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乐百科:海顿的弦乐四重奏(一)

 街心舞苑 2017-03-09

海顿弦乐四重奏“骑士”


海顿的弦乐四重奏

原文发表于三联《爱乐》2015年3月刊


     欧洲音乐史历经千年,只是从蒙特威尔第起,众多大师才陆续你方唱罢我登场,开启一段波澜壮阔的文化航程。巴洛克、古典、浪漫三大时代三百多年的跨度,无数作曲家写出了无数的作品,优秀的一般的,声乐的器乐的,早已是浩瀚汪洋,蔚为大观。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瓦格纳,这些震烁古今的名字,连同那些音乐,永远嵌刻进了所有人的文化基因里。海顿生活于彼时彼地,绝对称不上头几号的人物,却也用他的勤勉和真诚为后世音乐立下了圭臬。在他手中,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端倪初露,混沌的世界变得澄明和清爽,无数音乐家将他视作榜样。从兢兢业业的宫廷乐队长到获得自由身享誉全欧洲,他见证了音乐史的一段伟大时代,也亲历了作曲家群体身份和地位的巨大蜕变。




海顿:弦乐四重奏之父


关于海顿,最耳熟能详的便是两顶沉甸甸的冠冕:“交响曲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但细查之下,前者似乎有些过甚其辞,在海顿写出他的第一批交响曲(1760年前后)之前,作为正式器乐体裁的交响曲就已经在欧洲遍地开花,在米兰有萨马蒂尼(Giovanni Battista Sammartini, 1700-1775),维也纳有蒙恩(Matthias Georg Monn, 1717-1750)、瓦根塞尔(Georg Christoph Wagenseil, 1715-1777),曼海姆有约翰·施塔米茨(Johann Stamitz, 1717-1757),巴黎有戈塞克(Fran?ois-Joseph Gossec, 1734-1829)。市民音乐会的出现也推动了交响乐的创作和演出,海顿所作的,就是用大量的作品规范了交响乐的写作程式。他一生写出了104部交响曲,从20岁写到了60岁。这个数字即便在当时也不算是少的,萨马蒂尼只写了70首,后来的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越写越少,当然也越写越长。诸如四乐章、双管编制、维也纳古典风格、动机发展等手法也都在海顿手中最终成型。但对于弦乐四重奏,海顿的贡献可就大多了。海顿20来岁加入到创作的行列中,之后每隔10年,他便会带给人们一个惊喜,各种风格间的冲撞,各种写作手法的尝试,他用将近70部作品为之后两百年的弦乐四重奏开疆拓土,也激发着同时代作曲家的创作雄心和灵感。当时,人们已将弦乐四重奏视为海顿的最高成就,后生们还用各种办法把自己的作品和海顿联系起来,比如用“Op.1”来命名自己的首部弦乐四重奏,或者把自己的四重奏题献给海顿,或者自称是海顿的学生。莫扎特不就将六首四重奏献给了海顿,还附上了一封长长的信吗?虽然意大利人博切里尼(Luigi Boccherini, 1743-1805)也为早期四重奏的创作贡献了很多,他的四重奏甚至达到了将近100首,比海顿还多,但他的名气始终处于欧洲的边缘,比如在西班牙,比如在普鲁士。未来四重奏中的“对话模式”,在他的作品中也还难觅踪迹。总之,称海顿为“四重奏之父”名副其实。





