11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所以才有了成为他学生的机缘。后来,我向他请教该读些什么书,他继而给我开了一个长长的书单。那时便想,有这么一位良师,若不好好写诗,真是愧对这份情谊。


  我们这一群人,在微信群里都叫他老朱。有时被他知道了,他也不恼,依旧是一言不发,任由我们胡闹。转眼间一年多过去了,有一次,我们几个女生私底下聊天时发现,我们当中竟然难得有人给他打电话。我们的原因都惊人的一致,不敢轻易打扰他。


  在我的印象中,朱老师严肃,寡言,只有在谈论诗歌时,才会显露出口若悬河的一面。记得有一次,他对我说:“一个好诗人,必定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写作,也应该勤勉,博览群书。”时至今日,回想起他的话语,犹在耳边。于我,他是良师。亦可以如此说,在诗歌路上,他是我最为感激的人。


张雁超


  总感觉老朱稳沉,像装着心事。说话有点京味,但听得出老家不是北京的。有些严肃,酒多的时候话多点,爱维护我们这些冒冒失失的年轻人。

外出采风,走路不紧不慢,好风景的地方背着手踱着步细细看,像身后提了个酒葫芦或者拿了卷书。笑起来,眼睛在镜片后面眯着,但不是一笑眼睛就不见了那种。跟我们年轻的在一起,气氛沉闷了,他就讲几句,我们折腾了,他就在一边看我们闹,替我们的年轻开心。喝酒,你过去说,朱老师喝一个吧?他就说,喝一个!就喝了。场面上的酒,他尽量给我们挡,让我们留着量找个烂门脸的烧烤摊,喝了一团人又笑又哭的,他也在边上,不说话。


  胡子刮不刮,一看就知道,这是个毛胡子。表情总是不热情也不冷漠,是个有心里有准则的人。他的诗歌冷静,不花哨,直接拿七寸,有真,真善美的真。他的散文读过的,都是趣味横生,极少引用他人语句,他讲的事有趣,思想有趣,人有趣。

2015年我给新浪潮投稿,粗心,没有附上个人通联信息,我之前也没发过多少稿子,是个生面孔,他四处打听我的电话,硬把我从西南的山旮旯里给找到了。这样的编辑实在令人敬佩!


  他为人侠义肝胆,刚正,不少人怕他咒他。鬼鬼祟祟的东西肯定怕正气凛然的人,也正常。


苑希磊


  对于“大胡子”朱零的印象,起初是源于坊间传说。当然了,既然是传说就肯定会有一些神秘色彩在里面。所以我对这个人的第一感觉应该是人高马大,五大三粗,并且留着茂密且杂乱无序的胡须,看上去应该是蛮凶悍才对。我素来对这样有显著标识的人有一种莫名的抵触,甚至连对视都能将我的胆怯暴露无遗。听很多人都提“大胡子“朱零,这个人就成了我的一块儿心病。这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


  直到2015年我才真正见到他。契机就是我入选了《人民文学》第四届“新浪潮”。在张家界第一次见到了他。


  是个不一样的“大胡子”。当我和小西赶到学习地点时,有部分学员已经到场,一伙人围在一起聊天,不时有欢笑声传出。在见朱零之前,我是紧张的,不知道该怎么同他问好,说第一句话。现在想来,我依然感觉到当时大脑是一片空白。唯独印象深刻的是,啊,这就是大胡子朱零?只见一个穿着格子衫,一身休闲打扮,白净、有点微胖的人、很谦逊亲切的给了我一个欢迎的拥抱。想到当时见过他后的惊讶,自己时不时都要嘲笑自己一番。这个温文儒雅的人怎么会和“大胡子”有关联呢。坊间毕竟是坊间,一些传言往往就会在道听途说中违背了初衷。


  “大胡子”是一个细心的人。在学习期间,因两地环境、气候、饮食等差异,水土不服的我第二天就感觉嗓子不舒服了。当晚围坐吃饭时,他觉察出问题,一再嘱咐我不要吃辣食,不要喝酒,就连烟这几天也不要吸了。见我要跟同学们喝酒,他就要求我换成白开水。并叮嘱小西一定要陪我去看医生,先拿些药吃着缓解一下。当时受到如此关心,我自己都感到很难为情,但内心是暖的,像春风抚化了我对陌生人的戒备心理。


