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坚持每天背点《伤寒》,我已经背诵44天啦!?????????????????????

 浩翔爸爸 2017-03-08



辨阳明病脉证并诒第八(6)

 


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当汤下之。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鞕,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洗,辛热) 人参三两(甘温)生姜六两(切,辛温) 大枣十二枚(掰,甘温)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也;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者,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鞕也。

 

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鞕,其脾为约,麻人丸主之。

 

    麻子仁二升(甘平) 芍药半斤(酸平) 枳实半斤(炙,苦寒) 大黄一斤(去皮,苦寒) 厚朴一斤(炙,去皮,苦温) 杏仁一斤(去皮尖,熬,别作脂,甘温)

    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微烦,小便数,大便因鞕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原文+译文+评析


陽明证,其人喜忘①者,必有畜血②。所以然者,本有久淤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注释

①喜忘:喜,作“善”字解。言语动静随过随忘,即健忘之意。

②畜血:畜,与“蓄”字同,淤血停留叫蓄血。

 

译文

陽明病,健忘的病人,则体内一定有蓄血。由于淤血久停,气血阻滞,故使人健忘。其大便虽然硬结,但易解出,且颜色一定是黑的,宜用抵当汤攻下淤血。

 

评析

本条讲陽明蓄血症的成因与症治。

 

陽明病,下之,心中懊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译文

陽明病,泻下之后,心中嘈杂烦闷,肠中有燥屎的,可用攻下法。如果腹部微满,大便必然只是初硬后溏,就不可攻下。如果有燥屎内结的,可以用大承气汤。

 

评析

本条讲陽明病下后里实尚在,可攻与不可攻的辨证。


攻下是陽明燥结症的正治方法,只要使用得当,就能很快收到预期的效果。现在用泻下法之后,病人仍然心中懊而烦,这有多种原因,应当进一步分析研究,本条就是讨论这一病情的辨证论治问题。如果有腹部大满,或绕脐痛、潮热、手足汗出等症,表明肠中仍有燥屎阻结,那么,仍可用大承气汤攻下,切不可拘于下后。文中虽没有记载这些症候,但从“胃中有燥屎”句不难推知。另外从“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也可作为反证。 


病人不解大便五六天,脐腹部疼痛,烦躁不安,定时发作,这是肠中有燥屎阻结,故导致大便秘结。

 

译文

病人五六日未大便,环绕脐周疼痛,烦躁不安,发作有一定时间,这是因肠中有燥屎阻结,所以大便不通。

 

评析

本条讲肠中燥屎阻结便秘的辨证。


病人五六日不大便,如果是因肠中燥屎阻结,就会伴有绕脐疼痛,浊气蒸扰,则烦躁不安。其腹痛烦躁,所以会发作有时,乃屎气攻冲的缘故。正因为如此,烦躁腹痛发作有时,又可作为判断肠中燥屎已成的根据。燥屎既结,当然大便不通了。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陽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译文

病人心烦发热,汗出之后已经解除。可是病又发作,且像疟疾一样,每至午后定时发热,这是属于陽明里热。脉实有力的,治宜下法;脉象浮虚的,治宜汗法。攻下可与大承气汤,发汗可用桂枝汤。

 

评析

本条讲脉症合参以决定汗下治疗。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译文

用峻泻药攻下后,病人又出现六七天不解大便,烦躁不解,腹部胀满疼痛的,这是肠中有燥屎的缘故。这样的原因是下后余热未尽,与肠内宿食相结合而成燥屎,治疗时适宜用大承气汤。

 

评析

本条讲大下之后,只要出现燥屎阻结症候,仍应用大承气汤攻下。


陽明里实症,大下之后,便通热退,自然向愈。本条提出下后复见里实的一种情况,大下后又六七日不大便,同时烦躁不解,而且腹满胀痛,这是燥屎复结,仍当再进攻下,不可因已用大下而印定眼目,遽尔改弦易辙,反而因循致误。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就是肠有燥屎的确据。关于大下之后,何以会仍有燥屎?当是因这六七日所进的食物,由于传导不畅,糟粕未能排出而滞留肠中,与余邪相合又形成燥屎的缘故,“本有宿食”,就是对燥屎复结原因的说明。当然,是否可以再下,还应以辨证为前提,如果烦不太甚,腹微满不通,那么攻下法就应慎用,尤其是大承气汤。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①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注释

①喘冒:喘,因实邪壅滞,气息不畅而喘;冒,因浊气上逆,而头目昏冒。

 

译文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忽而困难,忽而容易,体表时有轻微发热,喘息昏冒不能安卧的,这是因燥屎阻结所致,治宜大承气汤。

 

评析

本条讲燥屎内结,喘冒不能卧的症治。


食谷欲呕①,属陽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注释

①食谷欲呕:当进食时气逆要呕。

 

译文

病人进食后想呕吐的,属陽明胃寒症,主治可用吴茱萸汤。若服吴茱萸汤后呕吐反而增剧的,则不属胃中虚寒,而是上焦有热。

 

