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锡祥:那些光影的故事

 昵称33029374 2017-03-08


姜锡祥工作照



跟金石声先生学摄影

 

许多年以前,我常去同济大学看望姜锡祥先生。那时候,他在学校电教中心工作,还为学生开设摄影选修课,一些重大的摄影宣传工作,也由他担纲负责。去同济,一是那里风景好,尤其是春天,海棠花怒放,落英缤纷,特别美;二是去放彩照,那时我在做一份摄影的工作,有时候一天要拍10来卷彩照,量极大。同济的彩扩技术蛮好,价格也公道;三是同济食堂的伙食好,可体验一下“吃在同济”的味道;最关键的,是可以请教姜锡祥先生一些摄影的技巧,提升自己的能量。



高桥茶馆  姜锡祥 摄

 

在上海摄影家里头,姜锡祥先生不仅拍的好,讲的也好。原来,我以为他是老师的缘故,又是在学校上课,所以特别会讲。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时候,我请他到自己工作的媒体,为读者上数码摄影课,他对新的数码相机的了解,超出我的想象。姜锡祥先生讲,他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摄影,经历了黑白胶卷、彩色胶卷、数码摄影三个时代,材料与设备一直在变,但他对材料与设备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被誉为上海滩摄影家的摇篮的北京摄影函授学院上海分院,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讲照相机、曝光用光、摄影构图的,到现在只有他还在讲。

 


高桥民居  姜锡祥 摄


我认识姜锡祥先生近30年,经常收到他编写的摄影书籍。有一次,我在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拍摄的一张喇嘛的照片,被他收入其编著的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摄影基础》一书,给了我这个业余摄影发烧友一个小小的惊喜。


在姜锡祥先生的摄影生涯里,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被誉为海派摄影创始人之一的金石声先生。


                    金石声(左)和李国豪在意大利威尼斯。金石声 自拍 


金先生与同济大学老校长李国豪一起留德,中国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学生时代就十分酷爱摄影,30年代创刊《飞鹰》杂志。“文革”结束后,金先生经常去姜锡祥工作的暗房放黑白照片,同时传授印放黑白照片的技术。


静物  金石声 摄(姜锡祥提供)


姜锡祥对金先生暗房技术的精益求精印象深刻:显影时不能用夹子,必须用手翻动照片。一次,姜锡祥到金石声家拜访。临走时,金先生送他到弄堂口。途经一个垃圾筒时,正巧有一束光从上面照进来,照射在底下的一堆橘子皮上。金石声大叫:“极好极好!”拿出相机拍了一张。姜锡祥不解,一个垃圾筒,一堆橘子皮,有什么好拍的?几天后,金石声先生拿着那张垃圾筒里的橘子皮照片给姜锡祥看,他眼前顿时一亮,从此,渐渐领悟到摄影中光与影的奥妙关系,体会什么才是摄影家的眼睛,能在人们司空见惯不经意的地方拍出精品,这才是真正的摄影大师!


                    静物  金石声 摄(姜锡祥提供)


还有一次,姜锡祥去金石声先生家请教,恰遇金师母买菜回来。金先生说:“我先看看!”他从菜篮子里拿出橘子、玉米、西红柿等物,拍摄了一张静物照。金石声喜欢根据光影组合,把普通的物品拍出不一样的美感。他特意送了两幅作品给姜锡祥(图1),他的这种言传身教,对姜锡祥先生的摄影成长帮助很大,使他一生对光影着迷,通过光影的变化,用镜头诠释艺术之美。



石磨  姜锡祥 摄


真正让姜锡祥先生对金石声先生服帖的是,有一次,姜锡祥放了两张16寸的照片,正巧金石声先生来看他,说:“能不能让我剪裁一下?”金先生把照片上下左右各剪裁一刀,画面顿时出现不一样的风情。“这就是大师!”现在回忆起来,姜锡祥先生还是感慨不已。金石声先生对姜锡祥先生的摄影很欣赏。为了提高他起图片标题的能力,还送他一本《唐诗三百首》。

 


几段难忘的摄影经历

 

上世纪70年代末,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要出版一本图书,需要配一张人物照。陈从周教授请姜锡祥先生到家里拍摄。为了营造光影气氛,姜锡祥先生带了两个1300瓦的碘钨灯去。那时候,居民家电表安培很小,碘钨灯一亮,保险丝就爆了。后来把保险丝改成铜丝,用一只碘钨灯完成了拍摄。照片出来后,陈从周很满意,特意画了一只麻雀送姜锡祥先生。姜锡祥感到很奇怪:“陈教授,你就送我一只麻雀?”陈从周哈哈大笑:“后头还有好的!”陈从周问姜锡祥结婚了没有。知道他不久要结婚,就问了姜锡祥太太的名字。结婚时,陈从周画了一幅兰花,还写上他们夫妻两人的姓名。在画上敲了一连串的图章。有一方姜锡祥先生记得特别清楚:“我与阿Q同乡”。因为,陈从周先生是绍兴人



 古建筑大师陈从周先生  姜锡祥 摄



兰花  陈从周 画


同济大学是国际知名学府,改革开放以后,各国领导人,特别是德国领导人来访的最多。19841013日,德国总理科尔到访同济大学,领导要求姜锡祥先生圆满完成这次拍摄任务。他根据科尔的到访线路进行现场勘查,寻找最佳拍摄机位。科尔下车的一瞬间,所有摄影记者全部跑错了位置,只有姜锡祥一个人拍摄到科尔下车与李国豪校长握手的照片。接下来,姜锡祥又跑到下一个机位,早早守候在那里。一个德国电视台的摄影记者,跟着姜锡祥一起跑进大楼,发现最佳机位被他占领,急得用三脚架朝他捅去。这次拍摄,姜锡祥拍摄的科尔资料,已经成为同济大学校史的一部分。

