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3)西陵史上最早的地方高官宜都郡太守

 宜昌石头书屋 2017-03-07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外戚争位,政治腐败不堪,天灾人祸频繁,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地方军阀借着镇压黄巾大起义的机会,纷纷扩充势力,一时豪杰并起,群雄割据,弱肉强食,连年干戈不休,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素以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而著称的神州中原,也成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凉景象。而南方的荆州,由于刘表拥兵自重,他对当时豪强混战采取观望态度,注重保边安境,因而所据地区破坏较少,中原人前来避难者甚众;从而使得这里保持了相对的安定局面,经济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其鱼米之富,兵革之强,足可傲视天下,与中原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七月,平定北方的汉丞相曹操挥师南下,直取荆州。八月,荆州牧刘表病卒,其长子刘琮代屯襄阳。他听说曹军声势浩大,胆颤心惊之下,就派人向曹操投了降表。当年“刘皇叔”刘备受刘表的委派驻防新野、樊城一带。由于寡不敌众,便相继放弃新野、樊城,仅带三千人马匆匆忙忙地向江陵退却。沿途收集散众(多为老百姓相随),行至当阳时,人数已达到十多万。有人劝刘备说:“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兵至,何以拒之?”刘备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何忍弃之!”(《三国志》)。

    曹操挥军南下,很快平定荆州,遂分南郡枝江以西置临江郡,治所在夷陵县(今西陵区),此为宜昌设郡之始。可想而知,曹操是很看重夷陵的。只是他还未来得及治理,就在赤壁之战中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打得落荒而逃。他先败回南郡,转归中原,只留下曹仁、徐晃等将士据守江陵城。东吴大都督(最高军事长官)周瑜率部追至南郡,久攻不下。吴将甘宁就献计先取夷陵,并自带一支小部队逆江而上,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夷陵城,就此坐镇自守。

    当时甘宁手下不过数百兵,加上新投诚的人员也就千把人。曹仁得知消息,当即下令五、六千人马围攻夷陵城,可一连数天,也没占到什么便宜,于是设置高楼,居高临下地开弓张弩,“雨射城中”,即矢如下雨地射入城内。如此一来,城中的吴兵都恐惧不安,唯有甘宁谈笑自若,方使军心转安。甘宁派人去报告周瑜。周瑜和吕蒙等将领率众至夷陵,曹军大败,连夜逃遁。旧志有云:“瑜援兵至,内应外合,城赖以保。”

    曹军败北后,孙权和刘备就各打各的算盘了。他们开始分割荆州,先是周瑜出任南郡太守,将南岸地分给刘备;后来刘备又从孙权一方借了数郡,屈就荆州牧(治今公安县,后为江陵)。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仍治夷陵,下辖夷陵、佷山(今长阳、五峰)、夷道(今宜都)三县。翌年,特委任征虏将军张飞为太守,封新亭侯。这个张飞,就是赫赫有名的“刘关张”中的张。显而易见,西陵要塞在刘备集团的眼里是非常重要的。就现有的文献资料考究,张飞是宜昌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名宦”,首任宜都郡太守。《三国志·蜀志》称其“治郡有声”。这四字之誉,却非一日之功便能得来的。由于史无多载,其业绩详叙不得。今西陵峡口三游洞的张飞擂鼓台和古军垒遗址,相传就是张飞在这儿训练过水军而存迹的。

    张飞后随刘备西取益州,宜都太守相继有刘封、孟达、廖化、樊友等人出任,都有所声名。其中刘封特出,他兴土木,建城邑,用现代语说,就是城市建设搞得好。后世将他组织兴建的夷陵城叫做“刘封城”,只是具体地点有异议。据《夷陵州志》载:“在县西北二十里,三游洞顶。蜀汉昭烈帝章武初,封守宜都郡所筑。”个中详情亦穷究不得。

    及至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东吴孙权袭取荆州,派部将吕蒙和陆逊为前部,迅速占领了南郡。为了阻止关羽入川,同时巩固地盘,陆逊径自赶往宜都郡,蜀汉太守樊友见势不妙,便“委郡去”。于是陆逊领宜都郡,“诸城长吏及蛮夷长官皆降”(《三国志》)。当时陆逊分兵平定枝江、夷道和佷山等地,就坐镇夷陵,把守峡口,以防蜀方。至此,宜都郡为东吴所有,下领秭归、夷陵、夷道和枝江四县。陆逊为东吴的首任宜都郡太守,官拜抚边将军,封华亭侯。

    陆逊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一个儒将。他是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善谋略。袭取关羽占领荆州,就是他出的主意。待关羽拟奔川蜀时,他又抢先占据夷陵等入川要道,迫使关羽绕道而行,结果关羽被杀于当阳。后刘备兴师动众要报仇,由此爆发了著名的“夷陵之战”,身为吴方主帅的陆逊以智斗勇,以弱胜强地取得胜利。

    宜都郡介于吴蜀之间,恰似往古巴楚或楚蜀时的“楚之西塞”,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成了吴蜀双方争衡的要冲。为了加强边疆的治理,孙权曾又分秭归为固陵郡,委任潘璋为太守。潘璋是东郡(今河南濮阳)人,累功至偏将军。东吴袭取荆州时,他与朱然拦截关羽走道到临沮,住夹石(今远安回马坡一带)。潘部司马马忠擒活关羽及其义子关平。此后潘璋官拜固陵郡太守,振威将军,封溧阳侯。在夷陵之战中,其部歼敌甚众。不久,潘璋升迁为平北将军襄阳太守。《三国志》立其传云:“为人粗猛,禁令肃然,好立功业,所领兵马不过数千,而所在常如万人,征伐止顿,便立军市,他军无所,皆仰取。”潘璋卸任固陵郡太守后,秭归等地复归属宜都郡。

    继陆逊之后,吴国宜都郡太守由雷谭、王歧、虞忠等人出任,均为一时名宦,旧志略有记载。

    宜昌设郡,始于东汉末年。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了三国你争我夺矛头最为集中的地方,不知发生了多少大大小小的战斗。连年的干戈不休,难免使当地人饱受兵燹之灾的苦难,其生活的艰辛也不言而喻。但在这一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兵家角逐又给后世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时过境迁,宜昌人可以自豪地说:“三国胜迹数宜昌”。

(文载2008年12月西陵区政协《西陵文史·人物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