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融颠覆历史:美国原来仅值5400万

 漫步之心情 2017-03-06

自从上帝发明了钱以来,它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然而当近代金融时代来临后,“钱雨”真的能颠覆历史吗?

最初的美国,仅值5400万

今天的美国金融博物馆里,一句汉密尔顿 1781 年的名言,点明了美利坚建国之基:“国债,如果不太多的话,将是一种对国家的恩赐。”

独立战争以 5400万美元债务为代价换来成功,那么,如何避免“打江山”的负债拖累“守天下”?曾经在商业银行工作的汉密尔顿有丰富的经验,他知道,多印纸币来偿还债务无异于饮鸩止渴,引发社会波动的通胀将是必然, 并将威胁英法两国围困中的脆弱新政府。面对债券、借条和政府及州政府发行的纸币,身兼中央银行功能的财政部决定发行新纸币,旧纸币可按票面价格1∶1兑换,同时规定只有新纸币可购买政府债券,这样旧纸币迅速退出市场,新纸币很快回流财政部。不到一年时间,财政部用新发行的政府债券回购战争期间遗留的近三分之二旧债务。

对债权人,旧纸币兑新纸币,新纸币购新债,旧债换新债;对负债累累的政府,新纸币购旧纸币,新债兑新纸币,新债换旧债。新旧两个时代的历史遗留问题就这样被汉密尔顿的“旋转门计划”体面地解决!如果当初通过征税来还债,美国必然成为左手征税、右手发债的“大政府”;因为有华尔街配合,以新债换旧债,美国才有今日的“大市场”。

当时华尔街如同一座活火山,平静之下按捺不住发现金矿的喜悦。经纪人们从各地以票面价格十分之一回购旧纸币,期待着按原价兑换美利 坚合众国的第一批纸币。尽管此时,“旋转门计划”甚至还未被国会通过。 始自美国建国之初的货币及债券流通,促成了一个循环流经财政部金库、 经纪人皮包、公司账簿和家庭主妇衣兜的资本市场,其繁荣景象在英国依靠政府征税、民间金融机构自律的分裂体系中是无法见到的。

这样,一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资本市场在这里初具雏形,直至规模与影响力无可比拟,美国乃至世界经济重心遂向华尔街转移。由此,美国与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路径亦在分野:

尽管没有发债就没有现代资本主义,欧洲的传统资本主义强调重商主义 ——东印度公司,以及为其“护航 ”的战争绵延近一个世纪,倚靠着为军费而生的英格兰银行,加之随后巨额资本和海外市场触动的工业革命,这是一切的关键,尤其是这家百年公司的使命与历史代表着欧洲对国富民强的理解;而美国金融资本主义大不同,以发债独立、以债还债的国家,更能够理解资本市场的深意 ——债务,是革命中凝结力量的利益纽带,是新生的合众国得以巩固并收获信誉的可持续手段,在共赢中美国迎来属于它自己的世纪。

1791 年,政府债券市价已超过面值。1803 年,通过向国内外发行公债,美国融资买下路易斯安那,使领土面积翻一倍。交易兴旺的证券市场随后为工业革命、科技创新成功融资。至 1804 年,53% 的美国政府公债由欧洲人购得,美国银行 62% 的股份也在外国投资者手中,正如今天的美国公债也多由中国、日本持有。

这一切可以归功于汉密尔顿的债务证券化重组方案!汉密尔顿天才般地将之前数以千计混杂的债券置换为少数几只政府债券,又推出“美国银行”股票,直接促成了随后股票交易所、投资银行和经纪机构的兴起,为证券购销提供了成熟的平台。

央行也能掀起金融“海啸”吗

纸币发行是政府行为,但仍需要市场的支撑;它需要依托国家信用,更需要市场广泛接受。中央银行垄断纸币发行权,尽管基于国家信用,仍需通过市场检验。这期间大大小小的败绩让央行在学习中成长。

央行失败最典型的案例,发生在二战前夕的德国。一块面包竟然需要 4000 亿马克,不少家庭用马克代替木柴,投入火炉中烧火取暖,因为这样更划算一些。于是,一夜贬值的马克,让众多家庭的财产付诸东流,也成为魏玛共和国破产、纳粹上台的导火索。

最生动的教训是美国对冲基金巨头索罗斯曾通过英镑套利, 带来20亿美元利润,并迫使英国中央银行花费 80 亿美元稳住英镑,并最终放弃固定汇率体系。

1992 年,英镑对马克汇率维持于1∶2.95的高位,索罗斯认为英国经济不足以支撑如此昂贵的英镑,随时有贬值危险,英格兰银行可依靠的是欧洲汇率机 制中的其他国家央行,尤其是德国央行。9 月 10 日,索罗斯敏锐地注意到德国央行行长施莱辛格在媒体上提及,欧洲货币体系不稳定的问题只能通过部分国家货币的贬值来解决。以此为信号,他及时让一些长期进行套汇经营的共同基金和跨国公司开始抛售疲软的英镑,使得英格兰银行不得不斥巨资支持货币价值。即使英格兰银行立即购入30 亿 英 镑,动用价值 269 亿 美 元 外 汇 储 备, 仍未挡 住英镑跌势,对马克比价跌出欧洲汇率体系规定的下限。9月16日,英国宣告退出欧洲汇率体系,史称“黑色星期三”。从“光荣革命”起家的英格兰银行遭遇从 未有过的打击,不得不反省自身的行动迟缓及对他国的过度依赖。

美国大萧条和2008年次贷危机亦表明中央银行的不完美。20世纪30年代美联储在急需注入货币以挽救产业运转时,却急剧收紧银根,助长了经济衰退,直至半个世纪后才正式向社会道歉。

至于最近一轮次贷危机,金融界仍然争论不已。多数人严厉谴责美联储的长期宽松货币政策和缺乏对衍生产品的监管。格林斯潘则将危机归咎于投资者的“贪婪”。

2008年次贷危机是大萧条后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像大萧条时期一样 有众多小型银行破产,同时美国多个最大型的金融机构亦承受压力。但是,今天的国际机构反应更快,加之全球配合措施得当,次贷危机后果远不如大萧条严重。

问题在于,导致危机的高杠杆率金融创新产品,为何当初没有引起美联储关注?

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被认为需要对被称作“大规模金融杀伤性武器”的衍生品负责。2003 年,格林斯潘在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作证 时说,多年市场实践证明,衍生工具将风险从风险厌恶者“传递”给风险偏好者的运转极其有用,进一步监管是错误。此前的 1999 年,在他的 推动下,国会永久性废除了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权。要求格林斯潘为次贷危机道歉的呼声至今犹在。

即便如此,格林斯潘依然坚持对衍生品的“信仰”。2008 年,他在一本著作后记中写道:“ 没有完美的风险管理,即使政府和中央银行也无法改变泡沫生成之路。”对此,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如果格林斯潘在美联储主席任期内采取不同的政策举动,也许这场危机可以避免,至少不会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内容来源:书问

书名金融可以颠覆历史2

作者王巍

出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定价36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