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越千年的美:女神节,一起来看历代女诗人的经典名篇

 生命如花520 2017-03-07
诗词世界,中国最大的诗意平台!
欢迎关注,微信号:shicishijie




冰心老人说:“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在几千年中国文学史上,历代著名女诗人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早在两千六百多年前,比屈原还早300年,春秋时期的卫国出现了一位了不起的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她不仅是中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爱国女诗人。


在祖国危难之际,她敢于远赴国难,并写下著名的《载驰》诗。开头写道: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

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而不臧,我思不远。


这首诗洋溢着热烈的爱国思想,有极强的思想性、艺术性。通过全诗,许穆夫人的爱国之情,敢爱敢恨的艺术个性也呼之欲出。她是一个有担当、有使命感、责任感的女子。这样一位杰出的女诗人形象,是一个民族的骄傲。



历史的车轮辗到了西汉,卓文君走来了。她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勇于坚守爱情的忠贞。当听说丈夫司马相如喜新厌旧,想要纳妾时,她写下《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这样诚挚的誓愿,依然感动着两千年后的我们。“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这样掷地有声的斥责、呼喊,又让我们无比感佩。


汉成帝时期,貌美多才的班婕妤遭到赵飞燕的打击、诬陷,受到成帝冷落,借秋扇自伤,写下著名的《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班婕妤的兰心蕙质与凄惨遭遇,引起了后代无数读书人的钦佩与同情。纳兰性德在《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开头写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借班婕妤的典故发出了深沉的喟叹。



两汉四百年的统一,最终结束。历史走向了大纷乱的时代,却出现了一位超一流的女诗人——蔡文姬。她写下了不朽名篇《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她在《悲愤诗》中写自己与儿子分别时的情景,真是震撼人心,催人泪下: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而她在《胡笳十八拍》中更是发出了呼天抢地的呐喊: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

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

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

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


这种句子简直就像人在极端痛苦无助中喷薄而出的情感,有一种磅礴的气势,强悍的生命力。蔡文姬当之无愧是我国古代最出色的诗人。




结束了长期的南北分裂,隋唐又走向了大一统。初唐的上官婉儿在诗坛崭露头角。她以自己杰出的才华赢得了女皇武则天的青睐,也征服了无数文人。她的《彩书怨》至今仍脍炙人口: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这首诗写出了闺中女子的孤寂及痴情,语言不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情景交融得很好,显得清丽委婉,颇有余味。


中唐的李季兰才华横溢,最有名的是那首《相思怨》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比喻巧妙,语言也优美。相思一词,反复出现,颇有跌宕往复之妙,读起来极为朗朗上口。而《寄校书七兄 》更为精彩:


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余。

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

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


这样的诗,可以算得上唐诗五律中的上乘。作者就那么自然而然地去写,一点一点地入笔、刻画,渐入佳境,但又风韵悠然,情景的交融,浑融曼妙,韵味无穷,越品越觉得有含蕴,有厚度



稍后的薛涛更是家喻户晓,是一个很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她制作的“薛涛笺”名满天下。薛涛的诗,现在流传的有九十多首,最有名、我觉得也最精彩的是那首《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这首《送友人》,委婉含蓄,意境开阔、高远,能以健笔写离情,笔势开阖跌宕,不断递进、曲折。以凝重的笔调出之,充满力度,涵容寥廓的感觉。


历史从初唐走到了晚唐,女诗人鱼玄机以她卓异的才华光耀诗坛。她的诗,最有名的是那首五律《赠邻女》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这两句由于写出了古代无数被压抑、被侮辱妇女的心声,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因而广为引用,成为不朽的名句。




宋代,出现了一位令中国所有女性都为之自豪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她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一位女子,把诗写得这么慷慨豪迈,富于风骨,极为难得。李清照还是少女时,她的词充满了灵秀之气,写得清新脱俗,既有巧思,又洋溢着热烈的青春气息,很是惹人喜爱。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婚后,与丈夫多有离别,则写道: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此词曼妙多姿,很是耐人寻味、咀嚼,是《漱玉词》中的上品。南渡后,饱经国破家亡之痛,则写道: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沉浑悲凉,读之令人黯然泪下。李清照,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的历史,不管出现过多少英雄人物,我们的文学史,不管涌现出多少天才卓异的诗家、词家,而李清照的形象始终能够岿然屹立,任何人都不能取代。她的光辉,任是谁也不能掩住。



南宋时期,有一位朱淑真。以其大胆的姿态,倔强的语气,书写个人对自由爱情的渴望及追寻,对不公平命运的不满及控诉,这种在沉重的社会阴霾下,不甘于安排,不甘于摧折的可贵精神,非常值得今人钦佩。她有一首著名的《谒金门·春半》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断肠芳草远”,这平平淡淡的五个字,若不联系到作者的生平,体会着作者的深衷,又怎能知晓每一个字背后的沉重呢?朱淑真的诗集、词集,命名《断肠集》,她的断肠心事,也许只有跟她有相同命运悲剧的女子,才能深切体会。




提到明代女诗人,柳如是是一位极具个性、才华的女子。她本名杨爱,后来因为读到辛弃疾《贺新郎》有两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就改名如是。她的诗词功力,在当时的女子中,算是翘楚。她的人格气质,却压过钱谦益一头,闪耀着异样的光彩,是一位极具魅力的女性。


金明池·咏寒柳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柳如是借寒柳自寓身世之感,既极为精准地捕捉到寒柳的特点,又深刻地表现了个人的身世之慨,故而推为绝佳之作。



在清代词坛,有一个说法:“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太清春,是指清代著名女词人顾太清。因为顾太清,本名春,字梅仙。她有一首《十六字令》


听,黄鹤楼中三两声。仙人去,天地有馀青。


吹笛之人走了,而听者还沉浸在袅袅的余音里,让人陶醉。她的《浪淘沙·登香山望昆明湖》说:


碧瓦指离宫,楼阁玲珑,遥看草色有无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烟柳空蒙。  

湖水自流东,桥影垂虹,三山秀气为谁钟?武帝旌旗都不见,郁郁蟠龙。


全词神完气足,笔势雄健,有超旷之致,又有郁勃之气,竟然有点东坡、稼轩的风格。



可奈年光似水声,到了清末,出现了一位女诗人,她的人格魅力压过无数须眉男子,具有远大抱负,性格刚毅,才识极高,最后能舍身取义,这的确是中国女子最崇高的骄傲。她是秋瑾。


她写过一首七绝《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前两句写买刀、饮酒之事,可以见出作者仗义疏财的豪爽性格;后两句抒发报国热情,一点也不衰飒,可以见出她矢志不渝的革命热情。


在国家危难之际,她发出这样的誓言:“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在重男轻女的旧时代,她不甘于埋没,写道:“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以龙泉宝剑为喻,比喻女英雄的报国雄心,英姿凛凛,令人感奋。



↓↓↓诗词学院招生启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