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肾病科普】肾脏病如何治疗?

 小毛头书屋 2017-03-09

根据检查结果来选择治疗方式

肾脏病的治疗主要采取下列六种方式:

①生活指导与管理

②饮食疗法

③药物疗法

④血液净化疗法

⑤肾脏移植

⑥泌尿科治疗


肾结石与肾脏肿瘤等疾病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其他肾脏病多以药物治疗为主,再搭配饮食疗法、生活指导与管理。药物疗法与饮食疗法的内容依据病种、病程的而有差异。经由血液检查、肾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肾脏切片等检查明确病情后,再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


在不需要进行手术干预的肾脏病患者,部分仅需在门诊就诊,部分患者则需要住院治疗,如:快速进展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衰竭、急性肾盂肾炎、部分的糖尿病性肾病变、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妊娠高血压等。


不论哪一种情况,肾脏病的治疗方法仍以药物为主,且大多数的肾脏病患者需要长期干预,因此使用药物改善肾功能尤为重要。


对肾脏病的疗法


促进尿液生成的「利尿剂」

在治疗肾脏病时,应重视延缓疾病进展及维持肾脏功能两方面,因此,需根据病种与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肾脏病的药物大致分为两种,一种用来缓解症状,一种用来解除病因。


第一种药物,是以解决水肿或少尿等症状为主要目的。最具代表性药物便是「利尿剂」。如同其名,这种药剂是为了让身体排出大量的尿液。


利尿药根据作用还可分为几种类型,不过其共同点都是促进身体排出多余的水分与盐分。排尿量增加、身体内水分减少,进而改善血压情况。不仅可以改善肾脏症状,也可以减轻心脏负荷。
代表性的利尿剂包括:「袢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等。


治疗药物的两种类型
肾脏病的治疗药物可分为两种:

①暂时缓解疾病症状,②直接解除病因。


可降低血压的「降压药」

治疗肾脏病时,也经常会使用降低血压的「降血压药」。在没有水肿症状时,临床治疗以降血压为目的的药物。


其理由就如前面的说明,高血压会增加心脏与肾脏的负荷,这是让肾小球肾炎与糖尿病性肾病进展恶化的主要原因。高血压长期作用于肾脏,可使其功能下降、衰竭。因此,必须以药物控制血压来保护肾脏。


使血压上升的机制有许多种,临床选用治疗药物的种类也因此存在差异;例如,针对因血管收缩而使血压上升的情况,使用可阻断交感神经的β受体的药物,以扩张血管达到降血压的「β受体阻滞剂」,以及可抑制钙流进细胞、放松血管肌肉而降血压的「钙离子通道拮抗剂」,还有可中断令血压上升的血管收缩素生成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不管是哪一种药物,长期使用都可能出现副作用,服用时务必咨询主治医生。


最近,联合用药的治疗方式在治疗肾衰竭与防止肾脏病恶化的效果上已卓见成效,因而被寄予厚望。


可降低血压以保护肾脏的「降压药」
高血压可增加肾脏的负荷,也是让肾小球肾炎恶化的原因。因此血压偏高时,可服用以下「降压药」来降低血压。


延缓疾病进展的药物——开同

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而言,过多的蛋白质将造成酸、磷、尿素等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增加肾脏的负担,所以慢性肾脏病患者应用低蛋白饮食已成为一种常识。但是,一旦蛋白质长期摄入过少,也极易引发营养不良。作为氨基酸的前体,开同本身不含氮,可在体内结合尿素氮转变为相应的必需氨基酸防止氨基酸缺乏,是低蛋白质饮食的“黄金搭档”。开同不仅能够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还能助心脏“一臂之力”。其可能通过抑制患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进而抑制PTH介导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从而扩张血管令血压下降,起到降压护心的作用


可调整过度免疫反应的免疫系统药物

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免疫介导炎症被认为可能与肾脏发炎病因有关。针对这类肾脏病,会使用免疫抑制剂物。


其代表性药物是以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肾上腺皮质激素」。这种药可以作用于免疫介导炎症的症状。类固醇药物经常伴有副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感染、消化性溃疡与糖尿病等,有时可见满月脸的临床表现。使用此类药物应注意避免发生副作用,以及滥用激素的情况出现。


当使用类固醇药物疗效不明显时,会使用「免疫抑制剂」,来抑制在免疫系统中的淋巴细胞活性。此法除了用来治疗肾病综合征、IgA肾病与红斑狼疮性肾炎外,也用于抑制肾脏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代表性的免疫制作剂有「硫唑嘌呤」和「环孢素」等药。这两类药物虽副作用较少,但出现不明症状,应及时向医师与药剂师咨询。 


作用在免疫系统的两种药
如「慢性肾小球肾炎」与免疫系统相关的肾脏炎症,可使用下列抑制免疫过激的药。


杀灭让肾功能恶化的细菌的药物

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与膀胱炎等因为细菌感染引起的肾脏病,需使用能够杀死病原菌的「抗生素」与「抗菌剂」。


抗生素是利用微生物制造的药物,作用于在人体内繁殖而引起感染的细菌上。它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使细菌死亡,抑制细菌继续增殖。抗菌剂则是以科学方式合成的药物,这种药物会让细菌成长所需的营养无法合成,而干扰细菌DNA的复制,使细菌死亡。


抗生素与抗菌剂有许多种,需针对感染菌种选择有效药物治疗。比较常用的种类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以及抗菌剂,如「奎诺酮类」。使用上述药物需注意其过敏反应,其中青霉素类药物可引起发热与荨麻疹等;头孢菌素类则可能产生腹泻、恶心、发烧与皮疹等现象;使用奎诺酮抗菌剂,有时会出现痉挛与失明等副作用。临床使用药物时,除上述敏反应,也应注意产生耐药性。所谓耐药性是指微生物对药物产生耐受性,致药物无法发挥药效。患者常根据个人判断任意更改药物的用量与用药次数,这种行为可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延误治疗,所以需遵医师、药师的建议合理用药指导治疗。


用来击败细菌的两种药
对于因细菌感染而引起的肾脏病,可使用下列药物来消灭细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