  学习结束后,又见过朱老师一次。喝酒时我丢了钱包,万分焦急,第二天朱老师竟亲自去给我找回来。如今算来距第二次见面也有一年的时间了。不知朱老师近来好不好,想打电话,或发微信问候一下,但话到嘴边又不知如何表达,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样也好。等哪天我想朱老师了,直接坐上高铁去找他。

 


梁书正


  秋天的张家界并不是很冷,夜晚去吃晚饭,过马路时,一辆车从远处呼啸而来,还好躲闪得急,才没出事。没想到司机竟从车窗咆哮一句极为难听的话,然后扬长而去。朱老师只是笑笑,然后带着我和张口继续走,问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轻描淡写,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他带我们去的并不是什么高档豪华的地方,而是路边摊,大排档,和他的穿着一样朴素、亲切、随性。有一晚我喝的有点多,不知为何跟他谈到我的母亲,一个生活在乡下的农村妇女。我说母亲有一次卖菜,看到一个人掏钱后没收好,一路掉,母亲一张张捡还。又说母亲常跟我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做事,地不见,天见。”之类的话……他说,这就是你一生的诗歌,一生的作品……


  后来的一天,几个同学先回去了。我们在天门山上,他显然比平时少了很多话。我记得他在天门山上的背影,在雾蒙蒙中,仿佛是一个人孤独地走在这个人世。后来,每当我想到雾蒙蒙中,那个饱经风霜的背影,我就越来越确信,那一定承载着什么……

  想起那晚他说,你们再聚一次的机会微乎其微了。说这话,他似乎比我们还要伤感。分别之后,他一直挂记我的情况,常联系,问及我的生活和创作。有时候,我会觉得,似乎在这个世界上,我又多了一位亲人……

  

  是的,我又多了一位亲人。


张 口


  有一次,在不知是开往哪里的火车上,火车开动得一点声音也没有。铁轨很光滑,是一排排空空的酒瓶。我已经醉了,老朱坐在我对面,浓密的胡子已盖住了上唇线。他一言不发,在我印象里老朱在人群里也常是紧闭双唇,不说话,甚至不回答。黑暗的车厢里嘈嘈杂杂,车厢莫名其妙得大,中间有一张大餐桌,许多人围着它转,可是上面却只有一个白色的烟灰缸。我两手空空,不一会儿,老朱却从行李箱里拿出厚厚的两本书,轻轻递给我,说:送你的。其中一本是笔记本,老朱接着说:在上面写满诗。在此之前,我们却从未有过对话和任何交流。


  而第一次见到朱老师是在张家界荷花机场出站口昏黄的灯光中,而且是朱老师先看见了我。我站在茫茫人群中发呆的时候,他拍了一下我的肩膀,说:张口!我嗯了一声,还没来得及表达我的礼貌,他就说:走吧。在张家界那几天,我们都称呼他朱老师。有一次,在路边的大排档吃夜宵,可以看出朱老师酒已经上头,他对我们这帮孩子讲你们都是我兄弟。于是,我们就称呼他老朱。


  在离开张家界的那天早晨,我没有去跟老朱说再见,他也没有来送我。但据最后走的同学们讲看见老朱哭了,就像一个父亲在他一个个即将离开他去远方的孩子们面前哭了。我们班的群建立一年多了,老朱在群里说话不超过十句。而我记得非常非常清楚的是老朱说的第一句话是:袁磊其实还是个小孩。或许在老朱眼里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还是个孩子。


  老朱,亲爱的老朱,我想对你说我们一定会永远爱你的。


康 雪


  朱零老师不说话时看起来挺严肃的,笑起来倒是像一只可爱的松鼠。这还是前年十月在新浪潮诗会的感受了。


  那时第一次参加诗歌类的活动,我内心充满了忐忑,怕见陌生人,更怕要当众发言或者朗读诗歌等正儿八经的程序。但事实上,后来的几天都特别放松,因为那些形式上的东西都没有,一群人就是像朋友一样,一起吃饭聊天。那时觉得朱零老师没有一点架子,不古板无趣,又透出一种师长的威严气质,让人尊敬和信赖。


