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第一百八十七篇《鸿雁》

 古风泊客 2020-10-24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赏析一]~~[赏析五

【古风泊客一席谈】

  吉日


    [经·小雅·鸿雁之什]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作品介绍]

小雅·鸿雁》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诗作。全诗分三章,每章六句,首章写出行野外,次章写工地筑墙,末章表述哀怨,通篇以鸿雁于飞起兴或自比,渲染了一种悲鸣低徊的气氛。比兴结合与重章叠唱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艺术表现力。


[注释]

⑴鸿雁:水鸟名,即大雁;或谓大者叫鸿,小者叫雁。

⑵于:语助词。

⑶肃肃:鸟飞时扇动翅膀的声音。

⑷之子:那人,指服劳役的人。征:远行。

⑸劬(qú)劳:勤劳辛苦。

⑹爰(yuán):语助词。矜(jīn)人:穷苦的人。

⑺鳏(guān):老而无妻者。寡:老而无夫者。

⑻集:停。中泽:即泽中。

⑼于垣:筑墙。

⑽堵:长、高各一丈的墙叫一堵。作:筑起。

⑾究:终。宅:居住。

⑿嗷(áo)嗷:鸿雁的哀鸣声。

⒀哲人:通情达理的人。

⒁宣骄:骄奢。


[译文]

鸿雁翩翩空中飞,扇动双翅嗖嗖响。那人离家出远门,野外奔波苦尽尝。可怜都是穷苦人,鳏寡孤独心悲伤。

鸿雁翩翩空中飞,聚在沼泽的中央。那人筑墙服苦役,先后筑起百堵墙。虽然辛苦又劳累,不知安身在何方。

鸿雁翩翩空中飞,阵阵哀鸣声嗷嗷。惟有那些明白人,知我作歌唱辛劳。惟有那些糊涂虫,说我闲暇发牢骚。

赏析

《小雅·鸿雁》一诗的背景及主题,历来看法不一。有认为是赞美周宣王的,如《毛诗序》云:“美宣王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有认为是流民自叙悲苦的,如朱熹诗集传》云:“流民以鸿雁哀鸣自比而作此歌也。”有认为是写周王派遣使者到各处救济流民的,如方玉润诗经原始》云:“使者承命安集流民”,“费尽辛苦,民不能知,颇有烦言,感而作此。”此诗当作于周厉王或周宣王时期。

这是一首“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诗作,具有国风民歌的特点。全诗三章,每章均以“鸿雁”起兴,并借以自喻。首章写流民被迫到野外去服劳役,连鳏寡之人也不能幸免,反映了受害者的广泛,揭露了统治者的残酷无情。振翅高飞的大雁勾起了流民颠沛流离无处安身的感叹,感叹中包含着对繁重徭役的深深哀怨。次章承接上章,具体描写流民服劳役筑墙的情景。鸿雁聚集泽中,象征着流民在工地上集体劳作,协同筑起很多堵高墙,然而自己却无安身之地。“虽则劬劳,其究安宅”的发问,道出了流民心中的不平和愤慨。末章写流民悲哀作歌,诉说悲惨的命运,反而遭到那些贵族富人的嘲弄和讥笑。大雁一声声的哀叫引起了流民凄苦的共鸣,他们就情不自禁地唱出了这首歌,表达了心中的怨愤。

这首诗感情深沉,语言质朴,韵调谐畅,虽是一首抒情诗,但又兼有叙事、议论的成份。然而此诗最大的特点是比兴手法的运用,每章开头都以鸿雁起兴,不仅可以引起丰富的联想,而且兼有比义。鸿雁是一种候鸟,秋来南去,春来北迁,这与流民被迫在野外服劳役,四方奔走,居无定处的境况十分相似。鸿雁长途旅行中的鸣叫,声音凄厉,听起来十分悲苦,使人触景生情,平添愁绪。所以以之起兴,是再贴切不过的了。全诗三章根据所述内容的不同,或是兴而比,或是比而兴。一章以鸿雁振羽高飞兴流民远行的劬劳,二章以鸿雁集于泽中,兴流民聚集一处筑墙。这两章都是兴中有比,具有象征意味。第三章以鸿雁哀鸣自比而作此歌,是比中含兴。比兴意蕴的交融渗透,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艺术表现力。由于此诗贴切的喻意,以后“哀鸿”“鸿雁”即成了苦难流民的代名词。

