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时,秦国代代有明君,那东方六国都有哪些明君呢?

 玉稻筱麦坊米 2017-03-08

战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时期,尤其是从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后,秦国几乎代代都有明君,当然也不是每个都是明君,只不过是当秦国有昏弱势头之君出现的时候,这些国君都知趣的干不了几年就挂掉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的死对秦国来说也是一种帮助啊,而这也不能不说的确是秦国之福。

与此相对应的东方六国就惨了,他们出现的明君要么少,要么刚好势头发展好起来的时候,被一些二代败家子一下就折腾完了。当然六国中也有这么一些明君,他们的业绩是值得表扬的,至少在他们的时代,国家是在走上坡路。还有的是在他们这个时期,国家处在历史最强时期。

齐国齐威王

战国时,秦国代代有明君,那东方六国都有哪些明君呢?

齐威王

齐威王(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妫姓,田氏,名因齐,田齐桓公(与春秋五霸之首的姜齐桓公非同一人)田午之子,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四代国君,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0年在位,原为齐侯,齐威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齐威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20年),齐威王驾崩后葬于田齐王陵(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内),享年59岁。

齐威王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齐威王在位时期,针对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之弊,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经桂陵、马陵两役,大败魏军,开始称雄于诸侯。并礼贤重士,在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稷门外修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

成语“一鸣惊人”讲的就是这位齐威王。

楚国

楚悼王

楚悼王(?—前381年) ,芈姓,熊氏,名疑(一作类),东周战国时期楚国国君,楚声王之子。楚声王六年(前402年),在位仅6年的楚声王被“盗”所杀后,熊疑继承王位,为楚悼王。

楚悼王之前的楚国当时的情况,就如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大清帝国,处处受到列强的欺侮与凌辱。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衰弱的国内现状,虽然让楚悼王身心疲惫,焦虑不安,但天性不服输的他并没有就此沉沦。他不愿眼睁睁地看着疆域辽阔,地大物博的楚国毁在自己的手中,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快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为了楚国重新焕发新姿,他愿意肝脑涂地。楚悼王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将积贫积弱的楚国与富强无比的魏国进行了认真的对比,通过长时间的分析,他找到了魏国在短时间内就强势崛起的奥秘:魏文候启用李悝,通过变法维新,不仅解放了生产力,而且调动了国民参与国家建议和开疆拓土的积极性。

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前后不过八年左右的光景,却使楚国从一个贫弱挨打的大国,变成了一个富裕、强盛的大国。这既反映了悼王的远见卓识,善于用人和敢于用人,又反映了吴起的聪明和才干,他不愧是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是这样评说的:“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损)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能重用吴起的楚悼王是楚国历史上一个不甘落后,敢于变革的明君,也是一个值得称颂的明君。

楚宣王

楚宣王,芈姓,熊氏,名良夫,是楚悼王之子,楚肃王之弟。楚肃王十一年(公元前370年),楚肃王去世。因楚肃王无子,故由熊良夫继位,是为楚宣王。

前363年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

前358年楚伐魏,决河水以攻长垣。

前353年 楚使景舍伐魏。魏拔邯郸,楚取魏睢濊间地。

前344年景舍西伐蔡,厄以淮水填以巫山,克高蔡俘蔡圣侯,灭蔡。

前340年,宣王卒,子威王熊商立。


楚威王

战国时,秦国代代有明君,那东方六国都有哪些明君呢?

楚威王熊商(?―前329年),芈姓,熊氏,名商,楚宣王之子,战国时期楚国国君,继承其父楚宣王救赵伐魏与开拓巴蜀的格局,战国时代,楚国继楚悼王以后,使楚国国势发展最强的君王,他一生以恢复楚庄王时代的霸业为志业,力图使楚国冠绝诸国之首。

楚威王七年(前333年),楚威王大军伐齐,与齐将申缚战于泗水,进围徐州,大败申缚。楚国的势力至此不仅直推泗水之上,更扩张到长江中下游与江淮地区。楚威王的声望,显赫一时。

赵国

赵武灵王

战国时,秦国代代有明君,那东方六国都有哪些明君呢?

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赵雍(约公元前340年—前295年),嬴姓,赵氏,名雍,赵肃侯之子(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故当称为赵雍,不叫嬴雍),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政治家、改革家。

赵武灵王即位时,赵国国力不强,受中原大国欺侮。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也不时骚扰,邻境较小的中山国也时常进犯。赵武灵王二十四年(前302年)颁布命令,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改革军事装备和作战方法,赵国因而得以强盛。赵雍率将士攻击匈奴,占领今内蒙古南部黄河两岸之地,建立云中、九原两郡,又在阴山筑赵长城以抵御胡人,公元前296年吞并中山国。

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前308年─前266年),亦称文王,嬴姓,赵氏,名何,东周战国时期赵国君主,赵武灵王次子。赵惠文王在位时有蔺相如、廉颇、平原君、赵奢等文武大臣,政治清明,武力强大。主要事迹有:联合燕秦,讨伐齐国,沙丘平乱,阏与破秦 ,渑池会秦,廉蔺交和。

魏国

战国时,秦国代代有明君,那东方六国都有哪些明君呢?

魏文侯

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魏桓子之孙。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公元前445年即位。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威烈王正式承认为诸侯。魏文侯在位时礼贤下士,师事儒门子弟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为相,乐羊、吴起等为将。这些出身于小贵族或平民的士开始在政治、军事方面发挥其作用,标志着世族政治开始为官僚政治所代替。

其主要成就有:变法封建,联合三晋,灭亡中山,开辟西河。

魏武侯

魏武侯(?—前370年),姬姓,魏氏,名击,安邑(今山西夏县)人,魏文侯之子,战国初期魏国国君,前395年—前370年在位(《史记》、《资治通鉴》误载魏武侯前387年即位,前386年为魏武侯元年。据《竹书纪年》则为前396年即位,前395年为武侯元年)。他是三家分晋后魏国的第二代国君,在位期间将魏国的百年霸业再一次推向高峰。

燕国燕昭王

战国时,秦国代代有明君,那东方六国都有哪些明君呢?

燕昭襄王(前335年-前279年),本名姬平。春秋战国时燕国第39任君主。燕王哙之子,史称燕昭襄王,简称昭王或襄王。

燕王哙以及子之先后死去后,燕国人共立太子平为王。公元前312年至公元前279年在位,太子平即位后招贤纳士,在位期间燕将秦开大破东胡、上将军乐毅联合五国攻齐,占领齐国七十多城(齐国疆土只剰莒、即墨二城),造就了燕国盛世。

韩国韩昭侯

战国时,秦国代代有明君,那东方六国都有哪些明君呢?

韩昭侯(?—公元前333年),亦称韩釐侯、韩昭釐侯、韩昭僖侯,姬姓,韩氏,名武,韩懿侯(一作韩共侯、韩庄侯)之子,战国时期韩国君主,公元前362年--公元前333年在位。战国时代韩国的第六任君主。韩懿侯韩若山之子。又称为韩昭侯或者韩釐侯。懿侯十二年(前359年),若山薨,由其子昭釐侯即位。韩国国势最强要数韩昭侯在位之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国成小康之治。韩昭侯前期,韩国政治混乱,法律、政令前后不一,群臣吏民无所适从。公元前355年,韩昭侯实行改革。他继续推行法家申不害提倡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主张以“术”治国。申不害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史称“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