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麟导师:生命科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三)

 崔竣豪 2017-03-07

潘麟导师:生命科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三)

引言:2016年9月10日—11日,东方生命研究院在江苏省无锡市华西村成功举办首届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论坛上,潘麟导师针对“生命科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这一主题展开了详细而深刻的论述。

  • 古老而又年轻的新学科体系

生命科学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是从五千年古老的文化中孕育发展而来的一门有着东方特色的心性学科,它是一门非常古老而又十分年轻的学科。

说古老,它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说年轻,它才诞生不久。它是最能代表东方价值观、东方思维方式、东方道德观、东方哲学观的一门学科体系。

这门学科体系下面还可以分成很多亚种,它几乎可以和所有的学科交叉而形成新的科学: 医学与生命科学结合,叫做生命医学;

艺术与生命科学结合,叫做生命艺术学或生命美学;

教育与生命科学结合,叫做生命教育学……

几乎所有的人文类学科都可以与生命科学进行交叉而形成新的学科,一个生命科学群,或者叫生命科学体系。

这个体系如何建立?需要联合广大专家学者和一切仁人志士一起努力,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去研究从而形成与生命科学相结合的新学科。我也做出一些尝试和努力,通过生命学的角度去探索美学,从生命学的角度去探索教育学,并给当代的教育提供了一些全新的视角、全新的思考方式和全新的实践方式。

潘麟导师:生命科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三)

  • 全新的尝试

例如,我所传承的狮子吼就属于生命美学、生命艺术的范畴。

狮子吼那种特别原始、从生命最深处发出来的声音就是庄子所说的天籁之音,它使人获得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美的享受。

另外,我也将生命科学中的三传(形传、心传和神传)运用到教育中。

在过去,大师与大师之间看一眼,一人的智慧就传输给了对方。我本人就是亲身经历者,我的很多师父们,通过他看我一眼,他的智慧和境界就转移到我身上。在过去称此为“心传”或“以心传心”,儒家称之为“孔孟心法”。

孟子私淑于孔子,在生命学看来就是孟子得到了孔子相隔百年的心传。再往上追溯,先圣尧舜禹之间都是用以心传心的方式来传递仁,传递德性;此外,佛家的禅宗更是强调以心传心。

唐朝时期的龙潭崇信禅师是如何教导他的弟子的呢?著名的德山宣鉴禅师是他门下高足。一天夜里,德山侍立在龙潭禅师身边,龙潭说:“天不早了,你先退下去休息吧。”德山就向龙潭道别,一出门,又回来了,说“外面黑”,龙潭取一支灯递给德山,德山接灯时,龙潭“噗”地把灯吹灭了。就在吹灭灯一瞬间,德山当下顿悟,立即成佛。

潘麟导师:生命科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三)

德山发生了与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发生了一样的变化,释迦牟尼能做到的事情,他全部都能做到。成佛不只是心理意义上的成佛,身体的结构都会随之发生变化,就像六祖慧能的身体一千多年都没有腐坏,就证明他的身体结构和质地发生了变化。

所以,开悟不仅仅是心理的,也是生理的,是身心同时的一个飞跃、一个超越。德山就在那一瞬间悟道了,这与灯没有任何关系,灯只是一个外表、一个形式,实质是在“一吹灯,一接灯”的一刹那,龙潭禅师所领悟到的境界和智慧转移到了德山身上,德山接收到了,因此开悟。这就叫心传或以心传心,它是真实发生的。禅宗的很多公案,如果没有以心传心,我们就非常难以理解。

老师把几十年的智慧像复印机一样地复印给学生,学生在某种机缘下就可以接受到和老师一样的境界、一样的智慧、一样的造诣、一样的身心状态,这是我们东方文化探索出来的相当了不起的教育方式,我们称之为“以心传心”。在中华大地的历史上,已经有成千上万的人因接受以心传心而成为大师,成为著名的禅师。

那么,我们现在需要探索的不是以心传心有没有的问题,而是以心传心如何落实到当代教育中的问题。因为一旦落实到教育,就可以补充和丰富我们现代教育的方式与深度。(关于形传、心传和神传,潘麟导师的七本著作中皆有深入阐释,此处不再赘述。)

潘麟导师:生命科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三)

一旦生命科学得到了充实和发展,与各门学科进行全面交叉,形成一个交叉科学群。那么,我们未来的东方文化、未来的国学,乃至于全球文化,会因为生命科学的诞生,以及与各门科学的交叉研究与发展而改变人类已有的文化结构和思维方式,形成全新的文明型态与结构、全新的文明规则与秩序,以及全新的生存状态与生命境界。此点尤为重要!

  • 痛苦的根源——低级的身心状态

现在人类的生命境界与生存档次极为低劣,低劣到人和动物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微乎其微,与那些圣贤们的境界的距离,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如何提升个人以及整个人类的生存境界,这是人类终极关怀不可回避的核心主题。在我看来,唯有生命科学才能够给我们每一个个人和人类提供一个相当高境界的生存状态,即佛菩萨的状态、圣贤的状态、真人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乃至于彻底地消除生老病死所带来困惑、枷锁和痛苦。

我们现在所有的痛苦、所有的枷锁都来自于我们十分低级的身心状态,这不仅是我,也是一切东方圣贤的观点。站在佛陀、孔子、老子等圣贤的角度来看,我们之所以有这些无穷无尽、无休无止的痛苦与麻烦,就是因为我们的身心档次太低。档次越低,痛苦越多;档次越高,痛苦越少。

潘麟导师:生命科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三)

要想消除生老病死所带来的种种痛苦、枷锁、困惑、迷茫,只有一条道路:成长我们的身心,升华我们的身心,把我们的身心由低级状态升华到高级状态。在升华中,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孔子没有问题,佛陀也没有问题,为什么我们会有如此多的问题?因为孔子、佛陀的生命境界非常高,而我们生命境界、身心境界非常低,因此,我们才产生层出不穷的问题。人类的种种痛苦、种种烦恼、种种生老病死,最终是在身心升华中、在智慧的不断唤醒与增长中自然消除。

问题不是被解决的,问题是被消除掉的——通过成长来消除,这才是彻底解决人类生老病死等种种困难与痛苦的终极方法。而这个终极方法即来自生命科学的启示。在升华身心、觉醒生命的过程中,自然自发地消除人类几千年来难以解决的生老病死等困惑与烦恼。

潘麟导师:生命科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三)

  • 生命科学是每个人人生中的必需品

生命科学不是可有可无的一门学科,不是一个奢侈品,而是每个人人生中的必需品,就像所有人都需要自然科学一样,所有人都需要生命科学。整个人类到底以后往哪里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无法给予我们答案,只有生命科学能够告诉我们答案。生命科学对人类的价值和意义是如此重要,它将会给人类带来福祉,给人类的终极归宿指明终极方向。这就是生命科学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我们可以预见它辉煌而光明的未来!

全文完

潘麟导师:生命科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