另外,此诗每章所写的具体内容虽各不相同,但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首章写出行野外,次章写工地筑墙,末章表述哀怨,内容逐层展开,主题得到了升华。再加上“鸿雁”“劬劳”等词在诗中反覆出现,形成了重章叠唱的特点,有一唱三叹的韵味。

佚名

赏析

《毛序》说:“《鸿雁》,美宣王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这是一首描写周王派遣使者救济难民的诗。

这是一首周王命使臣安抚流民的诗。从诗义看,当是使臣所作。

诗人以“鸿雁于飞”起兴,使其联想到流民流离失所、无依无靠的苦难,特别是那些鳏寡孤独者最为悲惨,诗者不顾奔波劳累,巡视工地,指挥流民筑墙盖房,使他们有了安身之所。诗句在勾勒了一位任劳任怨、勤政为民的使者形象的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动乱,老弱鳏寡难免流离之苦的惨状。“鸿雁于飞”十分形象贴切的深刻含义,既喻使臣在外到处奔波,又喻流民失所的无限哀痛,“哀鸿”已成为后世灾乱流民的代称。

但诗人的辛劳和一片苦心,却遭到了昏庸无知的统治者或同僚的无端指责,也受到了一些不知内情之民众的误解。虽然他承命安民,费尽辛苦,但仍不被世人所理解,因此愤懑而作此诗,这也可以算是一个小官吏的牢骚或怨言。

人们对世事人情的了解,大多先是从特定的视角出发,以主观先见去感知和理解事物的。富有同情心的人,能够以无私无偏的眼光,设身处在对方的地位去感知和理解,从而触景生情,遇事感怀,见到孤苦无助便会顿生恻隐之心。自私自利的人总是从一己的利益出发,以偏狭的眼光去看人识物,把普天下的人和事全放在私心的尺度下去衡量。一般的凡夫俗子,也多会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能深入内部去看个明白,见到衣冠楚楚者则肃然起敬,见到穷苦孤独者便侧目以视。在人世间,明智的人、富有同情心的人、善解人意的人不少,但趋炎附势、忙忙碌碌的人却更多,这大概是古今中外没有例外的情形,也可以算是人性中一种丑陋的永恒。

一般来说,明智的人、富有同情心的人和善解人意的人,多是小人物。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往往能抛开自我为他人着想,而自己却往往不能被他人所理解。从表面上看来,这似乎有点让人愤愤不平,其实,这是最符合人情事理了,是太正常不过的现象了。因为只有小人物才会深切懂得穷苦人的痛楚,他们的心灵早就是相印的了,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只会把眼睛往上瞅,哪里会看到社会低层的苦难,哪里会听到社会低层的呐喊?他们是从来不顾及别人、只顾自己、心狠手毒,寡廉鲜耻的人。“穷大方”和“为富不仁”就是他们的分野。

小人物只所以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在于他们具有默默无闻、吃苦耐劳、富有同情心、以及从来没有非份之想的品质。如果他们抛弃了这些品质,兴许他们就去与显赫者为伍了。生活的本来面目就是如此,富有同情心的小人物自有自己的道理,显赫人物也自有成为显赫人物的奥秘。

我们应该为富有同情心的小人物大书特书。

佚名

赏析

    

这首是乱世流浪者的哀歌。西周后期政治黑暗,即使是号称中兴的周宣王时期,也是危机四伏。当时频繁的对外战争,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造成庶民、奴隶大量逃亡,迫使他不得不“料民于太原”,即以检查户口的方式,对人民严加控制。(参见《史记·周本纪》)其后周幽王统治时期,更是外患内乱交迫,社会经济凋弊,以致造成“瘨(diān,‘害’的意思)我饥馑,民卒(尽)流亡”(《大雅·召旻》)。这首诗就是西周后期人民过着这种“流亡”生活的真实写照,反映了人民对黑暗统治的不满。       诗人以鸿雁比喻流浪者,说明自己作这首歌,等于鸿雁的哀鸣。全诗三章,首章自叹无处安生,并由此念及更苦的孤寡鳏独;次章幻想重建家室,使流浪者能安定地生活;三章说他作这首歌,是要使贤明的统治者知道这是他唱出自己心中的苦情;而昏庸的统治者却要说他桀骜不驯。

