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当斯密如何“发明”了资本主义?

 升維 2017-03-09

前注:本文为《罗辑思维》第五季第一期音频节目的底稿。

在中国经济持续多年增长的背景下,人们却感到一种困惑。这种困惑就是,相对于正统的计划经济理论,或者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中国都有很多不符甚至违反之处。说是计划经济吧,中国的私营企业和企业家早已遍地都是,价格而不是命令在到处分配资源。说是市场经济吧,大量国企还没有私有化。土地也没有私有化。政府还在理直气壮地控制外汇市场。当然,还有无处不在的产业政策。

可是,虽然有这么多不符和违反,中国经济发展却取得了惊人的成功。相比之下,无论是固守计划经济的国家,还是严格按照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亦步亦趋制定政策的其他转轨国家,他们的经济发展都明显落后于中国。其实,不仅经济,社会秩序、国家稳定、科技文化发展、人民素质提高等多方面,中国都成绩斐然。

可以这样说,中国的现实发展让很多理论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对此,有人继续坚持原有的理论。他们或左或右,以理论为样板,去衡量中国的现实。他就当然会看到很多急需批判和否定的人和事。他们也就从或左或右的不同方向去批判中国。这实际上是在让事实适应理论。

另一种办法则是让理论适应事实。当理论不能说明、解释事实时,变更的应该是理论,而不可能是事实。如果既有的理论不够用,那么就要勇于创造新理论。

在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亚当斯密。

一般认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现代经济学的开创之作。从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国富论》猛烈抨击了重商主义,有力地倡导了自由贸易。但其实,《国富论》的作用比这要大得多。

《国富论》最大的作用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新理论,取代了以往的封建社会的理论,这种新理论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机理,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世人对正在勃兴中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看法。甚至可以说,亚当斯密“发明”了资本主义。没有他的理论,资本主义社会摆在你面前,你也视而不见、认不出来。

亚当斯密生活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全面兴起的前夜,也是欧洲封建社会的末期。提示:欧洲的封建社会和我们一般所谓的中国封建社会含义大不相同——这个问题有机会再展开论述。欧洲封建社会的要点在于:社会分成固定的等级,从国王到贵族到平民到农奴。人们有相应高低不同的固定身份,并拥有相应不同的权利和责任。社会的流动性很低。遍布欧洲的城堡是封建社会的典型象征。城堡代表着封闭、静止和自给自足的社会形态。这个秩序看上去很整齐很稳固,甚至可说符合美感,完全没有理由变化。

封建社会这种金字塔式的结构,很长时间内被认为是自然而然、天经地义。人当然分为三六九等,有上下尊卑之别。平民服从贵族。贵族服从国王。国王握有最高权力。只有这样,社会才能稳定。

各种因缘际会,英国在中世纪后期,率先走上了和其他欧洲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对英国的变化,其他欧洲人没怎么注意。当时,法国才是欧洲的中心。法国,国家强大、国王伟大、贵族优雅、封建秩序井然,俨然一派大国气象。全欧洲都以效仿法国为荣。法语成为上层社会通行的语言。

到了亚当斯密时代,用封建社会的标准去看英国,英国已经非常“不伦不类”了。贵族本来应该服从国王,但英国的贵族却和国王讨价还价,还组成了国会,专门和国王对着干。欧洲国家的贵族,都是封闭世袭的。贵族身份只能来自于血统。英国虽然也保留着贵族称号,但早就实现了开放,平民同样有机会成为贵族。海盗德雷克、科学家牛顿,都因为贡献巨大被封为贵族(这个做法延续至今。曼联队的教练弗格森也被封为贵族)。从英语中Sir一词的用法就可以看出这个历史变迁。Sir原来专指有爵士称号的贵族,后来却逐渐演变成了对所有成年男子的尊称。

英国由于工商业的发展、海外殖民地的快速扩张,大量有胆量、运气好的人都从社会底层一跃而起,发家致富,成为暴发户。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的秩序中,无异于天下大乱、妄人横行。

