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前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问题及对策

 嘉泽资料 2017-03-06

——佳木斯市郊区纪委监察局

 

按照市纪委的要求和部署,我区高度重视这次调研活动,组织专门人员,通过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深入区属各单位和企业走访调研等形式对全区经济发展环境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做以汇报。

一、全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现状

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区纪委狠抓落实,全区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从制度上保障环境优化工作顺利开展

区纪委把此项工作纳入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体系,制定下发了工作方案及考核细则,明确各部门责任,构建了责任制网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郊区经济发展环境的实施办法》和《进一步提升行政效能,推进行政审批和社会服务提速提效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从保障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服务企业健康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从制度上对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进行了规范,提供了保障。

(二)着力打造经济发展的优良服务环境

区委、区政府、区纪委相继出台了有助环境建设的制度和优惠政策。一是制定服务项目制度。对重点项目实行区级领导包保制度,全区处级领导包保重点项目24个。从项目前期准备、资金落实到建设管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实行全程“保姆式服务”。二是实施领办代办服务制度。2013年,区纪委制定了《郊区为企业和项目领办代办工作实施办法》,要求各职能部门对企业和项目单位呈报的审批事项,实行全程无偿领办代办服务。同时要求区直相关部门积极帮助项目单位协调规划、国土、工商、税务、质监等市直部门,全程引领办理相关手续。该制度实施以来,共为企业和产业项目领办代办服务153件次,其中领办107件,代办46件,为企业和项目单位解决实际问题100多个。三是完善考评制度。区纪委不断完善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机制,建立了各部门优化发展环境日常工作档案,作为绩效评估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督网络建设

以四项工作为抓手,构筑起发展环境监督网络。一是抓好环境监督员队伍建设。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中选出20名环境监督员,强化了对发展环境建设的监督。二是抓好环境监测点建设。选取了10个在各行业中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环境建设监测点,对发展环境进行全方位监督。三是开展好行风测评活动。连续五年开展群众满意单位评议活动,按照网上测评、听证质询评议两种模式,对全区40个职能部门行风建设情况进行测评。四是构建优化发展环境监督网络。以“监督员、监测点、服务热线、监督服务卡、服务承诺牌、评议代表”为依托构筑起“六位一体”的环境监督网络。设计制作了1000 张“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督服务卡”发放到大中小型企业,第一时间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制作了90余块服务承诺牌,在区直单位、驻区单位的服务窗口和工作大厅悬挂,提高了服务质量。

(四)严肃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

全区从减轻企业负担、治理公路“三乱”、整治机关事业单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入手,严肃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三年来,查处区交通局运管站、公路管理站越权执法、郊区房产处行政慢作为等案件5件,处理责任人11人,起到了良好的震慑作用。

二、全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发展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与发展的要求、企业及群众的愿望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调查中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在思想意识方面,依然存在对优化发展环境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文明执法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一些单位和部门不能着眼全局,只顾部门利益不顾本地经济发展。如区交通局运管站、公路管理站到不属于我区的地方越权执法,对外地车辆进行罚款,造成了不良影响。还有一些单位服务群众观念淡薄,对办事群众推诿,造成了群众办事难。如,郊区房产处工作人员对能办的事情让群众反复跑,群众意见很大,甚至都举报到市纪委环境办。这些都说明我区一些工作人员在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识上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在硬件环境方面,我区可利用土地使用受限,存在用地不足和土地使用税过高的问题。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土地政策刚性化,企业发展用地和招商引资新项目用地瓶颈制约十分明显,整顿和普查闲置用地工作需尽快展开,解决好企业扩建和新项目用地瓶颈问题。调研中,许多企业还反映,土地使用税过高,在经济环境不是很好的当下,企业负担日益明显。此外,我区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从市区到江北园区没有开通公交车,致使园区内的工人上下班交通不便。

(三)在服务环境方面,调研中大部分企业对区属各部门几年来的工作未提出异议,但反映部分市级行政执法和职能部门存在重收费,轻管理、轻服务的现象。如有的企业反映,从外省市一路畅通运到我市的原材料运输车,进入我市西出口,经常被交警、路政等部门拦住,只有罚款后才能通过;对于我区运往外地的超高、超重等产品同样如此,外地司机称之为“雁过拔毛”,同时也增加了我区运输行业的成本。还有的企业反映市内道路限行罚款严重,如鑫路达实业有限公司反映,浦东路等多条道路白天不让货车通行,对急需供应约翰迪尔收割机厂和电机厂的配套设备运营经常进行罚款,增加了企业负担。有的市直部门执法自由裁量权过大,如一些交警对企业运输车辆罚款就高不就低。

(四)在体制机制方面,郊区作为市辖区,2004年行政区划调整后,区级职能残缺不全。规划、国土、环保等职能相继上收,税务、工商等均是市垂直管理部门,项目建设中涉及土地、规划、用水、供电等手续都需市级以上部门审批,虽然经过近几年全市抓经济发展环境力度的加大,各部门服务态度和服务模式有很大改善,但仍存在手续繁杂的问题。特别是项目建设中的规划和土地手续要经过市审会和土审会,这两个会议召开时间不确定,导致我区一些项目建设的手续迟迟得不到审批。有企业反映,规划、土地手续办理完毕后,办理开工许可证等建设手续在市建设部门要盖21个章,手续繁琐,企业和项目单位期盼解决体制问题。在权力下放过程中,一些市直部门将责任下放,真正的权力却没有下放。如市政府2013年曾要求下放屠宰检疫权力,但该项权力至今都没有下放到位。

