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恋母?

 思明居士 2017-03-07

在什么情况下,男孩深陷俄狄浦斯情结呢,也就是俗称的恋母情结?

就是父亲的形象是软弱的,是怯懦的,是粗暴的,是野蛮的,是丑陋的,或者父亲形象是远离的,或者是完全消失的。

在三元时期开始的时候,他的这个等腰三角形就缺一极,缺一角,这孩子即便想把情感分出一部分投入到父亲身上,也分不出去,只有紧紧跟母亲连接在一起。

关系是等腰三角形:父亲、母亲,孩子。孩子对父亲和母亲投入同样的情感,父亲和母亲也以同样的关爱对这孩子,是不是这就够了呢?还不够,父亲对母亲、母亲对父亲也必须投入同样的关爱。

讲这个问题时,经常说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角度来说,一个男人要娶一个女人,一个女人要嫁给一个男人,也必须以爱为基础。这时候,大家有一个想法,是不是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就不健康呀,是不是双亲家庭的孩子心理就一定健康?

不一定。如果父母虽然没离婚,但是老打架或感情淡漠或没有任何关系,对孩子的影响一点也不必单亲家庭小。两人关系遥远,逼着孩子重新做一个困难的选择。

假如母亲老说父亲坏坏坏,孩子又特别听母亲的话,父亲的形象就变低了,儿子跟父亲的关系就出了一些问题了。父亲关系就远了,等腰三角形变锐角三角形了,孩子有一个很遥远的父亲,有一个很近的母亲,本来应该投入到父亲的情感,他也投入到母亲了。这叫过强的母子联系。结果这孩子没有办法模仿父亲做一个男人了,这孩子以后长大了呢?

如果一个有远见的母亲,母亲足够健康的话,或母亲经过青少年心理咨询,这母亲就应该把这孩子推给他父亲。不是说推出去不管,是让孩子充分跟他父亲交往,不是说去要钱要东西,而是有机会让他跟他父亲在一起。让这个母亲把孩子推远一点,你别老缠着你妈,别老粘着你妈,推的具体方法不是往外推,其实就是少管。

告诉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儿园都会自己的是自己做,这么大了自己想。但我们实际看到的不是这样,孩子自己都想独立了,妈妈还不让,这不行那不行,使劲去控制孩子。因为这妈妈想这孩子没爸爸了,我又当爹又当娘,把这孩子全管起来。

很多教科书都是这么写的。一个成人现在30岁或40岁,如果他说他的苦恼,他的现实的冲突,他的压抑,他的人际关系上的一些困难,你稍微一找就能找到在他童年时候就有一个模式建立起来了。然后,现在的困难只不过是那个模式在这里的重复而已。我们用了两讲讲的性蕾期,就是可能建立这种重复的模式的一个关键时期。

杨凤池老师,CCTV《心理访谈》主创、策划、特邀专家主持,参与央视多个栏目:《艺术人生》、《百家讲坛》、《健康之路》、《人物新周刊》2009年年度人物,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特殊职业群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欢迎关注公众号(wechat:杨凤池心理工作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