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之梵高----大东画派创始人----王世冬

 昵称38913081 2017-03-07
 
 :
大东原名王世冬,大东画派中国画语言高研班主讲导师,偃师美协理事,毕业于清华大学,师从刘怀勇教授
:
画坛素有“中国梵高”之美誉。形成个人语言体系。《溪山红树》入选河南省第六届青年美展
 
 
中国之梵高—大东:
大东原名王世冬,大东画派中国画语言高研班主讲导师,偃师美协理事,毕业于清华大学,师从刘怀勇教授
: 
 
画坛素有“中国梵高”之美誉。形成个人语言体系。《溪山红树》入选河南省第六届青年美展
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人有高处不胜寒之语,纵观中国的美术史,从绘画到史论,山水画的确占据了很大的空间,真就是一个山水画的美术史,其实,这与我们的文化有关系。历朝历代的文化人们便开始琢磨这山山水水了。
 
 
石涛说:"借笔墨图写天地物而陶泳乎我也""画者,心也"唐张顔远《叙画之源流》说过"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 ,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
 
 
具有东方美学特点、以笔墨为主要表现语言的绘画形式,称为中国画。落笔成形,落墨成趣,笔墨成章……
 
 
笔墨之难,是一种很大的美学体糸。非高手方能体会。真有点"道可道,非常道的兹味,有点玄。何为笔墨?笔墨是中国画以文载道的精神传统,是中国画赖以生存的母体语言,是中国画神,气,骨,血,肉的 魂魄,笔墨是中国画"知白守黑"的天下式。
 
 
自认为笔墨就是用笔,与用墨,孙过庭《书谱》有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矣、"此至理箴言、学者当深记之。何为高?又云"唯长锋与软毫奇怪生焉"
 
 
我选择了纯羊毫笔,大家吴昌硕又以书入画、他毕生写《石鼓文》六十岁前,循守绳墨,点画毕肖。
 
 
六十岁后渐立自己面目,恣肆烂漫,境界全新,他说"直从书法演画法,""平生得力之处能以作书之笔作画"离奇作画偏爱我,谓是篆籀非丹青。"
 
 
以石鼓大篆笔法入画也。吴以书入画之处不同于他人处,是以篆籀运笔弄墨,将钟鼎金石之力、气、韵,融于画,使他笔下的花卉、蔬果暴发出一股雄劲苍古的生命力量。一扫清末画坛的萎柔之风。至清中期崇碑的书潮兴起,
 
 
画家才较多的注重篆籀与汉魏版,而事实上融于画者,寥若晨星。
 
 
近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先生,以金石入画,如锥划沙,高山坠石,入木 三分,"黄老用笔一波三折""齐与不齐三角弧"皆讲究笔法的书写性。清人刘熙载说过:"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为书也。"这是是一段高级的美学定义。
 
 
大东师从清华大学教授刘怀勇先生,先书后画。习草篆《散氏盘铭》的线条与笔法,其铭文用笔圆隽精严,笔画灵活多变,于不规整之中见其逸趣,可说是金文书法中的扛 鼎之作。在篆书中称为草书。
 
 
以草篆入画、齐与不齐三角弧是黄老提出的美学观点,是中国画画面构成的重要美学形式,。"一个整齐的三角形也不会美。天生的东西,决不会都是整齐的,所以要不齐,要不齐之齐,齐而不齐才是美"。
 
 
《易》曰"可观莫如木,"自然之中的树木,依据生成规律,呈现着各种姿态。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它们齐与不齐的自然规律,那是一种自然的美。毫无造作之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