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经波澜》第一部(九)

 昵称38882097 2017-03-07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照例是游西胶山(堰桥)的节场。少年时随大人游西胶山,总在堰桥地方的戴岐村姨婆(奶奶的养妹)家作客。

        记不得是哪一年,有一次,在姨婆家里呆着无聊,小孩子一个人出去游荡。信步来到村后,只见一条宽阔的笔直河流,河上横跨着一座好多级台阶的大石桥,年代久远,古朴雄伟,上面石刻着“马镇桥”。 拾级而上跨过桥头,就是一个很大的村庄集镇,知道已到了远近闻名的江阴马镇地盘。走着走着,就看见正对着界河一虚掩的荒凉大宅门头,探头朝里一望,黑咕噜咚的不敢跨进,不知是哪一名门大户?

        光阴如梭,一晃已过五十年。一打听老桥还在,某年春节时的一天下午,就忙不迭特地去进行踏访。一路导航到戴岐,村庄田地早已不存,新建的厂房、新辟的马路鳞次栉比,不失一番富庶迹象。穿过锡澄高速涵洞,手机定位已是戴岐。马路上空无一人一车。行至十字路口,不敢向前,见往北有一不算宽畅的新路。停车驻足环顾四周,左边不远处小河边有一搭建的小屋,一农人在忙碌。栅门紧锁,看到来人,关在门口笼中的护院大狼狗狂吠不已。隔着栅栏远远的打招呼问讯,农人朝北一指,说“过去就是,老的马镇石桥就在新桥旁边”。登车一踩油门行驶,窗外两边的农舍、碧翠的菜地随处可见,心里纳闷戴岐地方早已拆除,怎么还有这农村景象。下车一问才知早已进入马镇地界。赶快回头缓缓行驶,两眼直盯道路两旁,终于见到梦萦久违座落在新桥西边的古马镇大桥。

        还是儿时走过的土路,跨过的石桥。石拱桥位于马镇古村,明景泰丙子年(1450~1456年)江阴解元徐泰建造,但在桥北驿站墙壁下坎有石碑一块,上面记载着此桥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系冠带义民徐景南(徐霞客第十世祖)和同室孔氏出资建造。拱桥全长32.5米,高5.5米,桥顶宽3.1米,桥堍宽5.3米,桥北坡有23阶石级,南坡19级石阶。界河河面开阔,水面有五、六十米宽。古桥民国年间重修,上面石刻“重建马镇桥”字样清晰可辨,北岸竖立着“江阴市文物保护单位,马镇大桥,时代:明代”石牌。我的视线一下子被环形桥洞两面的石刻楹联吸引住了,站在岸边远眺,少许字迹难以辨认。回来后经友人查证,西联是“蟹爪浪汹银,万斛水流巡北渚;虹腰波映玉,一举山势接西胶”,东联是“砥柱锁鲸波,百须绿将芦荡远;咽喉呼鸭浪,一泓碧傍竹村流”。这两副楹联,描绘出马镇桥所有的位置,水流、鸭行激起的波浪,远处西胶山势,近处桥影,河边螃蟹,河塘芦苇,村边碧竹揉合在其中,形成一幅美丽的乡村图画。马镇自古以来就是江阴与邻邑间的重要水陆通道。古时老马镇是官府重要交通驿站,从无锡经长安从陆路去悟空、青阳的人必经马镇,现存于马镇桥北堍的一幢三间的房子便是当时的驿站,亦称邮铺,往来邮差过驿站在此换马交邮。马镇古村往前不远,过沈塘河胜水桥,就到了南旸岐徐霞客故居。

        桥上来回走着走着,儿时的情景又生生浮现。古色古香的大石拱桥如同彩虹横跨碧波鳞鳞的宽阔界河,河面平静如镜,少有舟行,界河两岸静静的农舍、粮田、菜圃、鱼塘,古时的驿站邮亭,河岸边风吹摇曳的柳丝、蒿草,形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只是如今这美丽的界河似已断流,只留河面上浮着的一小片一小片耷拉着的水葫芦,似在无奈的诉说着哀怨……,河西边不远处筑了一竹片土埧,若是为挖淤泥疏浚河道那倒是一好事;若是要就此堵塞河道使其成死河,那就是作孽了。但愿别让这水乡江南的绝美画卷空留在梦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