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丕过渡抑制宗族,接班人制度不健全,终使寡妇弱子任人宰割

 伟天英 2017-03-08

当今之世,李嘉诚、宗庆后、王永庆这些老一辈的企业家步入暮年,于是,有关接班人和财产继承权的争夺战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其实,接班人困境古已有之,历史上解决这一难题的方式似乎与封建(或分封)制度有关,比如在“立嫡以长”的皇权世袭之外,又分封剩下的儿子和宗族的男子作为一方诸侯,以屏藩中央政权。

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并且断然废除了“封建”(分封)制度,而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再度大兴分封,但不久之后,文、景二帝又艰难地“削藩”起来,历代王朝关于“封建”还是“削藩”之间的利与弊、取与舍,从来就莫衷一是。其实,二者也的的确确像是一种非此即彼的二律背反,彼此之间,总是难以调和。但是,也从来没有人怀疑过分封制度对于中央集权的屏藩、拱卫之功。

曹丕过渡抑制宗族,接班人制度不健全,终使寡妇弱子任人宰割

如果仅仅以魏、晋两朝而论,也的确如此,比如曹操、曹丕父子苦心经营的大魏王朝竟然一旦倾覆了,对此,《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孙盛评述,便将其直接归咎于“不思(封建、诸侯)藩屏之术”,“魏氏诸侯,陋同匹夫”。尽管曹丕称帝之后,如曹植者虽多以王侯相称,但是,“时法制,待藩国既自峻迫,寮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人。又植以前过,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

司马懿祖孙三代窃据而来的大晋王朝,却惩前毖后,改弦更张,并大封同姓王,所以,虽然西晋末年,曾经罹患了“八王之乱”(而西汉则有“七王之乱”),却也得以暂时偏安于江南一隅,甚至在风雨飘摇之中又苟延残喘了一百年之久。

司马懿虽然获得曹操、曹丕器重,但终曹操之世,司马懿却始终未获大用,因为曹魏阵营人才济济,已是一个相当成熟的组织了,而且曹操对于司马懿又颇有戒心,所以,在曹操有生之年,司马懿是很难看到希望的。但司马懿兄弟却甘心“陪太子读书”,一时间做了曹丕的跟班。

即使到了曹丕时代,即便是曹丕对司马懿青睐有加,直到曹丕去世时,雄才大略的司马懿也只有在后方备足粮草、做做后勤部长的份儿。

曹丕过渡抑制宗族,接班人制度不健全,终使寡妇弱子任人宰割

曹丕有次说过:‘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使吾无西顾之忧,不亦可乎!’天子自广陵还洛阳,诏帝曰:‘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别看曹丕话说得如此冠冕堂皇、滴水不漏,但是,曹丕毕竟深知自己与父亲曹操发迹的缘起,何况此时那些随曹操白手起家、东征西讨的文臣武将们已经相继老迈或者辞世,曹魏集团这个曾经烜赫一时的组织里已经有些人才凋零了,无形之中,也就缺少了可以与司马懿彼此掣肘的内部力量,因此,对于司马懿的上升势头,曹丕就更不可能坦然处之了。曹丕时代,司马懿也仅仅算得上“或跃在渊”而已,依旧难以施展抱负,一舒襟怀。

但司马懿就像初入机关的小公务员一样,端茶倒水、事必躬亲、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据《晋书·宣帝纪》记载:“帝(司马懿)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

直到曹丕病逝,临终托孤于曹真、陈群、曹休、司马懿。是年底,已经四十七岁的司马懿第一次以抚军大将军的身份掌兵,并首战告捷,一举击退了来犯的东吴诸葛瑾、张霸。由此,一发不可收拾。而司马氏也最终取代曹魏家族,建立了晋朝,再次上演了“蛇吞象”的收购之战。

不过,话虽如此,但对任何一个新生的组织而言,之前相沿成习的那些制度,如今一旦存废与否,必然都是其来有自的。具体到曹丕的选择,又仿佛与曹操在世时候的立储之争一脉相承。

司马懿能够后来者居上,并且取而代之,其前提便是曹魏阵营后继乏人,而这又是曹丕一手造成的。不仅如此,曹丕还在临终时托孤,诏命曹真、陈群、司马懿三人共同辅政,而此举更加莫名其妙,甚至是有些不可理喻——— 当时曹丕之子曹睿已经成年,而且又有英挺之姿,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侍中刘晔就曾经对曹睿难以掩饰溢美之词,“秦始皇、汉武帝之俦,才具微不及耳。(《三国志·裴松之注》引《世语》)”

曹丕过渡抑制宗族,接班人制度不健全,终使寡妇弱子任人宰割

曹睿

既然如此,以曹丕的才智,又何以还会叠床架屋,再多此一举呢?其实,种种看似不可思议的背后,却正是曹丕的一番良苦用心。他之所以临终托孤于陈群、司马懿,实际上是想以此二人之力防范曹真,使他们相互牵制。但是,以后来“高平陵之变”时的情势,即便曹真在世,而非其子曹爽之狂妄和愚笨,恐怕也难以挽狂澜于既倒了。不仅如此,曹丕如此吊诡的人事安排,除了想以陈群、司马懿牵制曹真之外,更想借助曹真、陈群、司马懿的合力共同防范另一个更加让其如鲠在喉的心腹之患——— 曹植。

起初,既然曹操对于曹植的喜爱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后来的曹操又为何会忍痛割爱,弃曹植于不顾,却立曹丕为魏王太子呢?这之间除了《三国志》中广泛流传的所谓“(曹)植任性而行,不自彫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之外,是否另有蹊跷呢?事实上,如果说曹魏阵营是一个企业组织的话,那么,唯有曹丕的图谋与第一代创业者曹操所预设的组织目标和理念最为契合一致,而这才是曹操选定接班人的核心和关键,正如周一良所说,“曹丕曹植相争,而子建失败,与二人对曹操决意篡夺汉朝之态度恐亦有关。”

曹丕过渡抑制宗族,接班人制度不健全,终使寡妇弱子任人宰割

曹植

而深知继承权来之不易的曹丕一旦称帝,他必然会对曹植、曹彰等兄弟们严防死守。曹丕袭魏王位之后,当即诛杀曹植的幕僚丁仪兄弟,并且将曹植软禁在封地内,还派遣“监国谒者”趁机罗织曹植罪名,打算治罪曹植,如果不是其母卞后在世,实在不敢想象曹植的未来命运。后来,曹丕又为此下诏,“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

纵览《三国志》曹操诸子鲜有善终者,除同母弟曹彰、曹植之外,彭城王据、中山恭王衮、楚王彪等或被一再削减封地或被治罪,这其间的是非又有多少能说得清楚呢?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曹丕与兄弟、宗族之间的裂痕,毋庸置疑地会给外来的“经理人”司马懿及其子孙们留下见缝插针的机会。而曹氏、司马氏之间的权势逆转,已是大势所趋,不足三代,终致寡妇弱子,任人宰割,而痛失社稷江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