 


同济大学校长李国豪接待德国总理科尔  姜锡祥 摄


那时候,同济大学飞速发展,学校领导要求拍摄一张学校的鸟瞰图。因为学校临近江湾机场,附近半径5公里不能造高层,没有制高点可拍摄。学校有关部门领导说,我们搭一个制高点!说干就干,很快,在四平路的学校大门口,用毛竹搭起了一座四层楼高的脚手架。拍摄那天,姜锡祥先生拿好摄影器具,顺着脚手架往上爬。刚到二层楼高的地方,边上的人大叫:“下来下来!”原来,那天风大,上面的脚手架已经倒了三分之一。学校最后去找空四军商量航拍。空军也爽气,派出一架飞机,送摄影师上了蓝天。因为飞机空间的原因,那天上天的,除了两个飞行员,就是两个摄影师。为了飞行安全,每个摄影师都用带子绑在飞机上固定,避免在颠簸中被抛上天。同济大学历史上的第一次航拍,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完成了

 


同济大学历史上第一张航摄  姜锡祥 摄


1993年,同济大学的领导去探望老校长李国豪,请姜锡祥先生随行拍照。那天的光很好,李国豪的精神也很好。姜锡祥先生说:“李校长,我能帮你拍张人像照吗?”李国豪说:“当然可以!”那张照片拍出来后,李国豪很满意,多次要求加印。有一次,姜锡祥给李国豪去送照片,说:“李校长,这张照片能送我一张吗?”李国豪说:”底片在你那里,你自己印一张好了。”姜锡祥说:“我想印一张你我一起签名的照片。”李国豪说:“可以可以!”这张照片,成为姜锡祥人像摄影中的珍品。

 

李国豪先生  姜锡祥 摄


姜锡祥先生拍照名声在外,许多人来求他帮困解难。有一次,一个朋友说,有一个养蟋蟀的朋友,要出一本关于蟋蟀的书,要配一些图片,但找了好多人,都拍不好。姜锡祥想,蟋蟀个小,动作灵活,喜欢跳跃,要让它们安安稳稳停下来拍照,似乎不大可能。但是朋友之托又难以拒绝。他说:“先借几只蟋蟀,我了解下。”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刚打开蟋蟀罐子的一瞬间,蟋蟀突遇强光,有几十秒的停顿,就像人突然从黑房子里出来,见到阳光一样。他拿来许多黑色的罩子,把蟋蟀一个个罩在里面,然后在房间里打开1300瓦的碘钨灯,打开一个罩子,拍一只蟋蟀。果然,那些上蹿下跳的小东西,个个乖乖呆在强光下,一动不动,任其拍摄。

 


粉丝追着他学摄影

 

2004年起,姜锡祥先生应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主编黄伟明的邀请,参与选题策划与拍摄工作,一直到2016年,历时12年之久。期间,他在2010年前后拍摄的上海世博会图片,最为精彩。为了完成拍摄任务,他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几十次往返世博会工地,拍摄数千张图片,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资料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世博专题报道》  姜锡祥 摄

 

几十年来,姜锡祥先生除在学校里为学生讲授摄影选修课外,还应企业、社区、学校邀请,外出讲课上千次,普及摄影知识,培养摄影人才。他的学生,有年过八旬的老翁,有青春韶华的美女。有的已经成为他的铁杆粉丝,只要有他的课,就追着过来听。他还为松下、索尼等摄影器材品牌担任全国讲师,推广摄影知识。经他培训的学员,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和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的,不计其数,许多学员还在国际影展上获得奖项。

 

板凳  姜锡祥摄


有一次,我和姜锡祥先生一起去福建霞浦拍照,拉了一车子的学员。去的那天是阴天,我们在摄影点碰到很多上海的发烧友,其中有些是姜锡祥先生教过的学生,都和他打招呼。后来几天下雨,又恰逢中秋,结果变成了海鲜大餐会。还有一次,我们带学员去黄山塔川拍秋色。早上4点就从宏村出发,走了两公里的山路,在塔川村口抢占机位。结果天也不好,朦朦胧胧出了个胭脂般的太阳。天亮时分,从宏村到塔川的山路,约莫有上万人在拍照,许多人是姜锡祥先生教过的学生,都向他打招呼。

 

搓板  姜锡祥 摄


尽管采风很累,但是学员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点评。每次出去,许多学员都挤到姜锡祥先生的房间,请他对自己的习作一一点评。不管再累,姜锡祥先生总是抽出时间,认真仔细的予以指正。姜锡祥先生的好脾气,也是学员喜欢他的理由之一。

 


临安指南村  姜锡祥 摄


姜锡祥先生拍的东西,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建筑和景物,他甚至连西藏也没有去过。他师承金石声先生,注意处理图片的光影关系,从而找到趣味性。“最寻常的东西,拍出味道,那才是本事!”他的作品不宏大,却十分耐人寻味,有看头。像张岱的散文,留白多,有意境。

 

老砖墙  姜锡祥 摄


我有一个朋友说,做人要老实,做事要聪明。姜锡祥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周箴先生曾在同济大学任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和我说起姜锡祥先生,满口的赞叹:“好人。从来不提个人要求。做事极认真!”正是这种敬业、认真的精神,姜锡祥先生在2008年被评为感动同济十大人物之一,2016年获得同济大学“最求卓越服务奖”荣誉。

 

一个人,书教的好,照片拍的好,被领导朋友评价好,活的开开心心,真好!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