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行是恢复自己原本的心态

 睡觉人图书馆 2017-03-09

修行是恢复自己原本的心态

问:《坛经·机缘品》:“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妙旨因师晓,终亡染污名。”请问:起修既然是妄想,守住亦非真,但是不起修、不守住,又落无记,不知要怎样处理才好?

答:所谓的“修”,是有为法,有为就有成,有成就有坏,离不开成、住、坏、空。这个“佛”,它不叫“修”,它不需要你充实什么,它只要你丢掉多余的东西,向外抛丢。你把原本没有的都丢光了,丢到不能再丢,剩下的就是你本有的。“本有的”就是“真实的”,因为“真实的”是“原本的”,真理是原本如此的,因此你剩下你原本的东西,就是真实的,那不是靠修成的,那是原本就有。你靠修成的,它还会坏;万里长城是修成的,它会坏;阿房宫是修成的,它会坏。而佛不是修成的,他是还得本心,是恢复自己原本的心态。

“起修”,修什么?若起一念去修行,那就是有为法;“守住”,守住什么东西?不需要守,有守就叫执。你有个东西可守,那就是有个东西可执,那就是理事二障。譬如说守住“每天要念多少经,磕多少头,要吃什么素菜,有多少条戒”,那个叫守,真正的修行无可守。

虽然话是这么讲,但是你入手的时候,你还是要保任,还是要管带。什么叫保任?保持它、信任它。什么叫管带?管理它、带着它。管理什么?管理你的心;带着什么?带着你的安祥,让它不要丢掉。禅宗古德有个《牧牛图》,牧牛就跟美国西部训练马是一样的道理,最早先它是不听使唤、不听话、不合作,一转眼,它就跑掉了,然后慢慢地训练它、调和它,久而久之,最后你赶它都赶不走,“你就是安祥,安祥就是你”;这样的话,到了这个阶段,才是“守住匪真精”,不需要守了。

像这类的话,都是见性以后的人所讲的话,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听起来有一点陌生;其实你只要守住安祥、保持安祥,保持一个月,你看这些话就会有亲切感,你就发现这些话等于、好像是你说的一样。

(选自耕云先生《“杜漏”会后解惑》,1988年,台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