  这一年多四班的微信群一直很活跃,但朱老师说话没超过十句――这让我有时觉得,这老朱好高冷好孤僻啊。加上碍于他的编辑身份,我也从来都没有联系或者单独问候,所以老朱于我,一直是个很有距离的让人敬畏的师长。


  说到这里,突然有种莫名心酸。当大刊编辑的诗人,其实真的承受了太多不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明明老朱很好,但为了避嫌,我以前从来没有勇气赞美过他。也许,很多人跟我一样。


严 彬


  突然之间竟有点怀旧的意思了,我们新浪潮四班的一起来写写老朱,还说,先写四百字——四百字就好了。


  四百字怎么够!老朱是长辈,喝醉了酒时,隔天写晚辈的我,也洋洋洒洒千言有多(虽然后来居然被一位“老人”拿去做了文章,却也没有半点余波)。我说,我要写“老朱印象记”,一来不合适,晚辈有什么资格写长辈“印象记”啊,二来,我也为时过早。可大家都写几百字,那我自然照写不误,虽然喝了酒——今天喝了,昨天也喝了。


  酒是个好东西,只要不喝醉,只要不喝的频繁。老朱爱酒,那是太爱了,我常想起他喝完一杯酒后的样子——用拇指和食指张开约20度,一左一右,从上往下摸一摸自己上嘴唇的胡须,那样子啊,你隔着桌子都能想象到他的美。


  我看一来是确实喜欢酒,二来,我们来来去去喝酒的,总是这一桌人——只是一个小侧面,但可见老朱是个重情义的人。我和他常常是这样:有时候我站起来,端起酒杯,说,“来吧,朱老师,我们干一杯”;有时老朱坐在我对面,两手交叉在桌前,“严彬啊,敬我一杯酒啊——”……不管如何,我们当然是快活地将杯中酒干了,痛快。


  关于喝酒,再说一段吧。就一小段。其实有时候,我自己喝酒,我看老朱喝酒,我看老朱那样频繁的喝酒,竟生出很多孤独和心疼:你说这个人啊,为什么就这么喜欢喝酒,为什么要这样喝啊,总是把自己喝得晕晕乎乎的,和我们在东三环边的晚上告别。有时候我觉得这个男人是孤独的。


  不管如何,一个人有他的趣味,有他的活法,就是好的。我想老朱是偏向于喜欢群居的人,其实我也喜欢,可我没有机会,也没有他那么洒脱,我们都爱他,不论男人女人,只要我们是朋友。朋友之间的爱是无私的,又是抱团的,你没有办法。两群朋友之间如果来一次场文明架,也是检验朋友质量的方式。所以朋友如果受了欺负,做朋友的就不能坐视不理,去礼貌的沉默。


  已经不止四百字了,但还只是略微写了一点。其实我觉得,我们都还好生生活在世上,我们离得又近,朋友之间,几乎没有什么是一杯酒不能解决的——如果一杯不够,我们就来一瓶,醉了我打车送你回去,来日方长。


小 西

 

  未见到朱老师之前,听一些朋友说此人讷言、好酒、真实仗义。极其讨厌阿谀奉承之人,更瞧不上心怀诡计、虚伪之徒。便心生七分敬佩之情。甚至还有人说,某诗人第一次见他,朱老师透过镜片看他一眼,没说几句话,然后低头喝茶,那人坐了半天,竟紧张到腹疼。听完这些传言,不由让人“心中一凛”。


  当见到朱老师本人时,他话虽少,语气却温和而幽默,我们新浪潮四班的一群人常常被他逗得哈哈大笑。他让我们叫他老朱,不要叫什么老师。他自诩酒鬼,但和我们去路边小饭馆聊天喝酒,酒酣耳热之时,也不见他失态,笑眯眯地端坐那里,是个酒品极好之人。不过酒后言语稍多一些而已,他说做了这么多年编辑,每发现一个在社会上毫无背景默默写作的诗人,他都感到作为编辑的快乐,都会给他继续前行的动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因自己在某些方面的坚持,令他很累,也想去一个清闲之地,好好安心写作,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话突然令我想起,在张家界的景区,他总是一个人背着手,走在我们一众人的前面,如一位独行侠,在人群里显得沉默而孤独。


  老朱,你是值得我们敬重的人,等你不做编辑了,四班这11个人所在的11个城市,你高兴了便来,不高兴了更要来,到时我们会请你好好喝上几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