弦乐四重奏的兴起

 巴洛克时期,乐器制造业,特别是提琴,在意大利蓬勃发展,阿玛蒂家族、瓜奈里家族和斯特拉迪瓦里家族制出的提琴音色饱满,工艺精湛,越来越成为了音乐家们喜爱的乐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奏鸣曲、协奏曲、三重奏、组曲等纯器乐体裁,它们大多是为提琴这种乐器创作的。喜爱古典音乐的人都知道,现代交响乐队中人数最多的是提琴手,小提琴手、中提琴手、大提琴手和倍大提琴手。他们坐在舞台的最前方,是整个乐团最重要的乐器组。这种配置也是对当时繁盛发展的提琴工业和弦乐队的延续。时过境迁,一度风光的宫廷贵族已不复存在,但他们的音乐喜好逐渐为普通百姓所享用,人们可以买票到音乐厅、歌剧院欣赏到最新最好的音乐。说回到弦乐四重奏,其实就是用四把提琴演奏出的小型交响乐。两支小提琴,一支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三个音区,四个声部,由于它们的形制和发声原理相同,所以就具有比较统一纯净的音响质地,而且又能各自在不同音区玩出花样,用歌德的话说,就好像是“四位智者在交谈”。


     虽然在古典和浪漫时期,四重奏是和交响曲、协奏曲一样重要的器乐体裁,大师杰作数不胜数,但对于它的前世,人们很难能说得清楚。同是为四声部的弦乐组而写,早期的创作者使用过五花八门的名称,四声部奏鸣曲、四声部协奏曲、交响曲。有时还将用上了羽管键琴的三重奏鸣曲也称为四重奏(约翰·约阿希姆·匡茨,J.J.Quantz, 1697-1773)。也有人说,巴洛克时期的三重奏鸣曲逐渐弃用了通奏低音乐器,慢慢衍变为了弦乐四重奏。总之,在1800年之前的一两百年,音乐的体裁本就多到不行,作曲家创作机会们又凭喜好乱用一气,我们就很难能追寻到弦乐四重奏的单一祖先。


(这幅油画原名就叫“海顿演奏四重奏”,作画者已不可考)


     这些都不打紧,姑且就留给音乐学家去考证吧。重要的是,在18世纪中叶,德国南部、奥地利和波西米亚的音乐家开始“培育”最初的弦乐四重奏,这些人中自然包括我们的主人公海顿。作为当时的一个音乐中心,这里的作曲家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写出了具有中欧风格的四声部交响曲,其实就是多增加几套乐器而已。这种风格从海顿一代人开始,成为了四重奏和交响曲的经典模式。那时,这种四重奏常被称为“嬉游曲”(Divertimento),顾名思义就是博听众开心的小曲儿。霍茨堡(Ignaz Jakob Holzbauer, 1711-1783)、迪特斯朵夫(Carl Ditters von Dittersdorf, 1739-1799)、万哈尔(Johann Baptist Vanhal, 1739-1813)等都写过嬉游曲弦乐四重奏,海顿早年的10首四重奏都叫嬉游曲。因为处在草创阶段,这些乐曲的结构和风格形形色色,有三乐章的,有五乐章的,有主调风格的,有复调风格的。有时作曲家还添加进一支长笛或是双簧管。差不多到了1770年,弦乐四重奏的标准四乐章形式才定型下来(海顿,Op.9)1780年前后,“Quartet”才真正被作曲家们写进标题当中。从此,这个器乐品种才最终进入到发展的黄金时期。

     弦乐四重奏方兴未艾,我们当然不能撇开彼时蒸蒸日上的市民社会。经历过启蒙运动的欧洲人逐渐意识到人的价值胜过王侯将相的头衔。除了工作,他们也需要自己的音乐、自己的大师。因此,各种公众音乐会自17世纪末一路波及开来,改变着音乐的生态。加之乐谱印刷业推波助澜,人们可以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四重奏和键盘奏鸣曲等小型器乐曲的欣赏和表演当中来,音乐不再为王公贵族独享,这些音乐逐渐走入富裕家庭之中。海顿虽然身在宫廷,为两任埃斯特哈齐亲王服务了28个年头,但早已墙外芬芳。1779年的一纸新合约,海顿最终被允许拥有对自己乐谱的更大支配权。同年,他的Op.33六首四重奏便在维也纳出版,而他早年那些四重奏作品也早已有手抄本和盗版流传。回顾这段历史,我们看到,海顿的身影几乎遍及弦乐四重奏成长的处处,他创新最多,写得也最好。

未完待续





我们是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