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仓盖镇各个村的来历及命名历史(图文版)恒信电脑店原创

 二亩三分自留地 2017-03-07

大仓盖镇各个村的来历及命名历史(图文版)恒信电脑店原创

大仓盖村位于宣化北12公里,张家口市20公里的交界处,属于宣化区大仓盖镇,是镇政府所在地,全村828户,2777人(截止到2011年),总面积2.5平方公里。
小仓盖村位于张家口市高新区与宣化区交界段,西邻高新区姚家庄镇南庄村,东与大仓盖村相连;全村现在住户562户,村民1910人(截止到2011年)。
大、小仓盖处于榆林盆地偏中位置,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村北为栗钙土,村南为黑色盐碱地,早年曾是鱼米之乡,现在由于地下水位降低,已经干涸,现在以种植夏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
明朝永乐初年大、小仓盖是京畿西北屯粮之地,分十多座粮仓,从远处即能看到很大的粮仓顶盖,故得名, 又因当时分东为大,西为小,屯粮多的为大仓盖,少的为小仓盖。
先前大仓盖筑有堡墙,并筑有大、小堡门,堡内建有庙宇多座,后都不复存在,现残存堡墙的一点遗迹,随着岁月的流逝也即将消失。
大仓盖村北70年代建有一座扬水站,用于灌溉农田,现在已经废弃不用,成为一处历史的见证,村南的石筑水利设施早已经坍塌,仅存残迹。

70年代“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时大仓盖村内挖有多条地道,并建有一座备战仓库,现在都已经废弃,仓库原址现在被民房取代。
1948年12月平津战役解放榆林飞机场时,解放军牺牲80多人,后忠骨葬于小仓盖,每年清明节都去祭扫。
刚解放时的1950年大、小仓盖属于榆林区,划归为张家口四区(即茶坊区,今高新区) ,1965年大、小仓盖交还宣化县,和其他几个村成立了梅家营公社,1984年改梅家营乡,1996年与双庙乡合并改大仓盖乡,后撤乡建镇至今,2016年年初宣化区县合并,现在归宣化区管理。

张家园村位于宣化北门外,全村住户218户,村民723人(截止2011年),清顺治八年有小仓盖村张姓在此种菜,故名为张家园。

定兴堡村位于宣化北门外,全村共有农户508户,总人口 1272人(截止2011年),原属双庙乡,后双庙乡和梅家营乡合并为大仓盖乡,现属于大仓盖镇辖区。据说明朝中叶有一姓谷的逃荒讨饭至此,见此地土质肥沃,定居一定能兴旺,故取名定兴村,后人口日多,起土为堡,故得名为定兴堡,后来谷姓的一支搬到了大仓盖村,这也就是大仓盖谷姓的来历。

保府庄村位于宣化北门外10公里处,处于大仓盖镇最南端,村西南1公里处草帽山东有石豁子隘口,在民国初年以前为张家口至宣化城的捷径要地。全村共有常住人口306户942人(截止2011年)。明正德年间,朱、武两姓从保定府来此定居,因村南有山,名凤凰山,神话中有“龙眼视珠,凤眼视宝”之句,故建村时取名宝家庄,后谐音为保家庄。1982年宣化县地名普查时因与其他村重名,改为保府庄。

双庙村位于宣化区8公里处,全村共有551户,1403人(截止2011年),原属双庙乡驻地,后属大仓盖镇。相传一千多年前,村北有三官庙(即天官、地官、水官),但仍未风调雨顺,人们为此以恶压善在此庙后又盖一座太岁庙,后俗传为双庙村。以前在大仓盖村通往双庙村的路上有座石桥,石桥两边是两个石狮子,石桥面板为几块巨大的古代墓葬石碑,上面刻有碑文,(小时候还专门看过,具体碑文现在不记得了)后来由于修了水泥路现在不见所踪,真是可惜!

