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放学, 你早接还是晚接, 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

 孤云山民 2017-03-07

国外学者曾经有一项调查,他们发现:

一个班里那些经常被最早接走的那些孩子,自信程度往往比其他孩子高,但如果固定被第一个接走的,往往虚荣心较强;

相比之下,那些最后被接走的孩子,尤其是那些经常被最后接走的孩子,他们往往较内向,甚至有些自卑。


如果家长总是第一个来接的,突然有一天家长不能第一个来接,孩子可能会失望甚至抱怨家长为什么没有第一个来,因为家长的一贯早来已经成为孩子炫耀的资本。

如果家长总是最后一个来接的,孩子可能会有被遗弃的感受由此带来的孤独感和无助感会影响孩子I的一生。


所以说,不管是早接还是晚接,都要把握一个“度”。不要总是第一个,也不要经常落在最后。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孩子主动要求“第一个”接怎么办?

如果孩子要求第一个到班级来接,需问清楚原因,不能一味满足。每天接孩子的时间,可以有时早有时迟,只要避免总是最后接孩子就好了。


突然有事,接孩子“迟到”了怎么办?

偶尔晚点来接孩子,最好提前告诉孩子,不要“言而无信”。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比较忙,让孩子明白不是自己不爱他。


总是老人接送,对孩子有影响么?

如果家里总是爷爷奶奶接孩子,建议父母每周可以腾出一天亲自接孩子,这样地举动对孩子来说就是关注,就是爱,毕竟父母和爷爷奶奶还是有所不同的。


只能最晚接孩子怎么办?

如果家里确实没办法,注定是最晚一个接孩子,那么就要对孩子多下一番心思了。


比如:回家路上与孩子聊聊天,不要问大而广的问题:“今天学的怎么样?”,而要从小事入手:“今天午饭什么菜最好吃?”慢慢引导孩子主动与你沟通。


接孩子回家的路上你问孩子的第一句话会将决定他们的一生:


请试试这类正面的问话:

今天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你今天开不开心?

你跟小朋友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

你的好朋友是谁?他有哪些优点?

给妈妈讲一个你今天觉得特别好玩的事儿!


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乐观向前;不愉快是生活的一部分,接受了生活的不完美,关注我们值得关注的事情,我们才能快乐。孩子头脑中总是带着对上学的美好,孩子自然喜爱上学。


拒绝负面的问话:

今天哭了吗?

有没有吃饱?

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

老师凶不凶?批评你了吗?

老师有忘记带你上厕所吗?


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信息:上学总是很不愉快!引导孩子瞬间联想,在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能吃饱睡好,也没人跟我抢玩具,爸妈也总能第一时间回应我的需求。这里不好,我上学不快乐。


会让孩子对老师产生偏见的问话:

总是搞得脏兮兮,这老师真是!

尿湿了也没换,上班当睡觉呢!

怎么脸划破了?老师真不尽责!

磕破嘴巴了,老师怎么看的孩子!


父母递给孩子的信息:老师不尽责,我受伤或遇到不愉快是老师或别人的责任。让孩子学会了抱怨,渐渐地,你可能会发现孩子会跟你抱怨说,铅笔丢了是某某同学搞鬼,今天没喝水是因为老师总是玩手机等。无论对老师有万般意见,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和批评老师。


除此之外,放学接孩子的细节也很重要


不要带着玩具、零食、饮料等接孩子放学,更不要一把接过孩子的小书包。因为老师千方百计在幼儿园让孩子变小大人,一出校门就变回了“小宝宝”,老师的苦心功亏一篑。看到孩子不要忘记来个拥抱,拥抱不仅会让孩子忘记了所有不愉快,还能让孩子知道,虽然跟妈妈分开了一天,但是妈妈还是很爱我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