佚名


赏析

       

1【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qú)劳于野(yǔ)。爰及矜(jīn)人,哀此鳏寡(gǔ)】

《毛诗正义》:“言鸿雁避所忌,就所欲,往飞之时,肃肃其羽为声也。以兴万民去所恶,就有道,而归往之时,其心喜乐也。此万民所以有可就者,以时王遣使是子侯伯卿士,于是巡行其邦国,劳来天下之民,病苦于外野,故万民得归之。此侯伯卿士既安集万民,又称王命己曰:不但安民而已,亦当及此可怜之人,贫穷者,令周饩焉。又哀此无妻之鳏夫,偏丧之寡妇,当收敛之,使有所依附也。王命己,己当行焉。”

【鸿雁】《毛传》:“兴也。大曰鸿,小曰雁。”【肃肃】《毛传》:“羽声也。鸿雁知辟阴阳寒暑。”郑《笺》“兴者,喻民知去无道,就有道。”陆德明《经典释义》:“肃,所六反”。【之子】《毛传》:“侯伯卿士也。” 郑《笺》:“侯伯卿士,谓诸侯之伯与天子卿士也。是时民既离散,邦国有坏灭者,侯伯久不述职,王使废于存省,诸侯于是始复之,故美焉。” 【征】康熙字典彳部5画311:“《尔雅·释言》:行也。…《诗·小雅》:之子于征。”【劬劳】《毛传》:“病苦也。”陆德明《经典释义》:“劬,其俱反。注及下文同。” 【野】康熙字典里部4画1280-1281:“shù 《集韵》:田庐也。……yǔ郊外也。” 【爰】郑《笺》:“曰也。王之意,不徒使此为诸侯之事,与安集万民而已。王曰:当及此可怜之人,谓贫穷者,欲令周饩之,鳏寡则哀之,其孤独者收敛之,使有所依附。”【矜】《毛传》:“怜也。”陆德明《经典释义》:“矜,棘冰反(jīng)。”康熙字典矛部4画:“qín《说文》:矛柄。…jīn《尔雅·释诂》:矜怜,拂掩之也。又《》释言:苦也。注:可矜怜者,亦辛苦。《书·泰誓》:天矜于民。《诗·小雅》:爰及矜人。注:贫穷可怜之人也。…guān病。又同鳏。” 【寡】康熙字典宀部11画228:“音古。《诗·小雅》: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振其羽,诸侯野行于病苦,怜穷悯鳏哀寡孤。

2【鸿雁于飞,集于中泽(duó)。之子于垣(yuán),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duó)?】

《毛诗正义》:“言鸿雁性好居泽,今往飞而集于泽中,得其志也。以兴万民亦情乐处家,今还归而止于家中,亦得其欲也。万民得以安处者,其是子侯伯卿士,又于坏灭之国,征民起筑垣墙,令百堵俱起,由是得还定也。又言侯伯卿士劝已万民曰:筑作兴造,虽则今劬劳,其于久得安居,欲使不惮劳也。民喜王使之劝己,故陈辞而美之。”

【中泽】《毛传》:“泽中也。”郑《笺》:“鸿雁之性,安居泽中,今飞又集于泽中,犹民去其居而离散,今见还定安集。” 【泽澤】康熙字典水部13画601:“又䙝(xiè,dié)衣曰泽。《诗·秦风》:与子同泽。笺:袴也。…音铎duó。”【堵】《毛传》:“一丈为版,五版为堵。”郑《笺》:”侯伯卿士,又于坏灭之国,征民起屋舍,筑墙壁,百堵同时而起。言趋事也。《春秋传》曰:‘五版为堵,五堵为雉。’雉长三丈,则版六尺。”【究】《毛传》:“穷也。”郑《笺》:“此劝万民之辞。女今虽病劳,终有安居。”康熙字典宀部3画220:“zhái…又叶(音斜)徒落切。音铎duó。《诗·小雅》:其究安宅。”

