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现和探索的快乐-由老公寓引发的思考

 静雅轩345 2017-03-07

以前可能因为职业的原因,我看的老房子都是整幢产权的新式里弄和花园洋房,那个时候对于佣金、金钱的渴望大过喜欢老房子本身;再后来,无意中朋友的一句话,他说老公寓里也有很多好东西,有时对于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我还是从善如流的,从那时开始我开始不仅仅看产权的,还看使用权的;不仅仅看整幢的,还看单层单间的;不仅仅看新里洋房,还看石库门和老公寓;至今回想起来,很感恩朋友的建议和自己的知返,以前的我坐井观天,自扩大范围之后,无疑对于我个人而言,看见了一个更加精彩让我为之神往的世界......


(感谢公众号的朋友带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克莱门公寓)


以前我只喜欢新里洋房,因为有天有地,花园和露台是我,我想也是很多人向往的;而老公寓往往没有,曾经的固执己见让我错过了更早介入老公寓的机会,不过往者已矣,来者犹可追,一切还不晚,如果有时间有缘分,加倍珍惜当下和未来的时间和机会就好。



去年到现在我除了看了很多新里洋房石库门外,还因为各种机缘巧合看了很多老公寓,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老公寓中的精品:河滨大楼、西园公寓、常德公寓、派拉蒙公寓、华业公寓、联华公寓、蓝宝石公寓、瑞华公寓、枕流公寓、重庆大楼、永业大楼、淮海大楼、阿麦伦公寓、金司林公寓、西湖公寓、集雅公寓、潘兴公寓、贝当公寓、自由公寓、卫乐公寓、良友公寓、修道院公寓、开普敦公寓、国富门公寓、密丹公寓、永嘉新村、陕南邨、黑石公寓等,越看到最后,越是疯狂的爱好上了看老公寓,一如以前对Artdeco一知半解现在疯狂喜欢、经常有意无意搜集Artdeco的各种细节一般。



一个公众号认识、同时也是一处老公寓房东的朋友,在看他的房子时他说,新里没有气质,老公寓是有气质的,说实话,那一刻,我并不完全认同也并不理解他说的话,然而到现在,在看了很多老公寓之后,我越来越认同他说的关于老公寓是有气质的这句话,我想我也许有点开始理解他整句话的意思。


昨天我们微信聊天,他又说了一句话;带电梯、带多个卫生间、以大户型为主的公寓,我觉得就是高级,当年肯定也是更上层的人入住。关于他精确点出的这几个关键指标,我觉得简直不能认同更多。


从04年12月13号实习时至今,也许是从业经历的关系,我对于房产的一些细微变化更加敏感,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很多情况在变,然而很多时候又似乎才回到了当初的原点,很多年前,地处的镇宁路华山路在上海是和新天地、陆家嘴、古北、碧云并称的豪宅区,现在遍地豪宅,很多地方大户型,一梯一户,三梯两户,保姆专用电梯,而这现在宣扬的一切曾经无数年前安福路的金苑和亦园就已经有了,但是彼时很多的购买需求和购买能力完全匹配不了这样的大户型,前年看一套过亿的云间绿大地,房东曾经就有亦园,事实上,以前遇到的很多客户和房东或买过、或租过亦园,而亦园只有253、291、333三个面积段,都是至少三个卫生间、至少三梯两户带保姆间、朝南的三号楼永远比朝东的一号楼卖出来的少,卖出来的贵,被市场消化的更快。然而不管是以前看新里洋房还是现在看老公寓,再和现在的别墅公寓对比,现在有的一切,追求的一切曾经早已流行过,存在过;甚至更多时候,现在太多太多的细节和标准都远远、远远不如从前,也许老公寓的电梯往往很小、但是八十年前甚至一百年前有电梯的公寓,是怎样的摩登;曾经照片里一览众山小的麦琪公寓一层一户又是怎样的时尚;这两年上海过三千万的豪宅古北壹号和云锦东方算是相对的良心之作,然而当你看了更多的老公寓,会发现现在豪宅值得称道或赖以做卖点的一些细节只不过是曾经老公寓细节中的皮毛而已。


事物永远是辩证的,虽然有时人们喜欢喜新厌旧,但是有时又感觉新不如旧,喜欢老上海、喜欢老房子、喜欢老公寓,不是简单的沉浸的往昔美好的追忆上,每个时代都有好有坏;喜欢的、向往的、留恋的也许只是现今缺失的部分。




《上海公寓建筑图集》记载的老公寓有三十个,薛顺生和娄承浩先生编著的《老上海经典公寓》详细介绍的有五十六个,后面附录的上海老公寓名单有127个,这其中大家又看过多少个呢?有些我们看见了外观,有些我们进入公寓内部,有些甚至看见了室内格局;然而就像现在的小区一样,每幢老公寓都有属于自己的楼王位置和楼王户型,即使进入看了一两套,也称不上看过谈不上了解这幢老公寓,但是就是因为没看过、不了解,才带来了更多发现和探索的快乐。


有时也有认识的朋友、客户拜托我帮忙找一些老公寓,有时公众号上结识的客户也会让我留心一些老房子。去年年初,就有一个很好的客户,要我帮她找一套老公寓,我很少主动去推销,对于很多客户,我往往都是说假如看着合适的,会和他(她)们说。我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有时候没有帮这么好的客户找到合适的房子,内心很遗憾)