大辛庄村位于大仓盖镇政府驻地大仓盖村东北方向2.5公里处,户籍人口551户,1403人(截止2011年)。五百多年前(明朝),有哥俩带家属从山西逃荒到此种地,原名大新庄,后简称为大辛庄,现大辛庄村东一户人家完整保存了一处古代雕花的门楼,制作精美,保存完整,实属不易。

李指挥庄村位于宣化区北门外,距宣化区约9.5公里,东有大山,全村共有175户,576人(截止2011年)。据说五百多年前(明朝中叶),此村李姓为都指挥使之职,因受流寇袭击,战死在村内,人们为了纪念他,改村名为李指挥庄。

梅家营村位于张宣二地中间,张小线公路横穿全村。全村共有491户,2039人(截止2011年),原属梅家营乡驻地,现属大仓盖镇。明宣德四年(1429年)有梅姓从山西来此定居,故得名梅家营。

河家堰村位于张小线、河小线公路必经之处,距镇政府五公里,全村现在住户182户,村民598人(截止2011年)。村北有从人头山下来的干沙河一条,人们原来住在沙河西,后被冲毁,搬到河东,起石为堰护村,原名河堰,明嘉庆年后称何家堰,后来何姓迁走,改为河家堰。

殷家庄村位于大仓盖镇北5公里处,共 486户,1419人(截止2011年),村北有小水库一座。有神话传说:村北小山常转动,明初有一人把住,后来人称巴家庄,后殷姓人多,便改为殷家庄,明初开国大将徐达北击元朝残兵曾驻扎于此,修筑土堡,现在土堡仅存遗迹。

王家楼村位于大仓盖镇政府西北5公里处,全村共有148户,406人(截止2011年),总面积4.2平方公里。明万历末年(约为1619年)有王姓一家来此开荒种地,因无房,就在沟帮挖土窑居住,故名王家窑。1982年宣化县地名普查时,因与县内其它村重名,改为王家楼。

羊房堡村位于大仓盖镇最北部,距宣化25公里,全村共有128户,总人口245人(截止2011年)。相传辽代有将领欧阳芳曾驻守此堡,故演变为现名。明成化元年扩建,万历十三年包砖,门一,周二里十三步,往北有人行小道通崇礼县,往北山上有明长城一段,明代有兵驻守,现在堡墙仅残存遗迹。

向家营村位于张家口市以东13公里,宣化区北20公里处,北距崇礼区7公里,东与东望山乡李家夭村接壤。全村共有191户,599人(截止2011年),明万历23年(1595年),姓向的一家来此开荒种地,故名向家营。

北甘村位于宣化区北,距张家口市区仅6公里,属张家口市近郊,总面积8.3平方公里,全村常住人口 457户、1307人(截止2011年)。据说明初大将军徐达派崔、邵二头目在山下牧羊,并起土为堡,因堡内水井很深,故命名北甘庄,带有盼甘露降临之意。村西白龙山上有明代谭姓县官主持修筑的三官庙、龙王庙和观音庵,庙前有戏台,庙后白龙洞内响泉滩有水长流,文革期间庙毁无遗,泉水被堵死。

附:人头山村,曾属大仓盖镇管辖,现在属于张家口桥东区管辖,三面环山,因村北山上突出一巨大石峰,高于群山,原名鳌头山,又因此石峰似一女人头,后演变为人头山。海拔1612米,山巅有张家口电视转播台,山上有明长城一段,村西有公路通过隘口达张家口市区。

青寺村位于宣化区北部6公里处,青寺山脚下。全村74户,人口230人(截止2011年)。村后小山上有小庙,明代一户住在青寺山下开荒种地,故得名青寺。

蔡家庄村位于大仓盖镇政府东南,为大仓盖镇最东端,全村共有143户,430人(截止2011年)。明初蔡姓来此定居,故得名。

沙疙瘩洼村位于镇政府东南处,全村共有194户,584人(截止2011年)。据传说八百多年前,有一户在沙疙瘩山西侧开荒耕种,故得名。

路家坊村位于宣化北部,全村总人口340户,共1078人(截止2011年)。村东牛槽湾有一股常年流水,村北有大路,是从宣化城至张家口的大路,故很早建村时便取名为路家房。

赵家屯村位于宣化区正北方向,,全村共有常住人口191户,655人(截止2011年)。明初赵姓来此种地,打土窑居住,故得名赵家窑,1982年宣化县地名普查因与其他村重名,改为赵家屯。
至此,大仓盖镇所属辖区所有村的来历介绍完毕,多谢各位父老乡亲关注!
(本文章由大仓盖恒信电脑店原创,欢迎转载,了解家乡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