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扬州】(五)史公祠

 Winfred吴 2017-03-07
    史公祠,即史可法墓祠,在扬州城区的梅花岭,附近不远就是天宁寺。史可法是晚明崇祯年间的进士,南明时任兵部尚书,清军入关时督师扬州,城破殉难。桐城派散文大家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讲的就是左光斗、史可法师生之间的陈梦旧影。
    夏完淳说:“史道邻清操有余而才变不足”,“用兵将略非道邻所长”;郑廉说史可法“为人廉谨无大略,特治世之良臣,遇变则信国、叠山俦耳。其于驾驭笼络,应机济变,非其所长”。顾诚的《南明史》批评:作为政治家,他在策立新君上犯了致命的错误,导致武将窃取“定策”之功,大权旁落;作为军事家,他以堂堂督师阁部的身分经营江北将近一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一筹莫展,毫无作为。直到清军主力南下,他所节制的将领绝大多数倒戈投降,变成清朝征服南明的劲旅,史可法驭将无能由此可见。即以扬州战役而言,史可法也没有组织有效的抵抗。某些史籍说他坚守扬州达十天之久,给清军重大杀伤,也不符合事实。史可法自己在四月二十一日写的遗书中说:清军于十八日进抵城下,“至今尚未攻打,然人心已去,收拾不来”。多铎下令攻城以前,史可法即已“自觉愦愦”,把军务交幕僚处理。二十四日清军开始攻城,不到一天扬州即告失守。史可法作为南明江淮重兵的统帅,其见识和才具实在平凡得很。比起江阴县区区典史阎应元、陈明遇率领城中百姓奋勇抗清八十三天,相去何止千丈。
    部份专家认为史可法在军事上“昏聩无能,误国误民”,“渡河复山东,不听;劝之西征复河南,又不听;劝之稍留徐州为河北望,又不听”,“一以退保扬州为上策”,还妄想“联虏灭寇”,清军兵分三路,挥师南下时,史可法竟朝令夕改,可谓进退失据、战守皆废。经营一年有余的扬州城,清军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占领了扬州城。史可法至多可算一个“忠贞之士”、“民族英烈”。舍生取义成了史可法人生的最高选择,也掩盖了他诸多的错误,让他成为和岳飞、文天祥等人同等恭赞的英雄。中国自古崇尚节操,在江河日下、气数已尽的王朝中,有时气节救不了江山,只能成全了个人。但唯有气节,千秋享庙,亘古未变。
   

     
院内林木蔚秀,无游人之扰,尽显清逸。大堂前张尔荩撰的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多有凄怅无奈之感。堂后即为史可法的衣冠墓,史公死后的第2年,奈于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状况,其义子史德威葬史可法生前衣冠,成以念悼故人之地。  


















    乾隆曾议过明朝殉节的诸臣,袁崇焕、张苍水、史可法、刘宗周、黄道周等人,认为应给予谥典,用以崇奖忠贞。乾隆41年(1776年)追谥史可法为“忠正”,评价是:至若史可法之支撑残局,力矢孤忠,终蹈一死以殉,足称一代完人。而将大清统战成功的功臣洪承畴、钱谦益等列为贰臣,其价值取向和政治用心,尽显无遗。志节凛然,义烈可嘉,这也是所有英雄受用的标准。



我的相关日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