如果没有《国富论》提供的新理论,人们只能用原来的封建社会的理论去认识英国社会。那么,人们眼中看到的,只是一个堕落、畸变、处处不像话的封建社会。国王没有国王的样子,贵族没有贵族的样子。暴发户横行。本来应该低贱的人,纷纷上位。本来的上等人却颜面尽失,不得不从事不体面的商业。一言以蔽之:礼崩乐坏。

同样的现实,经由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一番解释,却完全是另一番样子。理解亚当斯密的新理论以后,人们在英国看到的就是一个生机勃勃、正在迅速成长的新社会。各种封建理论看来的社会乱象,其实是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表现。工商业的发展,创造出前所未见的巨额财富。英国,这个原来在欧洲并不突出的岛国,即将走上巅峰,引领未来几个世纪世界的潮流。

国王不像国王,贵族不像贵族,不但不是坏事,反而是大好事。能够有效约束统治者权力、经常和国王对着干的议会在世界上第一次出现。国王征税权力的被制约,反而让英国政府拥有比其他国家强大得多的财力,以至于可以打造空前强大的海军,去全世界征战,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帝国。

暴发户横行,表明更多的人被激发出原来一直被压制的潜力。社会各阶层的快速流动,不但不是“礼崩乐坏”,反而是求之不得的良好现象。正是通过这种不同阶层互动,英国从根本上避免了法国大革命那样的社会大动荡。

现在的人已经很难想象《国富论》以前人们是怎样认识英国的了。《国富论》时代读者的恍然大悟、脑洞大开的经历,现在人基本上无从体会了。《国富论》出现以后,在让世人理解了资本主义以后,也开启了一个思想解放的过程。长期固守的重商主义,逐渐被自由贸易取代。攻城略地的传统帝国思维,逐渐被以贸易为核心的商业帝国思维取代。

《国富论》出版于1776年。几乎同时,北美爆发独立战争。如果按照传统帝国的思维,英国一定会竭力打压北美殖民地的独立企图。失去那么大一块地盘,可是帝国无法接受的。要知道,英国并非没有力量打赢战争。当时的北美可不是现在的美国,当时只有沿海的十三个殖民地。人口总数、经济实力、军事实力都不如英国。英国如果倾力去打,不难打赢。

英国人没有倾力去打,而是适可而止。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英国人认识到,原有的帝国统治方式并不符合商业帝国的需要。用武力强行占据北美,不但成本高,而且收益低。英国需要调整自己的帝国治理方式。

大英帝国也确实进行了大幅调整,从传统的尽量占据地盘的帝国转变为新型的基于商业、航海的全球帝国。以美国独立为分界线,历史学家将之前的英国称为“第一英帝国”,之后的称为“第二英帝国”。英国虽然失去了北美,但却得到了一个更大的帝国。也正是在这个新的大英帝国中,英国攀上了其自身历史发展的顶峰,至今难以逾越。

如果没有亚当斯密对资本主义社会机理的深入剖析,英国人恐怕不会形成对自身社会和发展道路的充足信心。正是在这种充分的信心之下,英国人才会主动做出战略调整,并取得了更大的成功。那些传统帝国没有一个能做到这一点。他们的武力不见得弱于英国,但他们的思维确实和英国人有着时代上的差距。英国人的幸运在于,他们有亚当斯密这样的人引领他们在思想上领先了其他人。

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同样要求理论上的变革。只有完成了这种理论变革,我们才能得到全新的视角,从而深入地理解自身,并明确未来的发展之路。不过,这种理论创新到底是否能完成,很不确定。这是一个呼唤中国亚当斯密的时代,中国亚当斯密能不能应运而出,大家等着看吧。

本文作者李子暘先生为铅笔经济研究社主编,他的微博号为:@李子暘LEE ,欢迎大家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