去年看了一处老公寓,书上没有记载,朋友说是弥陀公寓(也有叫美杜公寓或者密勒陀公寓的),这个老公寓位于武康路,地段很好,在看了房子之后,更是喜欢,简洁明快的装修,关键还有一个堪称点睛之笔的巨型天窗,虽然也有不足,但我个人觉得是个绝赞的房子,有时候我做销售过于理想化,总是希望把自己喜欢的房子卖给喜欢的客户,不过这种事比买到合适的老房子更加需要缘分,虽然很难,但是每次达成了这样圆满的结果之后,我都为之开心不已,那份快乐是大于至少是等于佣金带来的快乐。然而很遗憾,客户看了有点喜欢,但是不够心动到做决定,很快这套老公寓成交了。人生中总是快乐和遗憾交织着,追求下一次成交的快乐,发现的快乐就好。







今年又是朋友推荐了一套广元路的老公寓给我,可惜我自己目前有两个工作室了,于是挂完电话,给也算是因公众号间接结识的朋友发个消息,她第二天一早去看了,立即租了,机会永远只属于有准备、果断、把握机会的人。


另一方面,5000块,广元路,120平的大三房老公寓,也说明市场上一直有性价比高的房子,只不过信息不对称而已,很庆幸,这套房子归属了一个懂它价值的人。


后来这位租下来的朋友发了好多细节给我看,激动的我第二天清早就跑去看了,清晨的老公寓静悄悄,恍若老电影里的场景,这处老公寓书上也没有记载,但无疑是装饰艺术的风格。当我走进南面荒废的花园时,内心充盈激荡着一种每次看到好房子或者秘境时常有的情绪,我不知道其他朋友有没有这种感觉,那种感觉内心似乎在呐喊、在感叹,在激动,上海实在是太美了,美得超出了你的想象,你不了解上海的美,只是因为你不关注、不了解、不发现、不喜欢罢了......











因为看了一些老公寓,所以也看到了很多漂亮的细节,其中很多老公寓的楼梯让我惊艳不已,从楼梯造型别致来看,总是少不了说到密丹公寓、良友公寓、贝当公寓,贝当公寓流线的造型充满了无尽的美感,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美。


永业大楼的楼梯


良友公寓的楼梯


密丹公寓的楼梯


最近很多次,整天整天看了很多好房子,让我倍感兴奋和充实,就在前天,在接连看了湖南路洋房、卫乐园、泰安路洋房之后,最后走去武康路买面包的路上,偶遇了一幢老公寓,虽然那天最后没有排队人太多,没有买到面包,不过偶然的发现至今想来依然让我觉得幸福不已。











有没有觉的这里像极了贝当公寓的楼梯?发现是快乐的,无意中的发现更快乐,而把快乐分享和传递出去,将会收到加倍的快乐。第一时间把照片发在了朋友圈,也发了原图给那位我很佩服喜欢老公寓的朋友,他的头像就是贝当公寓的楼梯,我想他会喜欢。结果没有想到他回复他知道的,因为恰恰就在我发的前一天,他在一个涉外租赁的中介那里看到过里面的楼梯照片,有时世界就是这么无巧不成书,虽然没有给到他惊喜,不过从他那里我反而知晓了这幢老公寓的名字。原来这里就是我以前只闻其名,没有亲见的白俄罗斯公寓。


朋友说这里应该叫伊丽莎白贝当公寓,我明白他说的什么意思,我也戏言这里是伊丽莎白的外在和贝当的内在。





贝当公寓的楼梯




伊丽莎白老公寓的外观




白俄罗斯公寓的外观


戏言归戏言,回去试图找寻一下这幢老公寓的资料,可惜网上基本搜索不到。

《老上海经典公寓》附录第78个,倒是有这幢老公寓的地址和名字,以前叫迪瑞公寓,现在叫20公寓。


现在百度迪瑞公寓依然一无所获。但是我胡乱的猜想,这幢老公寓进门和楼梯和贝当公寓极其的相似,会不会也是贝当公寓和西湖公寓(曾经深绿色外观的贝当公寓和西湖公寓极其相似,连立面上白色的Artdeco图案都极其神似)的设计师亚历山大亚龙设计的呢?之前也是公众号结识的这位朋友发给我关于柯炜文先生他们的shanghai artdeco网站上亚历山大亚龙的介绍。





网上和书上关于西湖公寓、贝当公寓的设计师少有记载,也无法甄别。但是关于南昌大楼,书上和网上都有记载是俄国设计师列文。陕南邨的优秀历史铭牌上也写的是设计师列文。而陕南邨和克莱门公寓外形和砖饰极其神似,也是经常让人傻傻分不清楚。陕南邨和克莱门据说也是系出同门。



亚历山大亚龙无从查起,是否也是南昌大楼的设计师也无从查起,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他和列文一样都是俄国人。再回到老公寓本身,有时上海老公寓除了正式的名字以外,往往住的居民或附近的人会起个俗称的名字,而闻名的霞飞路,以前也有很多白俄开的各种商店,白俄罗斯公寓会不会是根据设计师的名字或者居住在里面的人很多是白俄而得名的,仅仅是猜测,真正的答案目前还不得而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