评析

本条讲陽明寒呕的辨治。


陽明包括胃与大肠,本条提出食谷欲呕,属陽明,主要指胃寒气逆。胃主纳谷,胃气以下行为顺,胃寒则不能纳谷,胃气不降而上逆,所以食谷欲呕。既是陽明虚寒,温 中降逆,自对治法,那么吴茱萸汤也自对主方了。然而,病情是复杂的,临床 上食谷欲呕,服用吴茱萸汤,也间有不是痊愈而是更加剧烈的,可能是上焦蕴热的缘故。这就表明任何事物都不能视作绝对。论中所以这样叙述,正是临床 实践的总结,不但有正面的经验,也有反面的教训,所以尤为可贵。同时也可看出临床 辨证必须周密细致,切忌马虎大意。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 服七合,日三服。

 

太陽病,寸缓、关涪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陽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译文

太陽病,寸部脉缓,关部脉浮,尺部脉弱,病人发热,汗出,怕冷,不呕吐,心下痞满不适的,这是医生误用攻下所致。若无误下,病人出现不怕冷而口渴的,这是邪传陽明。若小便次数多的,大便一定干硬,其人虽然十余天不解大便,也不会有什么痛苦。若是胃中津液不足所致的口渴想要喝水的,可以给予少量汤水,以补充津液,津液恢复,则病可愈。若是水饮内蓄、气不化津所致的口渴的,宜用五苓散通陽化气行水。若是其他原因所致口渴的,可根据病情,依法施治。

 

评析

本条讲太陽表虚症可能发生几种不同症候的辨证论治。


脉陽微①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也;汗出多者,为太过。陽脉实②,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者,为陽绝于里③,亡津液,大便因硬也。

 

注释

①脉陽微:脉浮虚无力。

②陽脉实:脉浮盛有力。

③陽绝于里:陽气独盛于里。

 

译文

脉象浮虚无力,而微有汗出的,是邪去表和,病将向愈。如果汗出得多,就是太过。脉象浮盛有力,由于发其汗而汗出多的,也是太过。太过则陰液耗伤,致陽气独盛于里,胃肠津液缺乏,大便因而干硬。

 

评析

本条说明津伤、陽绝于里的机转与症状特点。

 

脉浮而芤①,浮为陽,芤为陰,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陽则绝。

 

注释

①芤:脉中空无力,状如葱管,因名为芤,主治陰血不足。

 

译文

脉浮而芤,浮主陽气盛,芤主陰血虚,浮脉与芤脉相合,胃气偏亢则生热,陽热亢盛至极,陰液亏虚,因而大便硬结之症便形成了。

 

评析

本条讲陰虚陽盛的脉候与病理机转。

 

趺陽①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注释

①趺陽:冲陽穴,在足背第二、第三蹠骨间,属足陽明胃经。

 

译文

趺陽脉浮而涩,浮主胃热盛,涩因小便数而津液偏渗,浮脉与涩脉同时并见,表明肠燥便硬,这是脾的功能被胃热所约束,不得正常输布,用麻子仁丸主治。

 

评析

本条讲脾约症的病理机转与主治方剂。


趺陽脉专候脾胃,趺陽脉浮,为胃中有热,胃气亢盛,故脉应之而浮;涩为脾陰不布,故脉应之而涩。胃强脾弱,则弱者受强者之约束,而气馁不用,因此,脾失转输,津液不能四布,而但输膀胱,所以小便数而大便干硬。由于胃热肠燥,所以治宜麻子仁丸润肠通便,而不宜单纯苦寒攻下。


麻子仁丸方

麻子仁两升、芍药半斤、枳实半斤(炙)、大黄一斤(去皮)、厚朴一尺(炙,去皮)、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别作脂)。

右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太陽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①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注释

①蒸蒸发热:高热炽盛貌。

 

译文

太陽病,三天过后,用发汗法治疗而病不除的,高热炽盛的,是转属陽明,主治则用调胃承气汤。

 

评析

本条讲太陽转属陽明的症治。


太陽病用发汗法,照理当汗出病解,可是却蒸蒸发热,这是表邪传里,化热成实的征兆。因此,断为属胃,随症转方,自以调胃承气汤为的治。因为蒸蒸发热,是陽明热实症的主要热型之一,所以特举出以做辨证的依据,它如腹满、便秘、烦躁等比较常见的里实症,虽然没有提及,也是不难推知的。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译文

伤寒,用过吐法以后,腹部胀满的,可治以调胃承气汤。

 

评析

本条讲吐后燥实腹满的治法。


用过吐法之后,见到腹部胀满,可以推知,在上之邪虽得到排除,而中焦之邪却化燥成实,这时自应治以下法。但吐后胃气必受损伤,又不宜峻下,调胃承气汤当是最适合的方剂,所以说与调胃承气汤。

 

太陽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译文

太陽表症,用催吐、攻下或发汗后,出现轻微心烦、小便频数、大便硬结的,用小承气汤和畅胃气、攻下里实,则可痊愈。

 

评析

本条讲太陽病误治后,邪传陽明成实,症势较轻的治法。


太陽病,或用催吐,或攻下,或发汗后,津液受伤,表邪传里化燥成实,邪热扰神则微烦,小便数则津液下泄,于是肠中干燥而大便结硬,但燥结的程度尚不太甚,故只宜用小承气汤以和下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