(五)在金融环境方面,企业普遍反映融资困难,融资渠道较少,资金缺乏。受信贷结构、金融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企业普遍很难得到金融单位的信贷支持,发展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十分突出。一是贷款难。现在银行普遍对企业发放贷款持谨慎态度,加之客观上许多企业信誉度不高,缺乏有效抵押资产,使得企业贷款门槛高,手续繁琐,时间长。据了解,70%以上的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民间借贷和内部职工筹措资金,能从银行得到贷款的企业不到30%。二是抵押物少,抵押额度低。企业贷款主要以抵押担保贷款为主,按照现行政策,多数企业缺乏足够的可抵押资产。据企业反映,在建项目、原材料等一般都不能作为抵押物,可作为抵押的只有固定资产,抵押额度也较低。如土地、厂房只抵贷50%。企业设备抵押也只能抵贷40%以下。由于中长期发展资金的匮乏,难以实现生产和资本经营有机结合,形成不了规模效益,使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六)在用工环境方面,复合型人才短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实施创业培育工程,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对劳动力特别是复合型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多,复合型人才能够精通业务,一岗多能,对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有很大作用。调研中发现,各行业都不同程度存在复合型人才短缺问题,这已成制约我区经济发展的又一突出问题。

(七)在政策制定方面,对内对外政策不够统一。有的政策在制定时缺少统筹兼顾,只注重招商引资,而忽视了本地企业的发展。去年年底取消各项优惠政策以前,新招来的企业可以享受土地出让金、税收等优惠政策,本地企业年年纳税却享受不到同等政策,客观上存在外来企业与本地企业、新引进企业与原落户企业享受不同政策,造成本地企业误解为“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三、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对策措施

(一)强化教育,打造环境品牌。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必须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加大宣传力度,克服各种错误思想,进一步统一和提高广大干部的思想认识,不断增强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窗口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和形象意识;要以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载体,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治理发展软环境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促进“人人是投资环境,个个是发展形象”良好人文环境的形成,在全社会营造不但重商招商,更要护商养商的浓厚氛围。

(二)统筹规划,拓展发展空间。一是科学修编,确保规划的超前性。在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要灵活变通执行国家政策,做好土地调整和用地申报审批工作,科学安排企业用地的空间布局,留足工业用地,保障今后几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二是用足政策,争取建设用地指标。要充分利用国家用地优惠政策和得天独厚的地方资源优势,这是缓解当前及今后我区用地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着力开辟一条土地高压线外的绿色通道。三是内部挖潜,盘活存量用地资源。充分利用存量土地,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组织对闲置厂房、办公楼、学校进行调查,利用闲置设施吸引项目落户。加大对重大项目投资强度、投资进度的督查,对占地较大、征而不用或达不到合同规定投资规模的企业,按照国家政策,收取土地闲置费或依法收回空余土地使用权,实行“腾笼换鸟”,安置投资、技术、效益更好的项目。

(三)加强服务,规范涉及发展环境政策。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以资金融通、信用担保、信息服务和人才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体系。坚持执行“六项制度”并积极推行“限时办结、超时默认”等制度,加强简政放权工作监督,推动政府各部门着力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推进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实行“审批职能集中、事项集中、人员集中”。进一步规范全区招商引资政策,对现有政策进行梳理,对已不适应发展的政策予以调整或废除,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在政策的研究制定中,要体现在产业准入、土地使用、用电保障、税费管理及资源配置等方面适当给予本地企业以扶持,坚持外来企业与本地企业、新引进企业与原有企业同等重视和支持,享受相同的服务,充分调动企业技改升级和投资兴业的积极性。

(四)拓宽渠道,创优融资环境。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着力破解资金难题。一是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引导企业提高自身信用度,构建融资信誉,为取得银行的金融支持而做好自身努力。二是加快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政府应运用必要政策扶持,创造条件重点扶持一批经营业绩突出、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担保机构,加快组建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三是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协调金融部门综合运用授权授信、房地产抵押、设备抵押、应收帐款抵押、动产抵押等多种方式扩大信贷投放。四是通过上市进行融资。政府应积极支持企业通过上市融资等方式解决资金难题。

(五)积极争取,加强协调沟通。针对一些市直部门对我区企业发展的“瓶颈性”制约问题,全区上下要积极争取土地、规划、环保等职能下放,逐步改变应该管又都管不了的现状,即使各项权力不能下发,也要指定专人抓协调沟通工作,要加强与市直单位、省直系统、国家有关部委的联系和沟通。如税务部门要积极向上申报,降低企业土地使用税标准;发改和项目部门要建立起产业项目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各方加强沟通交流,及时帮助项目单位解决存在的问题;工信部门要加强同银行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协调银行开办“小企业简式快速信贷业务”,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交通部门应积极协调市交通局就企业反映的不可拆卸产品超限运输和道路限行问题,应积极协调和帮助企业办理原材料运输的绿色通行证,解决企业交通运输难题

(六)健全体系,缓解企业用工难题。一是构建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应构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复合型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共同培育企业需要的不同人才,特别是专业技能型人才。二是搭建人才引进服务体系。搭建人才信息平台,敞开人才引进渠道,到发达地区、重点院校开展人才引进对接,并建立长期人才合作交流机制。同时,加快改善各类人才工作生活条件,为各类人才成长提供保障,使他们“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安心工作,专心创业。三是建立职业介绍服务体系。以政府搭建的人才市场和劳务市场为主体,以民间职业介绍机构为补充,构建规范、完善、高效、便民的职业介绍服务体系。

(七)加强惩处,发挥案件警示作用。进一步规范公职人员行政服务行为,保证其依法履行职责,切实解决办事效率低、服务态度差、执法行为乱等突出问题,对执法人员违法办案、滥用职权、吃拿卡要的,要依纪依法从严查处。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领导干部要严格按《损害发展环境行政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进行责任追究,不断规范执法和服务行为,优化发展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