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驱动教学艺术教育评估新“范式”:基石性评估模式引言2011年美国国家核心艺术标准联盟(National Coalition for Core Arts Standards)开始对1994年《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进行修订,在对15个国家艺术标准以及美国各州艺术标准和艺术教学调研与比对基础上,制定并在官方网站上正式发布了2014年美国《国家核心艺术标准》(National Core Arts Standards,以下简称2014《标准》)。2014《标准》采用新的评估范式:“基石性评估模式”(model cornerstone assessments),评估嵌入到课程之中,评价驱动教学,成为课程的目标与方向,“教——学——评”形成一体,注重评估的整体性与过程性。本文将以2014《标准》所采用的基石性评估模式为研究对象,阐释基石性评估模式的内容与特征,并通过视觉艺术二年级《自画像》为案例来呈现基石评估模式的方法和评价工具。一、2014《标准》与基石性评估模式2014《标准》采用由美国课程与教学理论专家杰伊·麦克泰(Jay McTighe)和格兰特·威金斯(Grant Wiggins)共同撰写的《重理解的课程设计》(The Understanding by Design),该理论强调“为理解而教”,通过课程设计来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从而促进学生的行为发生与改变,真正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持久掌握和迁移。而这种课程设计方法被称为“逆向设计法”(a backwards design approach),是一种先确定学习的所预期的结果或目标,再明确结果或目标达到的所要求指标,最后设计教学活动予以实现的教学设计模式。(参见:Wiggins,G.,McTighe,J..Understanding by Design(Expanded 2nd Edition).Upper Saddle)。以逆向设计法为指导,2014《标准》最终呈现为艺术学习过程中:锚定标准(Anchor Standard)、持续理解(Enduring Understandings)、基本问题(Essential Questions)、行为指标(performance standards)。为了真正理解并实施这些课程内容,2014《标准》提出“基石评估性模式”紧紧围绕艺术学习过程(创造、展示、回应、联结、制作、表演)以及体现出来的锚定标准、持续理解、基本问题、行为指标,设计多种真实情境中的主题实践活动与评估任务,用来衡量学生对艺术过程要素的理解以及行为表现的实施情况。(参见:National Core Art Standards: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Arts Learning. [DB/0L].http://www..参见《一张图一个概念读懂美国未来艺术教育走向之一——以“过程为导向”的艺术教育》,刊载于《中小学美术》2017年第一期。)二、“基石”评估内涵与作用基石(Cornerstone)不同于石头(stone),首先:Cornerstone在《牛津高阶英语词典》中解释为:“奠基石、基础,”即固定一座建筑的基石。而评估(Assess),不同于测量(Measurement)和评价(Evaluation),Assess着重于表示评估的过程,主要是学习的方式与过程性,一般会有参照的标准,得出结论以作为下一步行动的基础。2014《标准》采用基石评估,不仅用基石评估来喻指评估的过程性、情境性,更指出了基石评估起到固定整个课程的作用,从而防止“课程漂移”,达到真正嵌入到课程之内,评估成为课程一部分,随着学段而变化。《重理解的课程设计》作者杰伊·麦克泰将基石评估归纳为如下一些特点:
(参见:National Core Art Standards: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Arts Learning. [DB/0L].http://www..参考胡知凡编著《全球视野下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年10月。)(注释:量规(rubric)作为真实性评价工具,它是对学生的作品、成果、成长记录袋或者表现进行评价或者等级评定的一套标准。同时也是一个有效的教学工具,是连接教学与评价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未完待续版权声明:本文已刊载于人民美术出版社主编《中国中小学美术》2017年第二期。 |
|
来自: jinjin1698 >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