——鸿雁群飞于水泊,筑墙百丈缘侯伯,辛劳终得安居所。

3【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嗷嗷】《毛传》:“未得所安集则嗷々。”郑《笺》:“此之子所未至者。”【哲人】郑《笺》:“此哲人谓知王之意及之子之事者。我,之子自我也。”【宣】《毛传》:“示也。”郑《笺》:“谓我役作,众民为骄奢。”
——哀鸿鸣雁飞怨嗷,唯有智者知我劳,唯那愚人责奢骄。

佚名


赏析

鸿雁是一种鸟,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间有蹼。吃植物的种子,也吃鱼和虫。群居在水边,飞时一般排列成行,是一种冬候鸟,也叫大雁。中国人常用动植物来寄托不同的情感,在不同时代,同一种生物所代表的情感是不同的,比如鸿雁,在先秦的诗歌中所代表的是一种苦难之情,而到了现代,鸿雁所寄托的又是一种乡愁了。

诗歌《鸿雁》是《诗经·小雅·鸿雁之什》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六句,每章开头都以鸿雁起兴,不仅可以引起丰富的联想,而且兼有比义。这首诗感情深沉,语言质朴,韵调谐畅,虽是一首抒情诗,但又兼有叙事、议论的成份。鸿雁是一种候鸟,秋来南去,春来北迁,这与流民被迫在野外服劳役,四方奔走,居无定处的境况十分相似。鸿雁长途旅行中的鸣叫,声音凄厉,听起来十分悲苦,使人触景生情,平添愁绪。由于此诗贴切的喻意,以后“鸿雁”即成了苦难流民的代名词。

佚名


《鸿雁》   [经·小雅·鸿雁之什]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译文:

“鸿雁翩翩空中飞,扇动双翅嗖嗖响。那人离家出远门,野外奔波苦尽尝。可怜都是穷苦人,鳏寡孤独心悲伤。

鸿雁翩翩空中飞,聚在沼泽的中央。那人筑墙服苦役,先后筑起百堵墙。虽然辛苦又劳累,不知安身在何方。

鸿雁翩翩空中飞,阵阵哀鸣声嗷嗷。惟有那些明白人,知我作歌唱辛劳。惟有那些糊涂虫,说我闲暇发牢骚。“

关于《鸿雁》的诗旨,历来看法不一,有较多争议:

一曰“美周宣王“说,如《毛诗序》云:“美宣王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

二曰“流民自悲“说,如朱熹诗集传》云:“流民以鸿雁哀鸣自比而作此歌也。”认为,这是乱世流浪者的哀歌。

三曰“使臣救济流民“说,如方玉润诗经原始》云:“使者承命安集流民”,“费尽辛苦,民不能知,颇有烦言,感而作此。”

泊客深读本诗,以为,《鸿雁》是一首周王命使臣安抚流民的诗。

何也?

一是“爰及矜人,哀此鳏寡。”、“虽则劬劳,其究安宅?”这样的诗文还是“美宣王”乎?据史载,即使是号称中兴的周宣王时期,也是危机四伏、阶级矛盾突出,民众居无定所。

二是泊客也不认同“流民自悲“说。还是两个老的理由:一则流民无识字,焉能创作此类雅歌?二则《诗经》所有诗文均有教化作用,不可能为反抗和指责统治阶级的宣传。

三是还有,泊客虽然读此诗,第一反应就是《鸿雁》不像《小雅》,反而类同《国风》。本诗首章“兴”、次章“兴”、三章“比”,写法和诗旨极似《国风》。但本诗毕竟归为《小雅》,非《国风》也。

四是作者应为使臣或士大夫阶级。“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有成语曰“哀鸿遍野”,意思“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还比作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如果作者是流民,则定不会“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故此,《鸿雁》是一首周王命使臣安抚流民的诗。诗文反映了流民失所的无限哀痛,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自身因救济灾民,同情灾民而遭到昏庸无知的统治者及同僚的无端指责的愤懑之情。

◆  ◆  ◆  ◆  ◆  

诗经187

心 · 养性 · 品生活

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

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

古风泊客 ┃ 也许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赏析微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